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考古 >> 正文
深圳广府宗祠的调查与研究--建筑
作者:彭全民    文章来源:百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3-28           ★★★★★

深圳广府宗祠的调查与研究--建筑

 

三、宗祠的建筑与装饰

1. 宗祠的墙体与地面

宗祠的墙体除基础外,下部大都有勒脚石,上部主要为青砖墙,清水砖墙为夹心墙,排列有丁顺之分。广府称砌墙的人为泥水佬,俗谓泥水佬三件宝,即抹斗、砖刀、淌板。凡砌砖墙,有单行砖(单隅砖)、双行砖(双偶砖)之分,高低行砌需扣紧实,砌墙横竖直线,需用墨斗,用姆指和食指拿着线一弹,即显黑线,然后按线条规范施工。

此外还有三合土墙,而蚝殻墙侧少见,墙体四角大都有夹石,部分宗祠外墙每进中间有砖护柱。

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村江氏大宗祠的墙体是蚝殻垒的,该村因地处珠江口,是产蚝之地,村内有多座宗祠是蚝殻垒墙的,这是深圳很有特色的建筑,如唐刘恂《岭表録异》所说:卢亭者,卢循背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殻为墙壁。54〕这种垒(蚝)殻为墙壁之俗是古越民因地取材垒墙的历史见证。

宗祠的正墙,是宗祠墙体用工最多的地方。这与广府民系地处珠江出海口,祖国南大门的地理环境有关,对外交流、贸易较多,非常注重门面的装饰。宗祠正墙的用工、用料和多样、丰富的装饰,正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正墙是大门所在,从大门的门枕石、门框、门柱、门匾、对联到门墙,门上的壁画装饰,均非常讲究。门墙下部多有勒脚石,上为水磨青砖砌筑。有的勒脚石至半墙或是全石墙。石有花岗岩石和红砂石多见。鼓台型与部分外凹肚型宗祠两侧的梁架装饰也很讲究,为衬托大门,与梁架相关、相接部分,布置了很多木雕刻,有斗拱、柁峰、梁头、鳌鱼托脚、雀替等。鼓台为石砌,加上鼓台上的石柱、础、虾公梁与柁峰,已琳琅满目。侧墙也多为石脚水磨砖墙,墙上多施壁画。再配以檐雕、琉璃剪边与多样的正脊垂脊,就形成广府宗祠华丽而又壮观的正立面。广府人重门面、重入门的心态表露无遗,宗祠侧面的山墙,广府人也很重视。有人字墙、镬耳墙等。山墙上的装饰也是多样化的,也是展示广府灰塑艺术较多的地方。

天井一般都是条石铺地,有红沙石与花岗岩石,而用青砖或三合土铺地的较少。宗祠的内排水处理也很讲究,有排沙防堵的水库,有暗槽与外排水相连,走水方向也有说法。

地面大都以三合土地面为主,或间以砖、石,而鼓台地面以铺石和三合土较为多见。

2. 宗祠的柱、柱础与木构梁架

宗祠的立柱,扮演着独特的荷重角色,与梁架一起,在台基上承担着屋顶的承重,有墙倒屋不塌之妙,其作用非同一般,因此柱上艺术加工较少。堂前的柱子叫楹,柱在上面的对联就叫楹联

宗祠的石柱、石础是宗祠重要的时代标志之一。宗祠虽经历代重修,而石柱、石础造型完美,又经久耐用,保存较好而被保留下来,成了宗祠始建或早期重修的历史见证。

柱分花岗岩石柱、红砂石柱、木柱与砖柱之分。有石、木柱相间的,一般天井及鼓台柱等,为避风吹日晒雨淋,以石柱为多,而堂中部分则以木柱为多。

柱础,即立柱下的石基础。其作用是将柱的荷载,分布在地上更大一点的面积,又可防潮,防腐。因易接近人们的视线,成了广府宗祠重要的一种石雕工艺。石柱础的高矮、形状、纹饰都打上了各个时代的烙印,因此成为鉴定宗祠始建年代、重修年代的重要参照物之一。石础,一般是宋时期低矮扁平,至明而清是越来越高,纹饰越来越繁杂了。

