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后江吴氏宗祠
吴代祖堂位于赤湖镇半石村后江自然村东侧,面朝东南,占地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土木结构,以门厅,天井,正堂组成,宽11.5米,深20.4米,门厅作亭式,悬山顶,单进单开间,立青石方形门墩。悬“后江祖宗“青石匾。天井墁条石,正堂悬山顶,宽三间,深二间,次间作厢房,明间立青石方柱及柱础,木柱与墙体承重,梁架木结构,一架梁,瓜筒斗。肥束拱,步通出挑。镂花通随束随。前廊两则开龙虎门。明间后加补间,五弯枋看架,下作公妈龛,悬“至德传芳”匾。天井中有二通清乾隆间台湾宗亲回乡修理祠堂的碑石。碑二座同式,高150、宽68厘米。碑一为清乾隆十五年立、三十三年立.全文如下:
祠宇之设,上以奉列祖之灵,下以尽孙子之心,自衣冠功德而外,孰得进而右享于旁战。我族五房仕光,英年有志,自后江而远寓诸罗,历数十年,而丘首之仁未尝一日置诸共怀也,爱于乾隆庚午年置小屿苗田以广祀事,设几案神宠用光俎豆,虽其家道殷饶,可以不吝所有,亦由立心远大,故能创此特举也。《礼》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其仕光之谓典,是宜颐考妣而入庙,合春秋以配享,俾后之考思不匮者,睹资碑而勿替,引之以为记。
乾隆庚午年菊月谷旦阖族立。
碑二:凡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亘古莫易也。我后江吴姓,自均代公开基衍派,五房并处,瓜瓞绵绵矣。于疆于里,生而耕锄不越扑乡某水某山,死而营葬无藉他族,夫我祖缔造维艰,广置海屿山陵为养生送死地,俾五房共守勿替,恩孔渥焉。今者目睹祠宇之圮壤,拒忍不深水木之思,动霜露之感,急起而更新之哉。戊子秋,阖族父兄弟侄咸聚于堂,谋为修饰,适五房孙日时举、时兴者,仕光出也,寓居东宁,乡试旋梓,相与定议而缮修之,功起焉,悉心经划,数月告成。筑盖土,蔽风寒也。增粉墙,固唇岫也。辟耳门,开聪听也。所愿庙貌常新,口瞻依于百世,宗灵有赫,享俎豆于千秋,用掇数言。以垂不朽。
后江社为吴姓聚居地,开基于元代,开基祖均代,来自龙海东园乡仓里。清康熙年间,第五房吴仕光开基台湾诸罗(今嘉义)。天井中这二通乾隆年间的石碑,详细地记载了迁台族裔回到后江修建祖祠,购置田产收息充祭祖费用之事,反映了当时闽南沿海地区人民渡海入台,不忘自己的故土家园的普遍情况,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