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吴氏宗祠 |
|
作者:赵茜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11 热 荐 ★★★ |
|
|
[align=center]品味吴氏宗祠
赵茜[/align]
吴氏宗祠的砖雕细腻而大气,木雕圆润而饱满,石雕栩栩如生,特别是53件礼器更是中华祭祀文化的瑰宝。
古徽州有一句话“社则有屋,宗则有祠”。在当时,宗祠是用来凝聚人心的,到祠堂参加祭祀仪式是族人的一项重大活动,通过族人的共同祭祀,活着的人便与死去的祖先在心灵上得到了沟通,增强了宗族成员的同源意识。同时,宗祠又是宗族教化的圣殿,族中长老在此宣读宗规祖训,对违规者进行处罚,是宗族的最高法庭。
祠堂在徽州随处可见,绩溪的胡氏宗祠、骛源的萧江宗祠早已名满天下。笔者有幸在位于古徽州府歙县北岸的吴氏宗祠进行了长时间的逗留,对徽州的祠堂和吴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吴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在清朝道光六年的时候,由北岸吴氏族人、“景隆号”茶叶巨商吴应晟出资22万两,集资两万两,共计24万两白银建造,占地十余亩,是中华吴姓现存最大的宗祠。
走进祠堂,门厅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形墙,嵌有寓意慈孝的人物砖雕,其余三面较整洁。五凤楼共有10个翼角,且呈5双展翅,就像5对欲飞的凤凰。人们在建造宗祠时,把五凤楼作为祠堂的仪门,既增加了祠堂的威仪,又寄寓着宗族人才辈出,因此五凤楼是徽商怀念先祖,展示鸿鹄之志的标志性建筑。
祠堂的中进,也称之为“享堂”。中进院栏有一幅由6块黟县青石板和8根石柱组成的“西湖十景”图,不论是从选材还是雕刻工艺上看,都堪称徽州石雕一绝。徽州的石雕始于汉代,鼎盛于明清,受雕刻材料本身的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那样复杂,主要是以动植物、博古纹样、书法等为雕刻的题材,而以人物故事和山水为雕刻题材的则很少见。吴氏宗祠的这一幅石雕,就是以杭州的山水“西湖十景”为题材,取黟县青石为材料,采用平雕、浮雕为主,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当初,吴氏巨商吴应晟为了让走不出大山的人认识世界,花费重金,聘请黟县石雕名匠、新安画派山水大家余尚相,在杭州经过半年的观光临摹,回到徽州后雕刻而成的,是新安画派山水技法和民间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
直到今天,那些从未出过远门的歙县人,还是在吴氏宗祠的这6块黟县青石板上领略西湖风光的。我问过村里的老人,他们都知道“断桥残雪”、“柳浪闻莺”,甚至还能讲“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只是每个人都是按照各自的想象去讲述他们心中的西湖美景,故而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罢了。
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宏大,堪称徽州之最。梁头多为象鼻、凤头、如意,使原本粗笨的月梁显得轻巧美妙。正壁是活动的鼓门,关为壁,开则为门,两侧是狭长的侧厅。旧时的女子不能进入祠堂,每逢举行祭祖等重大活动时,大户人家的女主人便先男人进入侧厅,待活动结束后,随男人后走出侧厅。
走到祠堂的后进,可以看见一个天井,天井之中挖有一尺二寸深池,池底有泉眼,养有鲤鱼和荷花。池塘的北面是远近闻名的“百鹿图”,这是吴氏宗祠石雕中的又一绝,它是由7块黟县青石板组成的,雕刻得立体感非常强:有大小不等的100只鹿在嬉戏,有高大粗壮的黄山松,有重重叠叠、高高低低的奇岩怪石,有淙淙流淌、弯弯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飞鸣啼叫、前后觅食的小鸟,宛如一幅清新的深山闲趣图。
另外,西山墙的砖雕神龛亦为徽派砖雕之精品。它取当地生产的青灰砖为雕刻的原材料,此砖要选择精细的泥土,经人工淘洗,除去杂质和沙粒,制作成砖坯,再经过特殊技艺烧制而成。徽州的砖雕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也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