宗祠的木构梁架也是鉴定宗祠的始建年代、重修年代的重要参照物之一。从式样分有抬(叠)梁式,梁穿柱式等。从质地分有红木、杉木、花岗岩石及水泥制成的。与梁架相关连的其它建筑构件有:斗、拱、爪柱、柁峰、鳌鱼托脚、梁头、雀替等。

梁架是木活,即木匠的功夫。除梁架外,屋架、桁桷、门窗、阁楼等都是木匠所为。从事木工制作的工人,其工具有斧、锤、凿、锯、钳、刨、钻、墨斗等工具,还配以铁钉、竹钉、木钉、铁钩、线坠、曲尺等物件。以往木工多是单干的,其木艺是父传子或兄教弟的。因此,梁架制作的工艺和式样是有承传和发展的。

梁架的式样,以梁穿柱式为主,这种式样在深圳普遍使用。原广东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邓炳权先生认为,这种梁架结构,形成于明清时期,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非常适合岭南气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是在北方各式建筑的叠梁式中融会了南方穿斗式的手法。既有柱上架梁,梁头承托桁条的叠梁式做法;也有柱头直接承桁,以及插拱出挑承檐桁等做法,带有古代南方穿斗式的遗风〔55〕。深圳使用梁架主要有梁穿柱式和抬梁式,南山区有一座宗祠是两种式样同时使用。南山区大新街道向南村郑氏宗祠,就是两种式样同时使用的宗祠。其梁架前堂、中堂为抬梁式,后堂为梁穿柱式。

抬梁式,广府宗祠较多使用,其结构特征是沿宗祠的进深方向,柱子支撑大梁,大梁上再放置较短的梁,层层叠叠而成梁架,再放置在柱顶上的水平辅作层上。梁架上的梁层层缩短,每层之间垫置较短的蜀柱及驼峰(或柁墩)。最上层梁上的中部,立蜀柱(或脊瓜柱)或三角形的大叉手,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屋架的结构形式。

3. 宗祠的瓦面与屋脊

宗祠瓦面,明代以来,主要是以辘筒瓦为主,素面勾头与滴水,清代至道光以来见有緑琉璃勾头与滴水,民国以来见有琉璃瓦屋面。

正脊、垂脊,从质地分,以灰塑为主,琉璃脊、砖雕脊较少。从造型分,有平脊、凸脊、船脊(飞脊),博古脊(方骨)、镂空脊之分。一般前堂屋脊多见博古脊,其次是船脊。后堂屋脊多见船脊,其次是博古脊和平脊,而凸脊、镂空脊较少见。垂脊也见有飞脊、博古脊,或飞脊、博古脊同时使用。垂脊前有的装有陶狮,或釉陶狮。正脊之上有的装有一对灰塑鳌鱼或釉陶鳌鱼。鳌鱼为龙头鱼身,作喷吐水状,是水怪,是人们驱辟宗祠火灾的美好愿望。夸张的脊饰是广府宗祠的重要特色之一。

4. 宗祠的艺术装饰

宗祠的艺术装饰是所有乡土建筑中,最为丰富的、多样的,这和宗祠在乡土建筑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宗祠的艺术装饰,体现了乡土的民间传统、民间艺术、民间工艺龢民间习俗。因此,丰富多样的装饰组合是广府宗祠的重要特色之一。它与广州陈家祠的七絶(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56〕艺术装饰是一致的、共通的。从表现手法来说,它是多样的。其艺术装饰组合有石雕、木雕、壁画、灰塑、陶塑、砖雕等。

宗祠外的艺术装饰,从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都十分讲究,一般是以灰塑为主调,辅以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等。以陶瓷为主调的较少见。这也是时代的产物,清代晚期以前,是以灰塑为主调的,清代晚期以后才出现以陶塑为主调的艺术装饰,如宝安区松岗街道燕村陈氏宗祠的陶塑屋脊。

