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读《四库全书》吴少微文献(1)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19       ★★★★★
 

读《四库全书》吴少微文献(1

                                                 作者:吴李才  (2015-12-18)

近日,阅读了吴忠经先生《传承少微文化 弘扬至德精神》的论文〈1〉,写得很好,有说服力,给宗亲读者带来研讨地方文化的新风,使人们感受到“传承少微文化学术讨论”有一种亲切的学术气氛。本论文没有提到“泰伯精神”四字,我违心地写过一篇:读《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也没有提到以“泰伯精神”(以泰伯名字命名的精神)的佐证,也许有同感。

我怀着对泰伯公的崇拜,一直寻求《泰伯文集》或泰伯言论集去解读“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句话,三年来没有成功,缺乏泰伯语录支撑,要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至德”两字有难度,其内函也有待商榷。 人们会拷问:以古代纯粹道德者、君主、帝王将相为代表的历代统治者之“至德”、“至尊”、“至高无尚”等等的崇拜,是否“盛名之下其实难付”?历史雄辩地证明,他们“传宗接代”的结果,却至终走向灭国。我觉得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应该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德底线,更需要的是法治、科学、创新精神,习近平主席说得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倡导“文化研讨以左台始祖少微公尚文重义、为官清廉以及少微后裔支脉源流和名人考为主题”,“加强宗族凝聚力,提高族人敦亲睦族、爱国爱家意识,发扬济困扶贫、乐于奉献的精神”,提出少微文化的内函是“崇文、廉洁、孝友、进取”,并各级吴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下,得在《湖北吴氏网》、《左台吴氏网》等网站的舆论支持配合,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探讨少微文化,涉及的内容有先祖生卒年、世序、世糸、谱序、文物挖掘与保护等诸多问题,确实需要吴实求真与辨析思考的〈3-8〉。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努力去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

少微公与富加谟、谷倚,皆以文词著称,誉为“北京三杰,谓称《唐北京崇福寺铜钟铭并序》是仅存的“吴富体”代表作。有关少微公文献在刘煦《旧唐书》、欧阳修《唐书》、计敏夫《唐诗纪事》、李昉《文苑英华》、李昉《太平广记》、储大文《山西通志》等有记载,均可以在《四库全书》手抄本中找到原文;童诰等辑《钦定全唐文》、康熙圣祖仁皇帝《御定全唐诗》也可以在《四库之外》找到原文记载。因为《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编成的丛书,至今也有230多年了,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因此,应该首选读《四库全书》的吴少微文献,有较高的可信度。

目前,在网络平台上,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录入的少微文献,都不是《四库全书》手抄本,或多或少存在着存在着差异,例如原文题目表述、注释、繁体(含异体)字无法转换或记载错漏等,容易引起对原著的理解有偏见。因此,本文选录《四库全书》记载的手抄本真迹(至今仍未见网络上发表的原件),供宗亲读者阅读比照,文献共享,这对于研究探讨、传承少微文化会有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唐代文学家左台御史吴少微画像

笔者注:国画来自Bai du百科,录入时加文字说明和相框。

    一、刘煦《旧唐书》—富嘉谟吴少微谷倚列传

 

    图1、(后晋)刘煦,《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卷一百九十中】,67a1/77a, (数码版,页数),载自《四库全书》,详校官编修臣王天禄

笔者注:这篇列传(文苑中)富嘉谟〈吴少微谷倚附〉,古文表述:按人物评说的先后为序,以富嘉谟列传为名,实为吴少微、谷倚与富嘉谟均是并列关糸,而不是附录,对仅存的少微撰《崇福寺铜钟铭》(又称“唐北京崇福寺铜钟铭并序”)的评价最为高雅

    【点校】 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中〉

    富嘉谟(吴少微、谷倚附)

