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曼妙地儿菜
作者:吴毓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2-27         ★★★★★

 


 
    冬春之际,在野菜之中,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地儿菜”是最为曼妙的。

    所谓地儿菜,其实也就是荠菜。说荠菜,家乡人似乎不知;说地儿菜,家乡人个个点头。“地儿菜”,这一俗名的由来,自然是源于秋浦河一带家乡人对地儿菜的悉心观察。如果走向田野,你就会发现,地儿菜这种野菜,几乎都是贴地而生,一如大地之子,提回来,品尝,回味,你一定会油然朝圣于大地给予你的恩泽。

    以前读书的时候,没赶上好时代,没有学过作家张洁的美文《挖荠菜》,但工作之后,我却不止一次地教过《挖荠菜》。每一次教《挖荠菜》时,我就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挖荠菜的情景,吃荠菜的馋相,还有那四处蔓生着荠菜的故乡河东。最有趣的是,荠菜本是本名,但我却非得让我的学生们记住家乡本土的叫法:“地儿菜”。

    只是,这几年,不知为何,张洁的《挖荠菜》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就那么悄然消失了,以致让我怀旧的思绪似乎一时找不到北。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他们还知不知道有一种野菜叫地儿菜的?

    所幸,我一直工作在乡下。每一年的冬春,不是刻意,其实,也无须刻意,只要有闲,我都会走向故乡的田野,故乡的河边,无论是冒着细雨,还是顶着飘雪,都不为了什么。如果非要来一个为什么,我想,一是为了亲近故土,一是为了那曼妙的地儿菜。

    每一次,散步田野,走近河边,我总会提一些地儿菜带回来。带回来的地儿菜,将其洗净,除了包饺子,那就是或切碎凉拌,或烫入火锅,其间味道,那是地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早前,看过一些写荠菜的文章,文美;但都千篇一律地把荠菜的美拽到了春天。即使有闲搜索古诗词,古人对荠菜的吟咏也是如此。看来,荠菜之美,无论是食用,还是观赏,它似乎都约定俗成地呈现在春天里。

    然而,我发现,地儿菜的美,不只在春天,更在冬天,尤其是霜打雪压之后的冬春之际。

    地儿菜,属于一种越冬的植物。在冬天里,尤其立冬后,它蔓生于田垄、地头、河边、土坡,很随缘地生长,不求环境土质的优劣,默默地贴地而生。难怪家乡人叫它“地儿菜”了。当严寒来临、冰雪覆盖时,地儿菜便由嫩青转为紫红,一般不被人所注意,恰似耐得寂寞的诗人,但它却在寂寞里歌唱,独守着自己的那一寸土地,为即将来临的春天增添一抹新绿。

    每一个冬天,雪里的冬天,我总在眷恋着,眷恋着,那曼妙的地儿菜。

    地儿菜长在地里,冬天的地里。冬天来临的时候,时不时地几场雪,或大或小,把它覆盖。当雪儿悄悄消融时,原先青葱的茎叶,已成了暗红。提回家,洗净。暗红,红里带青,青里夹红,看似半老徐娘,然而,烫入热腾腾的火锅里,瞬间暗红又变成了葱青。青青的,嫩嫩的,在你眼前玄幻,在筷头玄舞,宛如青青倩女。如果喝酒,我想,你定然是要醉倒的。信不?

    冬去春来,地儿菜却又像小麦一样,开始返青,与苏醒的春草一起曼舞在春天的原野上。等到暮春时节,它才渐渐老去;即使是老了,依然也有它的曼妙。你看,地儿菜,那长出的长长的茎叶顶端却肆意地开出碎小的白花,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地儿菜的曼妙,不单单在于它的味美、色变和花俏上,还在于它的风致嫣然的诗意。它曾萌发于《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它曾缠绵于诗词:“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也许,很多人都如我一样,对待一些植物,一些花草,只看到它们外在的东西,其实,它们最值得让人类俯首敬畏的是它们所具有的药用价值。譬如地儿菜,《日用本草》载曰:“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载曰:“明目,益胃”。看来,植物之美,是多元性的。对待地生的东西,我们似乎不能挂一漏万,那可是大地给予我们的玄妙恩赐啊!

    冬春之际,抽闲,不妨带着孩子,走向野外,俯下身来,亲近大地,吸纳地气,提一篮地儿菜回家,以真正地体验地儿菜的曼妙之美!

