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随笔 >> 正文
从延陵新宅到吴氏大宗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茂林吴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4           ★★★

从延陵新宅到吴氏大宗祠

  北宗熙宁间,家住东庄湾(今乔吴)的吴安国娶了河西的宋氏女为妻,便搬到宋家坦与宋氏“联居”,熙宁乙卯年(1075)建成一座住屋名“延陵新宅”,并在屋后栽下三棵紫荆树。那“延陵新宅”可能是座普通的民居,但是有棵紫荆树却不同寻常,它存活了九百年左右,成为茂林吴氏宗族繁荣昌盛的象征。到了明朝晚期,延陵新宅可能早已不存,而兴旺发达的吴氏宗族,就在紫荆树边建成一座规模宏伟的吴氏大宗祠。这两座相隔五百多年的建筑物,是茂林吴家由“始居”走向鼎盛的标志。
    吴氏始祖是西周时的泰伯,周文王姬昌的兄长,周武王姬发封他于吴国,因而得姓为吴。吴氏的郡望是“延陵世家”,也是吴安国称其居屋为“延陵新宅”的来由。不过他建住宅时,宋家坦的居民并不多。在这块四面环山、双溪汇流的河谷盆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林。后来宋氏衰微,吴姓日藩,逐渐取代了宋氏。到了南宋中页,吴惟辉立东山庵为祠,修吴氏宗谱,绘制世系图,将宋家坦改名“茂林村”。大约在元、明之际,以吴氏宗族为主的茂林村,出现了“庐舍相联、人员辏集”的繁荣景象。原有的居民点上地窄人稠,便向周围拓展。吴氏宗族就像“裂变”似的,分出了许多支族。最早是元朝初期的吴学兴迁到东溪河边,后来称为“九甲”。明朝中、前期出现后人称之为“八大分”,其中海昌、河昌、泗昌和。济昌公分合称“前四分”;尧生、利生、安生、义生公分、合称“后四分。按辈分推算”“前四分”兄弟四人要比“后四分”晚一辈。前四分的吴济昌生有三子,又分为前、中、后三分,中分的吴 钅宏  安后来迁往江西,茂林只有吴钮安和吴钊安的前、后分相传。但是这两分不仅很兴旺还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因而有“前分富、后分贵”之说。与前、后分祖同辈的“六甲”祖吴悦安,居于大宗祠边的“六甲坦”。“万公分”祖吴惠安字万良,居茂林西南村头。“王勺公分”祖吴王勺安 ,迁村西古溪边。此外,还有“巩缘公分”,以及迁往村北庄门前等地“安公分”等等。从晚明到清朝中页,是吴氏宗族的鼎盛时期,茂林扩展为占地约有三、四平方公里的大村落,曾有“江南第一村”之誉。
    茂林当地的繁荣与发展,与向外地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既有读书人经科举进入仕途到外地去做官;也有很多人外出经商,他们北达京津、南下闵粤以及在长江中、下游各地做生意。许多达官、富商在“落叶归根”的思想支配下,又携资回来建宅第、置产业,促进了茂林进一步繁荣。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时任湖广布政使的吴尚默于明崇桢已卯年(1630)倡议族人共建成“五楹三进”的吴氏大宗祠。到了清雍正庚午年(1730),大宗祠遭火灾烧毁后面两进,仅存门厅一进,族人很快将其修复如初。现存的吴氏大宗祠曾经是金碧辉煌,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建筑上也有独特的风格。主体建筑物三大进,座北朝南,建筑面积约有931平方米。祠前有一道五十米长的影壁,两头各建一座石坊同祠堂前墙连接,构成祠前闭合式的院落。地面用扁圆形的卵石嵌成的“蝙蝠”,“白鹿”和寿字图案,为“福、禄、寿”的象征。两座石坊一为吴尚默具也 赠其父亲吴云麓的“恩纶重贲坊”;另一为吴尚默和  吴江龙的“文武进士坊”。这里应该介绍一下这两位人物:
    吴尚默:字以时、号元垣(1562——1640),明万历丙辰(1594)进士。历官浙江义乌知县、浙江同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四川、粤东按察司使,后任湖广布政使。在他为官的地方,做过很多好事,如平定蜀乱,防禦海寇,屡有功勋。谪守湖北承天府期间,兴修水利,储存粮食,练兵保卫地方平安。他还关心朝延大事,几次上书请求惩办为非作歹的阉党党首魏忠贤和崔呈秀,向朝廷举荐贤臣等等,敢于直言进谏。入湖广名宦祠享祀。
    吴江龙:字德甫,号见田(1564——1639),攻举子业不就,弃文习武,考中明万历丁末(1607)科武进士。任广东拓宁守备时,剿灭海贼,驱逐荷兰入侵者,保卫边境安全。升贵州都司并署贵州布政使,后任广西昭平参将,又升永宁副总兵。不仅作战时勇敢,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开展政治攻势。平息苗民叛乱中,有一次单骑深入其境,喻以大义,晓以利害,使其不战而降。
    给这样两位文、武官员建牌坊,显然是为大宗祠赠光添彩。祠堂大门上首原有一块横额,大书“吴氏大宗祠”五字,其字体特异。《泾县志》载为明邑庠生吴国抡所书,称其书法“苍古奇逸”,如“老树枯藤,互为撑柱;天梯石栈,自相钩连”。大门两边还有一副镏金字的楹联,是明万历进士、泾县知县李邦华所撰,其联文为“延陵世泽传江左,荆里名家传改著”。
    吴氏大宗祠的整体布局,依中轴线建门厅、享堂、寝室楼三大进,东西两侧建有边屋。大门前设抱鼓石和石狮各一对。祠内共有18根方形白石柱,64根圆木大柱,屋顶为硬山式。门厅内两边各装一间厢房,其后是四方形大天井,天井当中用麻石砌一条过道,两侧砌花墩分别栽扁柏和桂花树,取“四季长青”之意。天井两边有较宽的走廊,连接第二进大厅。大厅可容纳数百人做祭祀及集会等活动。屏风上首高悬“叙伦堂”三字横匾,两边墙上嵌青石碑刻“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厅中的月梁、瓜柱、撑拱和平盘头等构件上,鎏金绘彩,刻有卷草、云头纹饰,以及龙凤、狮象、麒麟和人物图案。柱础和走廊的墙裙上,也有很精美的雕刻。享堂后面又有一长方形天井,下面一对金水池,当中架单孔石拱桥。金水池用麻石砌护,上有狮头白石柱和青石栏,石栏上浮雕如意纹饰。第三进是二层楼房,上下均有木制神龛,安放历代祖先牌位,称之谓“寝室楼”。从前祠堂的门厅、走廊和大厅中悬挂数以百计的匾额,昭示着吴氏宗族在科举、职官、孝悌和懿行等方面的代表人物。
    这座古老的大宗祠,从前每年四时祭祖,有读祝文、叙伦常、摆筵席等活动,是族人视为神圣的地方。此外,还有大官员回乡祭祖,族中大事商议等项也在其中进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还在其中集会。1941年新四军北撤时途径茂林,就在吴氏大宗祠内举行告别皖南民众大会,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发表演说,还在舞台上演出节目,其热烈而悲壮的情景,茂林人至今难于忘怀。1991年皖南事变五十周年时,泾县人民政府在祠前立碑,定为革命遗址。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