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阳新历史人物·一门文武四代臣—两宋吴家四杰
作者:梁勋豪    文章来源:两木子新浪之家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30           ★★★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

 

南宋名将吴玠、吴璘乃同胞兄弟。兄吴玠,字晋卿,排行君一,生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弟吴璘,字唐卿,排行君二,生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德顺军陇干水洛城(今甘肃)人。兄弟二人性格都沉稳刚毅,讲操行,有大志,而且喜骑射,知用兵。从军后,联手镇守西北军事要地,赤胆忠心,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地阻击入侵金军,令敌人闻风丧胆,为后世交口称碑。

吴玠未冠之年,即以良家子弟录隶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军,投在西北名将曲端部下。北宋靖康之乱时,他带百余骑兵追击西夏军队,斩首一百四十级,以办事果断、英勇善战闻名,并居功擢升第二副将,与曲端齐名。当时陕西人都说:“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谋有勇是吴大。”吴璘因随兄攻战立功,亦获阁门宣赞舍人之职。

南宋高宗建炎初,吴玠因功迁任原源路副总管。张浚为相,用为都统。时金兵进攻汉阳,吴玠接到刘子羽搬兵求援的告急驿书后,率精兵连夜疾驰三百里,赶往救阵。金将撒离喝惧其用兵神速,望风而逃。

建炎四年(1130年),吴玠被时任川陕宣抚使的张浚用为秦(州)凤(翔)路副总管,兼凤翔知府,始离曲端的泾原军,独当一面。吴璘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康州团练使。这年八月,张浚部署富平会战,全线溃败,泾原、陕西五路纷纷投降金兵,张浚退往阆州(今四川阆中)。忠于职守的吴玠、吴璘兄弟在危亡关头秉承民族大义,率领誓死保卫关陇的血性男儿,歃血为盟,死守大散关东面的和尚塬(今陕西宝鸡西南)。为固守计,吴玠兄弟高举王师旗号,收集残兵散勇,编营列栅,积粟屯草,决心以父老乡亲为后盾,凭隘扼险,与金兵决一死战。

渡江追袭高宗赵构的金人被岳飞、韩世忠打败后,随即将进攻重点转至陕西,企图打开汉中入蜀通道,先占四川再灭宋,没想到在陕西遭到与东路一样的顽强阻击。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起,金兵两次强攻和尚塬,都被吴氏兄弟率领的数千之众所击退。十一月,敌军统帅金兀术会集诸路将兵十余万,自宝鸡连营百余里,垒石为城,造桥渭水,对和尚塬发起第三次围攻。吴玠居高临下,沉着应战,分兵把隘,轮番排射,并不时调兵遣将,率骑四出突袭,用声东击西战术围追堵截,驱敌于埋伏圈聚而歼之,把金兵打得晕头转向。经过三天浴血激战,宋军生俘将官甲士、缴获铠盔粮草均以万计。厮杀中,金兀术在神坌误中吴璘伏击,身中两箭,吓得脱掉战袍,剃掉胡须,趁着黑夜逃回燕山,吃了入侵中原以来的最大一次败仗。战斗中,凤翔百姓纷纷筹运粮食支援;抗金报捷,又连夜赶往前沿阵地犒军,可谓兵民同仇敌忾。和尚塬一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的气焰,大长了宋军的威风,也彰显了吴玠的军事才能。有关这场保卫战及英勇之师的许多神奇故事,在当地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

和尚塬大捷后的两年内,朝廷相继授予吴玠定西(今甘肃)军节度使、陕西诸路都统制之职,节制兴州(今陕西略阳)、文州(今甘肃文县)、龙州(今广西左江)。吴璘于绍兴二年(1132年)提升为泾原路马步军副都统,专守和尚塬。绍兴四年改守仙人关。其间,又在饶凤关出奇制胜,在仙人关大破金兵。西北屏障一如铜墙铁壁,巍然屹立。金人觊觎川蜀,因有吴玠兄弟首当其冲,屡屡望而却步,始终没能如愿。

吴玠一度挂衔明州(今宁波)观察使,无职掌,不驻州,系武臣升迁之前的寄禄虚职。后升开府仪同三司,出任四川、川陕宣抚使。宣抚使在南宋初年设都督军事之前,为方面军最高统帅,节制辖区内兵马,多任用于勤王之师由副使升正使的武职土官。武官非执政大臣而被任命宣抚使的,自刘光世起,继之有韩世忠、张俊、吴玠、岳飞、吴璘等。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于防地。

兄帅故去后,吴璘代为领兵,继续镇守西北,阻挡金兵入侵内地。绍兴十一年(1141年),收复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出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先后知熙州(今甘肃临洮)、秦州,节制陕西兵马。后因秦桧主和,被迫放弃匡复失地。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再次发动南侵战争。吴璘以六十高龄出任四川宣抚使,兼陕西河东桓讨使。他亲临前线督战,激战大散关,再次大败金兵,收复秦、陇、金(今安康)、商(今商洛)四州,威震川陕。可惜腐败无能的朝庭依然选择屈辱求和,两年后再因议和而罢兵。吴璘满腹不解,曾上书辞官,未获准许。高宗赵构曾亲赐随身佩剑,以示恩宠。

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吴璘以军功晋封太傅,入为朝官,后封新安郡王。晚年,在汉中修复褒城古堰,使数千顷良田得保灌溉,百姓久念其德。著有《兵法》两篇。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去世,临终遗书不言家事,只是写道:“愿陛下毋弃四川,毋轻出兵。”时人莫不称赞他毕其终生的忠君爱国赤诚。 

吴氏兄弟为国为民征战川陕,屡建殊勋,其报国忠良受到南宋朝廷的格外器重和宠信,其民族气节也深得两地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吴玠于淳熙年间被追封为涪王,谥号“思烈”,又谥“武安”,时人在仙都关为他建庙祭祀,今宝鸡市大散关仍然遗存有为他建立的大王庙。吴璘死后享赠太师荣衔,被追封为信王,谥号“武顺”,蜀人建有“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川陕人民至今不忘吴玠吴璘兄弟的不朽功德。《辞海》收有吴玠、吴璘条目。

真可谓:吴氏荣耀,功在报国;兄弟英名,流芳千古!

 

〔主要参阅资料:《阳新县志·人物录》(1993年版),《宋史·吴中复传》(列传第八十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湖集》(别集类八),唐圭璋《全宋词》(第三十八卷),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汉典诗词》网,《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吴氏人物汇总》,《华夏吴氏网》等〕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wty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