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阖闾古城遗址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激动尚未消去,现在又有新的进展。日前“阖闾城遗址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召开,10多位国内考古专家对阖闾城遗址规划中期成果进行论证,对阖闾城遗址保护提出“尊重规划,不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则进行。并将对古胥湖、马山吴王避暑宫、马山战鼓墩等阖闾城周围同期的遗址进行考证,如确实与阖闾城有“血缘”关系,将意味着阖闾城有望进一步“扩容”。
冲刺“国保”首开论证
2008年9月,无锡召开的阖闾城全国考古专家论证会上,阖闾城被确认为大城东西长约2100米,南北宽约1400米,会上同时作出两项决定:一是尊重专家,聘请张忠培、徐光冀、李伯谦、黄景略、陈同滨女士等12位考古规划专家为阖闾城遗址保护专家顾问,把阖闾城遗址保护的决策权、咨询权、规划权交付于专家顾问;二是尊重规划,不行政干涉,为规划师营造宽松设计环境,编制高水平、高标准的科学规范的保护规划。日前,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权威专家编制的《阖闾城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出炉,明确了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控制地带,这次的论证会也正是履行上述两项决定,请各位所聘专家、顾问充分行使评审权、决策权,指导帮助,对规划中期成果《规划(纲要)》论证,以科学规范、准确地深化规划设计,确保总体规划编制的高水平和高标准,为阖闾城遗址从“省保”冲刺“国保”护航。文化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开论证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充分说明了阖闾城遗址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据悉,经过论证,专家将按照深入挖掘遗址的科学价值和人文内涵,重点强调遗址保护的总体要求加紧规划编制。预计到今年6月,《阖闾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将上报国家文物部门审批,开创继鸿山遗址保护后的新保护模式。
吴王“军事基地”将考证
“阖闾大城”现世后,一切和城相关的疑问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城的外围有多大?为什么城会在这里?城和周围的历史遗迹有什么关系?这些都令人感兴趣。
据无锡市文化遗产局文化遗产处处长杨建民介绍,由于阖闾城城址内涵丰富,经过历史沉淀,各种考据说法在民间不断。太湖边的60多座石室土墩墓、城东的古胥湖、马山吴王避暑宫、马山战鼓墩,都可能和阖闾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胥湖”被称为“吴王练兵场”,湖深12米,史料记载,吴王登基后助伍子胥复仇,伐楚,“伐楚归来建城”,该湖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因此其历史作用很可能是军事性。战鼓墩在万丰村的四平湾内,方圆十余丈,形似战鼓。传为吴王夫差击鼓助阵败越之处。此外,在万丰村的闾山湾内,有传为阖闾所建的避暑宫的遗址,四面山峦环抱,树林遮天蔽日,一片清凉世界。被称为“吴王的后勤地”。这些只有通过考证,才有利于规划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论证会上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邹厚本围绕着阖闾城遗址周围,列出了20多处考证目录,这些都让人兴奋。
规划不追求经济利益
考古是一项长期工作,若等地方经济发达了,再编制规划为遗址保护,这样的保护就滞后了。在前不久召开的、本届吴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达了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即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论,应根据我国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进行创造性实践。特别是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区内建造的大量建筑物群、高层建筑、人造景观,这些商业开发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严重破坏。这次,针对阖闾城遗址编制的规划(纲要),可以看做是无锡在遗址保护面临建设压力时采取的举动。专家论证在纲要阶段提前介入,有助于遗址保护少走很多弯路。
据悉,阖闾城遗址保护的进一步规划,将本着“尊重规划,不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则,按照大遗址保护典范的要求,遗址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区别于城市公园,进一步加强“原住民、原生态”的展示,力求惠及普通民众,成为城市旅游休闲的圣地。
商报记者/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