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邵陵吴氏各种裔谱之班字 |
|
作者:吴查田 文章来源:湖南吴文化交流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30 ★★★★★ |
|
|
关于邵陵吴氏各种裔谱之班字,几百年来有各种版本,总起来看,轮公裔的最具独立性,良公裔的最具通用性和一惯性,通贵公系常年同德朝成,也即部分新化良公裔系同修,兴续公系有时从轮公系,最终从良公系,而我翰公裔系,存续的四大房系(廷公系脱谱、略公系失联)至今各行其是,老死不相往来!
安化良公裔在乾隆六十年拟有自己的五言十二句班字:
(上接“通必政”)
福寿忠廷永,喜嘉有庆新,世朝能大立,光显应名成,
文章逢大运,嗣繁冀远春,仰源思宗祖,祥开肇锡龄,
治际昌隆盛,恩敷亿兆宁,敦笃存仁本,万代育奇英。
安化木裕公系也有自己的六十字辈:(上接“通必政”)
文彦兴孟明,振诚尚国仕,水长毓大立,宗盛蕃丰芑。。。。。。。
合谱自“大立”后即为:光显应名成。
雍正四年(1726),新化良公裔三修族谱,而安化良公裔于雍正五年(1727)紧接着进行了五修(实修也为三修)。新化之修,统一了新化境内六大吴门,而安化之修,广联了新、安、湘三邑及兜裕二宗许多吴门,是更大范围的合谱过程,由于范围广,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于是决定谱头合修,世系分修,最后,安化通良公裔以本裔编拟的五言十二句六十字辈为基准,提出了一个通谱辈字:
几届修谱曲折,光绪十九年九修后,通谱字辈改成:
接“光显应名成”句:
文章逢泰运,嗣续茂芳春,仰维宗祖泽,敦本继家声,
时际隆平会,恩敷治化纯,承先怀让德,万代育奇英。
在裕公房谱中“文章逢泰运”改成“荣章开泰运” 避讳。
新化吴氏六大房派,原本各有班字:轮公之子道卿公派有:
(接邵阳旧谱通辈):
道均福嗣,景志永仁庭 万 (应)大(仕)正(元)奉承。大明天启七年(1627)大型公初订16个字:思文肇国,世继兴昌、江有南浙,伯仲希光。
雍正四年(1726),由于当时约定是共修谱头、分修世系,新化轮公裔并未执行通谱之约,嘉庆十年(1805),以莲池公为代表的修谱团队,也选定了一个五言四句班谱字辈:(上接世继)
兴昌原祖泽、长发自延陵,让德家声远,诒谋裕后昆。
道光二十五年(1845),莲池公再订四言十句班字:(还接世继兴昌句):思文肇国,世继兴昌,笃生英哲,三让发祥,延陵启祚,先业弥芳,蕃衍南服,江豫荆湘,名臣理学,积庆绵长。
注:道新、景彻、历与道卿房同传班字。而此后,宣义派的均义、均彻,兴续公房,兴贵公房皆从昌字派起与道卿公房班字相合,言“我族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已合修族谱于龙塘(通良系德朝成三房及通贵房道才房兴续房分修于白溪洋桥),既已合谱,理应合班”,同遵“四言十句”班字,此为新化六修。
兴续公房、均义公房、道才公房,接前原班,后从新班“世”字起跟续,为避新续祖讳,又避迁山公房原班“世”字讳,将新班内“兴”字改做“隆”字,“世”字改做“代”字,句形如下:
崇厚诒谋,代继隆昌,笃生英哲,三让发祥,延陵启祚,先业弥芳,蕃衍南服,江豫荆湘,名臣理学,积庆绵长。
光绪十六年(1884),汝霖公在莲池公原订班字的基础上,于“名臣理学”句后,“积庆绵长”句前,添加“严肃纪纲,力田孝弟”两句,形成四言十二句班字:
思文肇国,世继兴昌,笃生英哲,三让发祥,延陵启祚,先业弥芳,蕃衍南服,江豫荆湘,名臣理学,严肃纪纲,力田孝弟,积庆绵长。----这是新化轮公裔最终形成的班字。
由于此前兴续公系也已有了自己的原订班字:
文质公房为:文怀达,耀德敏以守,承士自振上。
迁山公房为:迁景玉,文选孔召国,尚世大明应。
到雍正四年(1726)班字改成四言八句式(接上字派):
开基崇厚,诒谋允臧,仰维世德,继序声扬,
体元敦善,履顺安康,本培枝茂,庆余泽长。
兴续系文质房、均义、均彻、道新、道才五房相同。
道光十七年(1837年)又改成四言十句:
崇厚诒谋,代继隆昌,笃生英哲,三让发祥,延陵启祚,
先业弥芳,蕃衍南服,江豫荆湘,名臣理学,积庆绵长。
道光二十五年(1845),改为四言十句(从轮公裔谱);又改成五言十二句(从安化通谱)
文怀达,耀德敏以守,承士自振上,开基崇厚诒,谋允继名成。。。
迁景玉,文选孔召国,尚世大明应。天祚受厚诒,谋代继名成。。。
兴续公房最终接受了安化(1726)通谱班字。
注:
1、 在所有班字中:(轮)思文肇国=(良)能大立光=(续)受厚诒谋=(翰)明运道盛=泰伯96至99世。
2、 邵陵吴氏(新化称梅山吴氏)的传统聚居地,在吴桂林宗亲编著的《梅山吴氏大观》一文的<宅里记>P234页中有祥述。
翰公房二十五世(泰伯104世)吴查田(谱名良竦)敬撰
2016年6月23日星期四
QQ:407446831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