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试议宣公之八:蕃衍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1           ★★★

试议宣公之八:蕃衍

 

各地的宣公 “蕃衍录”也有多个版本,现主要选择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同是1033年宋明道二年孟春,曾孙忠敏撰写的

  1. 江西南丰吴海池据清乾隆重修的《南丰吴氏族谱》版本《宣公蕃衍录》(详见附件一)

  2. 《台湾省吴氏族谱源流记》版本之《宣公源流记》;(详见附件二)

     

    什么叫“蕃衍”?“蕃衍”意思是繁盛众多, 指子孙蕃衍,皆至显达之意。宣公 “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可谓“盛族”矣。江西南丰吴海池据清乾隆重修的《南丰吴氏族谱》,登载宣公曾孙忠敏撰写的《宣公蕃衍录》,整篇都是叙述祖父宣公“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的迁徙、定居、蕃衍等内容,只在文章开头,增添了一小段“宣公源流”:

    吾曾祖宣公,乃唐元(玄)宗黄帝时时太史吴兢直笔之七世孙也,祖名初任虔州刺史,父名简仕蜀。

    我在试议宣公之七:《源流》中,曾提到:“文福的《根源记》,按理该转入宣公到底是属于“渤海郡”或“延陵郡”那一个世系?文福的《根源记》中没有提到,甚至连“宣公是兢公的七世孙”以至“宣公的父亲是简公”都没有说,有点遗憾。 文福的儿子忠敏在撰写《宣公蕃衍录》时,虽然简单,但填补上了。

     

    也许,《台湾省吴氏族谱源流记》版本之《宣公源流记》,在转载时觉得补充的《宣公蕃衍录》部分太简单了,因此,又作了如下更详细的补充:

  1. 宣公乃唐玄宗时太史吴兢直笔之七世孙也。”

  2. 季札以义让位号延陵,季札者乃宣公五十一世孙也。

  3. 泰伯让位,断发纹身奔荆蛮之地,姬姓号曰东吴氏者,乃宣公七十世祖也。”

  4. 陶唐氏之世,有弟曰弃,别封郃,乃宣公九十一世始祖也。

  5. 任虔州刺史初公乃宣公之祖也;宣公之考曰简公。

    纵观以上五点,其中(1) (5),《南丰谱》都提到了。而《台湾谱》提到的(2)(3)(4),则是《南丰谱》所缺的。

    我在试议宣公之七:《源流》中,曾提到:文福的《根源记》,是采宋代的吴氏远祖世系,因此,与现代的 《大统谱世系》是有区别的。例如:“季札者乃宣公五十一世孙也”,《大统谱世系》“季札世系”有二,一是“重道世系” ,则“季札者乃宣公六十九世孙也。”;二是“征生世系”,则“季札者乃宣公七十一世孙也。”;由于“季札世系”变了,“泰伯”也不是“宣公七十世祖” 了再说,现代认定“泰伯”是“吴姓开氏始祖”,“”自然就不是“宣公九十一世始祖”了。不过,要肯定,在宋代,以上提法是对的!时代变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去探讨过去的历史文献。

     

    《台湾版》为文福公撰写的《根源记》,填补了部分内容,但视其整篇的中心思想,还是以“蕃衍”为主题,前段补充的“源流”,与整篇的“蕃衍”内容相比,并不超过十分之一,所以,《台湾版》的《宣公源流记》,还不如南丰版的《宣公蕃衍录》命题,来得贴切。因此,我把《台湾版》的《宣公源流记》,放在“蕃衍”栏这里,与南丰版的《宣公蕃衍录》,一起探讨。

     

    关于两版本谈到的“蕃衍”内容,包括迁徙、定居、蕃衍等内容基本相同,总的来说,就是“纶公生十子四十七孙、经公三子十一孙、绍公五子十九孙,各从徙居矣”,于是“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各徙逢井、逢塘、逢源,即为家矣。”由于内容繁琐,在这就不一一详说了。但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 “三子十八孙七十七曾孙的所有居住地,均在江西省范围内,并无徙居外省的记录

     

    除了有关《源流》和《蕃衍》话题外,还是回到我们特别关注的“孟家封”问题上来吧。到底曾孙忠敏,他又是怎么说的?

    在《南丰谱》的《蕃衍录》里,提到:“配蜀主孟知祥嫡妻何氏之女”,后“孟知祥称帝,封公为蜀王,公义不受,”所以:“携三子及孙,举家徙居江西。

    在《台湾谱》的《源流记》里,则只提到:“娶蜀主孟知祥嫡妻何氏之女”,而没有提及:“孟知祥称帝,封公为蜀王,公义不受,”之“徙居江西”缘由。

    忠敏撰写《蕃衍录》时已是古稀之年,年届七十岁了,他说“吾祖若考及诸父,自蜀徙居于此,九十余年矣。祖考诸父亦弃世矣。”

    忠敏是文福的长子,文福是宣公的嗣孙,前辈都去世了,他应该是当时的“族长”,且阅历很深,对宣公的“蕃衍”,了如指掌。他遵父亲文福《源流记》遗训,仍称宣公是“娶蜀主孟知祥嫡妻何氏之女”,而不是 娶蜀主孟知祥之女”的说法。但“封公为蜀王”与“封公为驸马”,“公义不受”与“惭愧不受”,意义上,两者差别很大,差别在那里?容后再谈。

     

    附件一:《南丰谱》之《宣公蕃衍录》

     附件二:《台湾谱》之《宣公源流记》

  6.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