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骛源生态
随着参与续修家谱活动逐步深入,对吴氏宗族史料不断了解,宗族自豪感也日益加强。大量诸如《史记》在内佐证,我吴姓乃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宗嫡传后裔。尤其是象史上著名“至德让王”吴泰伯、延陵季子等均是我高甸吴氏宗族本支远祖,江南的泰伯庙、季子庙至今香火鼎盛四海敬仰,作为后裔我们能不为之豪迈吗?
“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专为江南鼻祖吴泰伯而撰写赞美诗句。民间至今还盛传“让王”有关“托言采药到江南”“断发纹身辟荆蛮”的故事。
据史料载,泰伯,一作太伯,姬姓,商末歧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 父(即周太王)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季历和他的儿子昌都素有贤名,周太王也有立他们为储的意思。泰伯为成全周太王父亲的心愿,避免龙蛇之争的祸害,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二弟仲雍,准备了马匹、行李和一些干粮,趁父亲生病的时候,托言往衡山采药,离开了周原这个地方。兄弟俩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历尽艰辛,冲破万难,奔走了三千多里路,终于来到了暖和的南方,就在长江以南、太湖之滨的无锡梅里(今无锡县梅村镇)避居下来;这段故事在《史记》里有多处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自号句吴。”(《史记》卷册一《吴太伯世家》)。
不久,周太王病逝,泰伯与仲雍奔丧,季历与众臣要求泰伯接位,泰伯不授,丧毕仍返江南,周围乃由季历继位。季历坐上王位后,便整伤国政,征伐戎狄,扩大领地,结果,遭忌于商朝,被商暗害而死。泰伯又返歧山奔丧,群臣再次要他继位,泰伯仍不肯接授,丧事完毕又返回江南,王位便由其侄子姬昌继任。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显赫一时,中国从此进入了为时八百年的周朝。史称此事为泰伯三让天下。后梅里人民称泰伯为“让王”,也缘于此。
商代末年,中原地区侯王用兵频繁,太伯深恐兵祸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名曰“故吴”。太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太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无锡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太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几千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太伯无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继位。到了周武王当政,武王灭了商后,就叫人找到了仲雍的后人周章。武王封周章做吴王。 并封周章之弟仲于周原建立虞国,亦称北吴,故有“虞吴不分”之说。
。太伯葬于梅里东(今鸿声镇)之皇山(后名鸿山)南麓。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四月,桓帝命吴郡太守麋豹监修太伯墓,并在太伯故城中建造太伯庙,供人们祭祀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