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姓
周武王沒有分封天下以前,中國人沒有姓,所謂的夏商、炎黃,姬周,是後來史學家為方便編史編劃出來的,而且自黃帝始只編有氏,沒有姓。氏族社會時期,生活在氏族集團以內,叫某氏,離開了這個氏族,就不叫這個氏。江湖傳書上寫的行不姓,坐不改名,物件就是指氏族時期流動人不用原來的氏。周武王並不是姓周,而是他生活的地方被人們稱之為周地,這和我們現在農村居民稱呼周邊從事勞作的田地山水一樣,或按發音習慣或按地方意向習俗稱呼就是了。把商以後稱為周,是因為武王政權建立在周地。這和後來的李世民得天下,取國號做唐是一個道理,曾經有歷史學家寫唐朝做李唐、李唐天下,也是朝代與姓氏關係的延伸。有不同的是,李世民封國號為唐,是他自己封的。武王為周王朝,周是國號,這和秦始皇所在的國屬秦國,而始皇姓贏是一回事。
從中國歷史中最早的傳記中知道,古公亶父時期的氏族繼承法就是從長子排起,後來的周禮也就按照這個方式制訂了中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禮制制度。武王分封天下姓氏,先從那個封起?無論是從亶父時期的宗祖制度,還是從周禮制度著手,都得從伯父子系封起。武王封姓,首封泰伯後裔,于禮於理,都在首位。史記.周本紀裏說的武王‘師尚父為首封’指的是受享土地分封,不是封姓。尚父封齊,武王沒有叫薑子牙姓齊,姜子牙後裔文傳中,也沒聽說他們姓過齊。現在百姓家裏神龕上的天地國親師,師還是排在親的後面,分家時長子長孫先派一份家業,都是沿用的古老傳統。
武王為什麼會封泰伯後裔為吳姓?是因為泰伯為避讓王位,遠涉到今江蘇無錫梅裏地方,泰伯在這裏圍城建國,把所屬國地命名為《吳》。吳泰伯為什麼要把國地命名為《吳》?這又和上帝為什麼要創造人類屬同樣的問題,上帝思想不是人能解釋得出的問題。只能以“偉大的思想,偉大的創造”來銓釋。
按人們編制序次制度,武王封吳在七十二姓之首,《吳》姓即是天下第一姓。至於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的百家姓編書,還是到了宋代以後,由文人們編出來教人學書識字的本冊排序。不用分析都能知道,武王還會把自己的姓排到第五去?宋朝開國皇帝姓的是趙,文人們自然把趙匡胤排到前頭去。
吳姓歷史,得從吳泰伯讓王位說起。殷商時期,氏族領袖亶父率族民內遷渭河周源(今陝西歧山)。亶父娶何氏,生二子,長曰:泰伯。次曰:仲雍。又娶大薑,生一子,曰:季曆。季曆娶摯任族女:大任,生子“姬昌”。‘姬昌’生時即有異相,亶父十分喜愛。遂流言曰:“我世當興者,其在昌乎?”
古代有族規,傳位當以長子為先,姬昌(周文王)是幼子季曆所生,沒有繼承王位的機會。泰伯知道了父親的心思,便託辭采藥,帶著弟弟仲雍,出奔到附近的遊牧地區不歸(今陝西隴縣與寶雞交界的‘吳山’),史稱‘西吳’。
後亶父病逝,泰伯回國奔喪,季曆遵照族規,要將王位還給泰伯。泰伯堅持不受,季曆不肯。泰伯歉讓不成,又攜仲雍再次出奔西吳。因西吳距離周源地近,季曆追至西吳求泰伯就位。泰伯為表示避讓王位的決心,這次便率族跨過黃河直到長江入海處的江蘇常州(今無錫縣梅裏村)定居。並依照當地習俗,斷發紋身,表示再也不能繼位做王了。
武王克商後分封天下,尋找泰伯後裔受封。尋得仲雍公四世孫‘周章’在句吳做首領,遂授姓為“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