 

 

 

-------------------------------------


江 南 地 儿 菜

安庆人喜把荠菜叫做地儿菜,春节后,这种墨绿的野菜在市场随处可见。

荠菜的品种多,各地的称呼也不同,有叫地菜、米子菜的;也有叫雀雀菜、田儿菜、 鸡心菜的。荠菜这些别名,大都根据荠菜的生长习性和形状各异来称呼的。在它所有的名字中,田儿菜、地菜和地儿菜的好听,它晕染着田野性格,比正规的名字还实际。

地儿菜属十字花科,大多长在农村的河畔溪边山野田间菜地边沿,密密匝匝的 簇生一起,墨绿给人清新如洗的感觉。地儿菜不仅口味好,营养也丰富,维生素 C 和核黄素含量极高。《名义别录》曰:荠菜甘温无毒,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用地儿菜汤加米面做成的南方小吃百岁羹,就是风味名吃。中老年人春天多吃地 儿菜对预防中风和心血管脆化作用有很大益处,民间对地儿菜还有“三月三,赛 灵丹”之说。

近年来,绿色食品吃出健康和回归自然的风气渐盛,吃野菜的人越来越多,春到三月吃地儿菜,成为了食尚主义者们的食风。每到这个时候,带鸡蛋的地儿菜 汤,地儿菜饺子,地儿菜拌豆腐成了餐着上的新秀,人们仿佛要把春节里遗留下 的油腻肥糯涂抹掉一般,大口大口吃着这透着田园春色气息的野菜。

地儿菜在许多文人墨客笔下也是翠绿玉白清香宜人的。从《诗经》里“谁谓荼 苦,其甘如荠”到唐高力士的《感巫州荠菜》中“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 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以及南宋辛弃疾的《鹧鸪天》所描述的“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写的看似地儿菜,而却是暗语春天来了。初春伊始,乡村田 头的地儿菜花它们在寒风冷雨中傲然开放,虽没梅花的品质,而也体现生命的力 量。三春荠菜饶有味,百菜甘香居其下。春到三月,在地儿菜的花香中,吃点地 儿菜,或到郊外挖地儿菜,不仅可领略自然的味道和原野的清新,也可让自己一 颗冬眠已久的心更加春意盎然起来。 荠菜情 计泓赓 荠菜,这可爱的野菜,它每年给我带来特有的情趣,特有的欢乐,使我的晚 年生活有大自然散发的缕缕清香。

小时在故乡上海,对荠菜知之甚少,只知它味道鲜美,江浙一带人对它情有独钟。荠菜馄饨、荠菜豆腐羹、荠菜炒肉丝  妙不可言,是我离开故乡多年最为神往的美味。最初我还以为它是南方特有的野菜,心向往之,但不可得之。

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的山野和庭院里发现了它,才知它并非南方所独有,北京也多得很。我们住地花草较多,大自然气息蛮浓。那草丛中摊贴于地、叶子 像分裂的羽毛的,往往就是它。早春时它枯黄中略现青色,其貌不扬,很容易被 人忽视。北京春旱,采撷时平铲不难,若要连根挖出,得费点劲。

有一种北京野 菜,与荠菜极相似,吃不准时,只要在根部闻一闻,就能辨别,是荠菜,就飘出 一股独有的清香;不是,则是一股草根味。 春寒料峭的时候, 它为啥能像小麦一样,开始返青?我们在挖荠菜根时似乎 得到了解答。一棵野荠菜,不算太大,但它的根很长,这引起了我的兴趣,细细 挖,尽量不伤根断根,就像挖人参似的,一点点地扒开土,扒了一层又一层,好 家伙,拿回家用尺一量,足有二十七厘米长!这可真是一大发现,我们高兴得真 像挖到人参了,赶忙把它放到红绒靠垫上,用照相机给它留了影。小小野菜,根 系如此之长,难怪它能抗严寒,冻不死!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花圃田埂上,发现了数株我从未见过的特大型荠菜,直 径有三十六厘米,虽已长出了一些枝杈,但仍又嫩又肥,想是花圃土肥水足,才 长成了巨型的,好不快哉!

至此,我不仅因乡土之情而偏爱它,简直有点景仰它了。小小野菜,和松柏 一样不畏严寒,倔强地生存着,地不分南北,土不论肥瘠,山野、田头、垄边、 旮旮旯旯有土的地方,几乎都有它的踪影。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