宗祠内的艺术装饰,是以木雕、壁画等为主调的,这些装饰是经不起风雨侵饰的,只能施予室内。

1)木雕

木雕,也称木刻,多见于封檐板、柁峰、雀替、斗拱、屏风、花格、牌匾、格扇、挂落、花罩、神龛等,也包括施于梁架、枋、大门、仪门、案台、柱上的雕刻。其中匾额的题记及部分雕刻图案和手法也是宗祠始建年代、重修年代的重要参照物之一。木雕的原料有木质坚硬的坤甸木、黄桐木、杉木和樟木。坤甸木是由东南亚进口的,木质较重和硬,不易变形和防蛀;杉木轻巧,易雕,但易裂;樟木有韧性能防蛀,但易变型。古时很多木头是经过池塘的水浸泡的,可防止变形和防蛀。雕刻的手法有浮雕、主体雕和通雕(通花立体雕)。雕刻完之后,进行多次打磨与上漆,然后设色,有专色、五彩和贴金等。

宗祠木雕是受广州木雕的影响,广州木雕工艺是以半立体通雕、满屏雕和多层次雕相结合的特色而着称于世,与京式、苏式木雕同源又各具异彩,构成我国木雕三大流派之一,显示岭南木雕的神韵与雅趣,造型生动洒脱、古檏典雅。

2)石雕

石雕,即是人们对石质材料进行雕凿而成的建筑构件或艺术品。当地称打石工人为打石佬,打石业使用工具,多是铁锤、铁凿、铁钎、铁钳、铁砧、铁笔等。多见于台基、墙群、鼓台、石阶垂带、柱础、梁架、墀头、梁头、虾公梁、出手、雀替、柁峰、券门、门枕石、铺地石、夹石、香炉、牌坊、匾额、对联、碑记,还有抱鼓石、石狮子、石栏杆等等。原料包括花岗岩石、红砂石、云石、青石等。石雕构件,很多带有寓意,非常絶妙。如钱眼形泄水口,隐含了财源汇聚、近在眼前之意,希望族人发财致富。

石雕具有耐酸、耐腐、耐风雨的作用,不易受到侵蚀,非常适合岭南炎热潮湿、多雨多风和易生蚂蚁的天气。匾额的题记和部分石雕图案与造型是宗祠始建年代、重修年代的重要参照物之一。

3)壁画

壁画,俗称泥水画,主要绘于祠内墙上部,前堂外墙的上部等地方。壁画大都带花边,书法与绘画相间。大门后墙上用指日高升图居多。新桥曾氏大宗祠壁画近二百幅之多。宗祠内壁画繁简、大小是不一的。墙上作画,与在宣纸上作画是不同的。墙上作画,是在灰浆抹墙后未全干时作画效果更好,画色与画底灰浆同时而干,画色会更清新,久难退色。壁画用色多用矿物质颜料配制。

大门上多作门神彩画。

4)灰塑

灰塑是宗祠内最具传统工艺的装饰之一。它先用贝灰为主,渗入适量河砂、稻草、麻皮等材料合成,制成灰糕,经后进行塑造成型,再用贝灰浆调上矿物质色料,给型塑上彩的一种工艺。灰塑分为彩描和灰批两大类。采描是灰塑的平面表现开式,着重于色彩的描、画。灰批是指凹凸立体感的塑造做法。灰批又分为圆雕式和浮雕式。灰塑的特色,一是以传统吉祥图案居多;二是用矿物质颜料,并有一定秘方配制,色调变化小,保留时间较久;三是有地方师徒承传的手工艺。因此,灰塑是广府宗祠中最具传统工艺的装饰之一。

灰塑一般被装饰在宗祠外山墙的上部、后墙上部、两侧墙的墀头部位,屋面上正脊、侧脊,窗框上,廊上,廊后墙上及廊门之上。内凹肚型宗祠大门两侧的正墙上。有的宗祠门匾也用灰塑而成。

