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如世系小考
吴玉如(1898-1982)名家琭,后以字行。泾县茂林人,自号“茂林居士”,晚年又署“迂叟”。据吴氏宗谱及有关资料记载,吴玉如先生的远祖吴江龙,是明万历丁未武进士,曾任贵州都司署贵州布政使。下传六世至吴宗泽,据说即是建“学灌园”的主人。玉如先生是“学灌园”长房的一支。他的高祖吴渭来,清道光辛己举人;曾祖吴崇寿道光丁酉举人,邳州知州;祖父吴瞻青(字翘士)同治癸酉举人。光绪19年出使朝鲜,曾出资在北京宣武门外建泾县新会馆。父亲吴彝年(字佑民),在吉林电报局工作,民国后退职居天津。1916年父亲病故,玉如先生辍学去黑龙江,曾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迁入关内。依此推测,大约在玉如先生的祖父一辈,就在京、津等地居住。他在茂林的祖居,可能就是“学灌园”长房吴让恒的居宅。今故宅尚存,在“学灌园”附近。人能脱俗,诗味自清;笔参造化,书能入神。玉如先生的书法和诗作,正是他的高尚人格的写照。可惜这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生前未能回到故乡。不过可以断言,他没有忘记家乡,因而自号“茂林居士”。他在津门的弟子,深知老师对故乡一往情深,因在天津创办“茂林书法学院”,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人才,当有“木本水源”之意。更令人高兴的是玉如先生的长子吴小如教授,两度来到泾县。1996年曾在“学习吴玉如先生书法艺术报告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详细阐述玉老的为人和从艺之道,犹如丽日和风回荡在家乡的土地上,以期将有更喜人的收获。
吴组缃世系小考
吴组缃(1908-1994),原名祖缃,字仲华,十四岁时改名祖襄,笔名吴组缃、芜帝、野松、寄谷、木公等。著名现代作家、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徽泾县茂林人。吴组缃先生是茂林吴姓“前分”人,系“绿野堂”七房后裔。按吴氏宗谱所载其世系是:吴豹文,乾隆间岁贡生,云南大理府通判摄禄丰知县,升京府通判,在茂林建“绿野堂”。吴豹文生有八子,分为八房;其中“七房”吴聘九(1780——1844),岁贡生,山西吉州知州,即组缃曾祖父。组缃先生的祖父吴季萃、字耕伊,在南陵县青弋江一家油坊做“管事”;父亲吴庆余,字吉孚(1886——1928),禀生,弃举子业去武汉卖字为生。后为袁世凯文案,愤于袁复僻帝制,毅然去职返里。1918年倡办“育英小学”,开茂林办新学之先声。组缃先生的祖宅即“七房”大夫第(今存),但是幼时的住宅(在大夫第左侧边屋),早年已拆除。组缃先生离开家乡以后,仅有两次回到茂林,一次是1980年5月,另一次是1988年6月初。
吴作人世系小考
吴作人(1908—1997),安徽省泾县泾县茂林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据吴氏宗谱记载,吴作人先生亦为明万历武进士、署贵州布政使吴江龙的后裔。按“一线”世系依次是:吴江龙(有容公)——吴永廓——吴仪机——吴一标——吴善政(四代“五世同堂)的第一代,生十三子)——吴大鹤(吴善政的第九子)——吴世焯(吴大鹤次子)——吴平畴(吴作人祖父,迁苏州)——吴慰萱(单传)——吴作人。
作人先生兄弟四人,排行居四,四兄弟名为吴之屏、之瀚、之藩、之寿(即作人),由于避太平天国时战火,作人祖父早年出走苏州,其居宅难于确指。
1985年吴作人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欧洲议会组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1985年4月,赴安徽省泾县参加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并回茂林村探望故里。先生偕夫人萧淑芳女士来到茂林,他不顾年事已高和旅途劳累,登魁山、谒大宗祠,走进深巷寻访古迹和名园。他还应家乡人的请求,兴致勃勃地挥毫作字数幅,并题写了一首诗:“一别故园百几年,茂林修竹竟擎天。魁峰两刼屹空翠,子弟弦歌四化篇。”诗后的跋文写道:“太平天国后期,先祖父吴平畴公甫及冠而倉走苏州,后三代及今迄无再归故里者。1985年4月,赴泾县参与专业会议,事毕转茂林,是百余年来第一次返乡。茂林小学吴海林校长以艺文相嘱,勉作七绝留念。八十二叟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