    富嘉谟,雍州武功人也。举进士。长安中,累转晋阳尉,与新安吴少微友善,同官。先是,文士撰碑颂,皆以徐、庾为宗,气调渐劣。嘉谟与少微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人钦慕之,文体一变,称为富吴体。嘉谟作《双龙泉颂》、《千蠋谷颂》,少微撰《崇福寺钟铭》(笔者注:又称:唐北京祟福寺铜钟铭),词最高雅,作者推重。并州长史张仁亶待以殊礼,坐必同榻。嘉谟后为寿安尉,预修《三教珠英》。中兴初,为左台监察御史,卒。有文集五卷(笔者注:据《唐音癸笺》卷三十记载为十卷,谷倚、吴少微都是有十卷)。少微亦举进士,累至晋阳尉。中兴初,调于吏部,侍郎韦嗣立称荐,拜右台监察御史。卧病,闻嘉谟死,哭而赋诗,寻亦卒。有文集五卷。(笔者注:据〈清〉黄之隽《江南通志》卷一百九十三记载为十卷,府志作五卷)。嘉谟与少微在晋阳,魏郡谷倚为太原主簿,皆以文词著名,时人谓之“北京三杰”。倚后流寓客死,文章遗失。微子巩,开元中,为中书舍人。

    二、欧阳修《唐书》—吴少微等列传

2、(宋)欧阳修,《唐书》,【卷二百二/卷二百三】,1a1/13a1, 载自《四库全书》,详校官编修 臣王天禄

笔者注:(宋)欧阳修,《唐书》,俗称为《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是由宋祁撰。这篇列传比《旧唐书》增加了尹元凯,但列传写得过于简单。

尹元凯(约公元七〇五年前后),唐代书法家,擅篆书磁州司仓参军坐事免,栖迟不出者三十年。与张说(悦)、卢藏用特相友善。徵拜右补阙。卒于并州司马。《美原神泉诗碑》,唐垂拱四年(688年)尹元凯篆书,书法峻严,内容歌颂美原县金栗山(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地区)中一处所谓“神泉”。碑收尖形,在唐碑石中少见,疑由汉碑改制。

    【点校】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尹元凯,瀛州乐寿人。由慈州司仓参军坐事免,栖迟不出者三十年。与张说、卢藏用厚,诏起为右补阙。
    时又有富嘉谟、吴少微,皆知名。
    嘉谟,武功人,举进士。长安中,累转晋阳尉;少微,新安人,亦尉晋阳,尤相友善;有魏谷倚者,为太原主簿,并负文辞,时称“北京三杰”。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竞,独嘉谟、少微本经术,雅厚雄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豫修《三教珠英》。韦嗣立荐嘉谟、少微并为左台监察御史。已而嘉谟死,少微方病,闻之为恸,亦卒。

    三、计敏夫《唐诗纪事》—吴少微 

    图3、(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六~卷九】,25a/27a1 载自载自《四库全书》,详校官监察御史 臣沈孙琏,主事衔 臣徐以坤覆勘, 覆校官中书 臣吕云栋,校对官原任典簿臣郭祚炽,膳录贡生 臣李潢。

笔者注:计敏夫,又名计有功,字敏夫,号灌园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唐诗纪事》是唐代汉族诗歌资料汇集。凡81卷。收唐代诗人一千一百五十余家,内容极为繁富。

4、(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卷六~卷九】,27a2/29a1

5、计敏夫《唐诗纪事》,吴少微(点校原文载自网络版)

 

参考资料

(1传承少微文化 弘扬至德精神

作者:吴忠经,载自《华夏吴氏网》,2015-12-6

(2读《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上)(中)(下)

作者:吴李才,载自《华夏吴氏网》,2014-12-6/8/11  

(3吴少微生平 载自Bai du百科

4)左台吴氏诸公考(一)/(七)吴氏先祖世系中若干问题辨析

作者:吴成瑜,载自《华夏吴氏网》,2014-11-11/16

5)左台吴氏后裔首次团拜少微祖公墓

作者:小明,载自《左台吴氏网》,2014-12-27

6)概论新安系徽谱与吴如胜谱之差异  来源:无锡谱谍研究,2010-5-21

作者:吴寿錡,载自《华夏吴氏网》,2014-5-17

7)关于《锡谱》“季札~少微”世系 文章来源:吴良博客

作者:吴良,载自《华夏吴氏网》,2010-12-14

8)左台吴氏名人:关于少微等祖公生卒年之辨

作者:徽州老吴,载自《华夏吴氏网》,2010-2-2

(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 致感谢!)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