灰塑艺人在在作灰塑时也很讲究。做半沉浮灰塑,在壁上钉上铁钉,糊草根灰粗塑,再以根灰批塑表面。多层式主体灰塑,则以开边瓦筒、铜铁线做骨架,然后用根灰立体造型。单个人物,物体另扎铜钱做好骨架再批塑,头部尤要精细,做好后安装上去。最后工序是彩绘,使之眉目清楚,鲜艳夺目〔57〕。灰塑上彩时的色料配制,是用矿物质颜料,如银朱,土黄,石緑,佛青,红丹等,调配殻灰浆而成,用多少配多少。有些民间老师傅,在制作灰塑、调配颜料和上彩时,有意不让人看,生怕人们抢走饭碗或工艺外传。

5)陶塑

深圳广府宗祠的陶塑,是先用陶土塑成所需外形进行烧制,成为构件。它分为素色烧制和挂釉烧制(釉陶)。然后用糯米、红糖水作为粘结材料,把构件按照所定部位进行粘接安装而成。这种陶塑,一般指佛山石湾的产品,又称石湾公子,即石湾艺术陶器,其中不少是用在建筑上。主要构件有琉璃瓦当与滴水,排水出口、浮雕塑板、花窗、墙头陶塑、动物陶塑、瓦脊博古等。一般安装在墙上、屋脊上,多见琉璃剪边、瓦脊、山墙墀头、花窗、脊前、脊上、花窗等地方。

石湾陶塑胎釉深厚檏实,色彩鲜明,造型生动传神,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现存佛山祖庙正殿瓦脊,被誉为花脊之王,系清光绪元年(1875年)文如壁造,长31.7,高1.78,正、背两面共塑有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约300个,十几座亭、台、楼阁和花贲鸟兽点缀其间,组成一个个故事场景。这就是石湾陶塑的代表之作〔58〕。

宝安区松岗街道燕村陈氏宗祠见有清代陶塑瓦脊,其它宗祠仅有其他部分陶塑,用得多的是琉璃剪边、花窗与动物陶塑。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重修的宗祠多见有现代陶塑瓦脊。

6)砖雕

砖雕是一种较少见的艺术装饰。一般用于檐墙上、山墙墀头上、前堂正墙上、花窗等地方。

砖,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之一,有秦砖汉瓦之称。在深圳的西乡铁仔山的东汉砖室墓,发现有人头像、方孔钱币、弓箭、年号的印纹砖。而在砖上雕刻图案,则是较晚的事。宗祠之中发现的砖雕是在清代。

砖雕,一般运用精炼烧制的青砖,依据图案内容,做好规划标记,然后逐块雕刻,完工后,按顺序镶砌在墙上。雕刻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等技法。

7)艺术装饰的内容分类

深圳广府宗祠的艺术装饰,其表现的图案内容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反映了广府民系的地方传统文化和风土民情,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如意、美满、长寿、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具体内容分类如下:

①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类:瑶池贺寿、画龙点睛、麻姑献寿、和合二仙、八仙过海等。

②历史人物类:二十四孝、水浒人物、三国人物、苏武牧羊、竹林七贤、羲之爱鹅、太白醉酒、郭子仪贺寿等。

③风土民情类:渔樵耕读、渔舟晚临、金殿比武等。

④祥禽瑞兽类:龙凤呈祥、丹凤朝阳、指日高升、狮子滚锈球、喜上眉梢、二龙戏珠、福在眼前、鲤鱼跃龙门等。

⑤花草果木类: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富贵牡丹、卷草等。

⑥器物、宝物类:法宝、古董、家具、博古架、琴棋书画等。

⑦题字、吉祥文字类:祠名、贺语、赞语、福禄寿、双喜、百世其昌、万子千孙、长发其祥、福寿双全、万字符、回字纹等。

⑧几何纹类:菱格纹、连弧纹等。

⑨变形龙纹:因古代龙纹是帝王专用的纹饰,平民百姓是不能乱用的。所以百姓发明瞭一种变形龙纹来代替,这就是变形草龙纹和变形夔龙纹,这在广府宗祠中被广泛使用。

与装饰
与装饰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