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钟灵毓秀话“吴氏”
作者:蔡 盛    文章来源:泾县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3         ★★★★★

    骑着追风的马匹,一跑就是千年。千年的风云,千年的明月,千年的古镇,千年的“吴氏”,让茂林以无与伦比的高雅气质、钟灵毓秀的绝尘风范,让世人向往、亲近!
  泾县茂林“吴氏”在太伯、仲雍之后,是黄帝轩辕氏后人。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吴文举、吴希贤慧眼识宝地,见此地峰峦凝翠、碧水长流、云飞山腰、土地肥沃,便欣然从宣城迁来,踏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作为繁衍生息的之地。从此,茂林“吴氏”扎根沃土,叶繁枝茂,开花结果。
  两边的山峰遥遥相对,肩挑着茂林这片浑然天成的平川,吴安国(吴希贤之子)无愧于大自然的厚赠,1075年再迁宋家坦,建“延陵新宅”,创“荆里名家”,让“吴氏”有了美丽的家园。吴氏从此发迹。
  东溪、古溪两水相抱,清澈、舒展、宁静地流淌在东流山脚下,玉带一般地悠长。涓涓之水,像乳汁一样滋养着茂林这片圣洁的土地。宋、元年间,吴惟辉(吴安国第七代孙)绘制吴氏宗谱世系图,取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句,将“宋家坦”更名为“茂林村”,寓意此地“乔木茂盛,繁荫成林”。
  勤劳、勇敢的“吴氏”后人“带月荷锄归”,男耕女织,发奋图强,逐渐拓展,成为名门望族。明清鼎盛时,有7墩、8坦、9井、13巷、14座牌坊、32轩、72园、108大夫第。茂林村被誉为“江南第一村”,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成为“皖南明珠”。
  崇儒尚文、富而重学、学而致仕,也是“吴氏”不懈的追求。翻阅“吴氏”家谱,丹青风雅、文武韬略者“一浪高过一浪”。为昌盛文风,显赫家族,1630年吴氏大宗祠在明代湖广布政使吴尚默的倡议下兴建,成为“吴氏”的文化中心。祠堂里高悬的“钦点翰林”、“兄弟进士”、“祖孙传芳”等诸多匾额,彰显着“吴氏”家族科举、孝悌和懿行等诸多荣光。
  一朵云牵着另一朵云,一座峰挽着另一座峰,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茂林以它那超凡脱俗的灵秀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征服着世人。养精蓄锐的“吴氏”后裔一个接一个在此展翅腾飞,接二连三地打造了美丽传奇。南宋时,吴希贤、吴希圣兄弟登科;吴伟中、吴时显“父子进士”。吴时显金榜题名时,在村后的汇山顶上竖起“魁”字大旗,因此将“汇山”更名为“魁山”。从此,“魁山”成为茂林古镇的天然标志。明清两朝,茂林共出进士19人、举人119个,出现过“五凤齐飞”、“六鳌驾海”的科举盛事。茂林“吴氏”更是英才辈出,群星灿烂:清代吏部尚书吴芳培荣获朝廷的“写作俱佳、可云好学”之殊荣,山东巡抚吴廷斌数次代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泰山之巅举行祭天仪式;近代书坛泰斗吴玉如、丹青巨擘吴作人、著名文学家吴组缃,是享誉四海“三吴”;原财政部长吴波、原民革中央副主席吴茂荪、经济学家吴半农、国学大师吴则虞、作家吴淮生、女中豪杰吴菊芳和吴芹芳、卫生勤务学专家吴之理、戏剧评论家吴同宾、教授吴葆萼、历史学家吴寿祺、红学家白盾……茂林果真是一个挤满了名人的地方。
  云烟舒卷,星移斗转,茂林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千古佳话。“四代五世同堂”的尚友堂,八字大门,花砖门墙,青石墙裙,白石门坊,是茂林“吴氏”家族的丰碑。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四代皇帝执政期间,从吴善政开始,居住在尚友堂的吴氏家族四代“五世同堂”,共13人受朝廷旌表。光绪十七年绘制了“四代五世同堂图表”,状元吴鲁为其作序称:“一堂聚五世,得旌十三人,叶方传有四,乾嘉道咸间,历来入通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魁山,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清代吴廷选以其乳名命名,在魁山建起“飞雄塔”。远远望去,此塔像一支巨笔直指云天,挺拔而秀丽,故有“文峰塔”之誉。魁峰也因此一峰独秀,称为“文笔峰”,名冠江南。
  秀丽的“千年古镇”依偎着顶天立地的峰峦,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弹奏出一曲洋洋洒洒的高山流水。东溪河畔翘首腾飞的“十里石堤”、跌宕起伏的巍巍群山、淳朴典雅的老街、潭村口幸存的“贞烈”坊、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餐桌上的“茂林十二碗”……无不深藏着“吴氏”厚实的文化底蕴。
  “延陵望族传江左,荆里名家著水西。”茂林“吴氏”是和宣州“梅氏”、绩溪“胡氏”、旌德“江氏”齐名的“皖南四姓”。历史上,茂林“吴氏”曾三次修谱,并赢得朱熹、文天祥褒奖。如今,康泰盛世又吹响了“文化强县”的号角,茂林“吴氏”将光前裕后、再启谱牒修纂工作,续写吴氏文化之奇葩,共建文明史册。

 

 

文章录入:芥子    责任编辑:芥子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