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再议宣公之七:伸伦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18           ★★★

再议宣公之七:伸伦

 

伸伦是谁?我首先是在抚州新闻网《南城发现宋代吴氏重建社仓碑刻》一文中发现的,据南城文物工作者介绍,“宋代南城县上唐镇蛤蟆窝村(后改名为源头村)吴氏兄弟十分侠义,乾道四年(1168),天下大荒,应朝廷之命,吴氏兄弟建社仓以济饥民,此义举在当时名噪一时。庆元二年(1196年),南宋理学家朱熹在黎川福山武夷堂讲学期间,应邀来到建昌,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对该地人才辈出由衷赞美。朱熹到上唐镇蛤蟆窝村的读书堂讲学,在那里住了几十天,并为吴氏堂屋和村内活水亭桥分别书写荣木轩书楼活水来等匾额。同时感激吴氏兄弟创建社仓之义举,为之撰写《社仓记》。其文有云:乾道四年,建人大饥。熹请于官,始作社仓于崇安县之开耀乡,使贫民岁以中夏受粟于仓,冬则加息什二以尝……是时南城贡士包扬方客里中,适得尚书所下报可之符以归,而其学徒同县吴伸与其弟伦见之,独有感焉,经度久之,乃克有就。遂以绍熙甲寅(1194),之岁,发其私谷四千斛者以应诏旨,而大为屋以储之……
   
由此可见,文中所指南城吴氏兄弟,就是“吴伸与其弟伦”,“吴氏兄弟十分侠义,乾道四年(1168),天下大荒,应朝廷之命,吴氏兄弟建社仓以济饥民,此义举在当时名噪一时。 “绍熙甲寅(1194),之岁,发其私谷四千斛者以应诏旨,而大为屋以储之”,庆元二年(1196年),南宋理学家朱熹在黎川福山武夷堂讲学期间,应邀来到建昌,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对该地人才辈出由衷赞美。这对南城吴氏兄弟,我直观肯定是“宣公后裔”,但全文竟没有提及“宣公”两字。

其后,我又在美国家谱网上得到一篇朱熹为 “盱江吴氏伸伦伯仲”撰写的《吴氏族谱序》(详见附件),其内容,除谈及“为吴氏兄弟创建社仓之义举,为之撰写《社仓记》”外,“某日出其族谱索为校正重修”。。。。。。。况嘉伸伦殷勤之厚意,又安忍辞焉?是乃得兴而为之校正编辑。” 进而为南城“吴氏兄弟家谱”作“朱熹序”。遗憾的是全文也没有提及“宣公”两字。

当我提笔再议宣公之时,又再度引起我的关注,我重读朱熹序”,其中“按旧谱,吴之先始于泰伯,一十九代季札,八十一代彦章,乃伸伦之大父也。”我恍然大悟,显然南城吴氏兄弟的始祖是泰伯季札世系,伸伦之大父(祖父)是八十一代彦章”。据此,我查阅了《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第296页,我得到了答案:

 

69宣公--70纶公--71 --72忠敏 --73思敬 --74守晕 --75 --76宗亿 --77 --78忠顺 --79彦璋 --80大成 --81伸、伦、仪

 

查阅结果有两个相异之处:

一是:“彦章”与“彦璋”,这只是同音异字之别,问题不大;

二是:81世“彦章”与79世“彦璋”之别,虽然同属“季札世系”,亦有“征生世系”与“重道世系”之别,采用“征生世系”,就是81世“彦章”,而采用“重道世系”,结果就是79世“彦璋”。

查阅结论是:南城吴氏伸伦兄弟宣公后裔,属纶公--福公分支

南城吴氏伸伦兄弟绍熙甲寅(1194),之岁,发其私谷四千斛者以应诏旨,按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吴氏兄弟捐出“私谷四千斛”相当于40万升稻谷,折合400立方米稻谷,稻谷的容重为:600公斤/立方米,则稻谷总重约24万公斤,按稻谷一斤,出米6两计算,则折合米粮约14.4万公斤

南城吴氏伸伦兄弟,应朝廷之命,捐私谷四千斛,折合400立方米稻谷,稻谷堆高2,需建200平方米的粮仓,需建社仓“大为屋以储之大”可想而知。陶渊明曾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说明陶渊明当官工资才“五斗米”,“私谷四千斛”有多少个“五斗米”,大荒之年,能养活多少灾民啊!故“此义举”在当时,怎不会“名噪一时”呢!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纶公--福公一支,并没有因宋天圣五年1027丁卯年,“村遭回禄(火灾),衣无片襦、食无斗糈、砖石俱裂。”惨不可言而一阕不振,而是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重建家园,二百多年后,屹立不倒,南城吴氏伸伦兄弟建社仓以济饥民,就是个明证。

朱熹在《序》的结束语,道出了其“屹立不倒”的原因是:“广先祖(泰伯)之盛,(至德精神)德于无穷,而又庆泽流芳于子孙,未知后世有贤子孙。。。。。。伸伦重本敬宗之切如此,亦未知慕范伸伦之意乎?或谓吴氏之盛有贤祖宗(宣公),必有贤子孙(福公、纶公),世代重本敬宗。”之故也!

在宣公元孙忠敏撰写的《宣公行状》和《纶公实录》里,就有:

《宣公行状》每以赈恤鳏寡孤独贫乏,久而不怠,。。。。。。公每以丹书而教诫子孙曰:富贵者,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则子孙万世而不失,诸子孙跪曰:世传命而不敢违也

《纶公实录》从父命周济贫乏久而不倦

南城吴氏伸伦兄弟,谨遵先祖这些遗训,才有此惊人之“义举”,百世流芳!

 

附件:朱熹《原序》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