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论证:紫砂壶鼻祖不是供春而是吴颐山!
作者:吴事    文章来源:吴培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8-8           ★★★


论证:紫砂壶鼻祖不是供春而是吴颐山! 

     自紫砂壶问世以来,有一个故事流传了近500年。说的是明朝正德年间,宜兴的解元公吴颐山携书童供春在金沙寺读书。金沙寺僧会澄泥制壶,供春就偷偷地学,金沙寺内有一颗银杏树,树上长了美丽的树瘿,而这颗树上的树瘿,是每100年才长一颗。供春就以这树瘿为形,做了这把树瘿壶。因为金沙寺没有留下紫砂壶作品于世,而刻有“供春”二字的数个壶图却流传下来,因此后人尊称供春为紫砂壶的鼻祖。
      这个故事到底可不可信???根据徐鳌润老先生的论证,真相令人嘘唏不已


真相一  解元公吴颐山从来没有叫供春的书童


      他的书童真名叫朱昌,原籍浙江钱塘,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吴颐山在寺庙读书的时候,书童朱昌只有十三、四岁的光景,吴颐山的家谱《吴氏家乘》里把朱昌列为“义仆”。

     《浙江通志》与《钱塘县志》以及万历十七年和康熙年间所纂修的《宜兴县旧志》都是绝版,嘉庆二年的《重刊宜兴县旧志》又出版。几处均记载朱昌不忘记旧主之恩,远远胜过田汝成笔下的义仆阿寄!阿寄是什么样的仆人?阿寄是浙江淳安县徐氏的仆人。徐氏死后,兄弟们分家,老大分得一匹马,老二分得二头牛。徐氏的妻子是孤儿寡母,只分到仆人阿寄。五十多岁的阿寄,为了幼主的家业兴旺,就到山里贩漆。过了二十年,阿寄帮徐氏家创下了数十万两黄金的家产,而自己却始终以仆人身份自居,对主人忠心耿耿。史书记载,朱昌对主人的忠义比阿寄还要感人!朱昌帮助幼主争到应得的家产和地位后,又用十数年时间,侍奉教育幼主成家立业,让这两个幼主均成了读书士子。

      这个忠义双全的仆人,是吴颐山唯一的书童。传说中的书童“供春”,纯属子虚乌有之人。徐老在吴颐山家谱里查得清清楚楚,这个朱昌从来没做过紫砂壶。徐老说,如果看了吴颐山的家谱,再让你说供春是书童,你也绝对不会再相信了。

真相二  大潮山中的福源寺才是吴颐山读书之地


      经考证。吴颐山确实带书童朱昌在寺里读书,但并非金沙寺,而是大潮山的福源禅寺。

      传说中的金沙寺,在宜兴湖父东南一里处。因为寺在群山环抱之中,所以常有老虎出没。老虎伤人事件几百年没断过,老百姓称之为虎妖。为了阻挡老虎出入,人们在金沙寺难免种上大片毛竹,这就是今天宜兴竹海风景区大片毛竹林的来源。在明代弘治到正德年间,因为金沙寺的和尚们嗜酒,把寺中的田地财产都卖光了。吴颐山寺内读书时间是正德五年,那时金沙寺里连僧人都没有,空寺一座,吴颐山根本就不可能在那里读书。直到明嘉靖年间,金沙寺的寺产才由杭淮出橘子赎回。当时明代文人王穉(zhi)登亲临寺中访问,并为圆珂主持写了铭,再把此事写进了《荆溪疏》。如果寺中确实发生过吴颐山读书及僧人、供春做壶等事,王穉登在《荆溪疏》中不可能不提及。至于在嘉靖年间,中丞相杭淮在重振金沙寺的时候,吴颐山正是四省文宗,提学晋贵闽豫,更加不会在金沙寺读书了。

      那吴颐山读书之地是在哪里呢?是在大潮山的福源禅寺中。这寺是吴颐山弟弟吴佶岳父的家产。吴佶的岳父是当时的工部侍郎沈晖。此寺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本来被毁掉了,明永乐初年才由僧人雪庵重建。明朝统十二年,高僧道性再次扩建,请沈晖恢复寺院明代以前“福源禅寺”的名字。福源禅寺周围有不少窑场和陶工居住,具备发明制造紫砂壶的条件。而金沙寺则远离窑场和陶工,根本不具备任何紫砂壶产生的氛围。清代文人吴梅鼎是吴颐山的玄孙,曾在《阳羡瓷壶赋》中就推翻了金沙寺读书的说法。赋序里说:“余祖拳石公(吴颐山)读书南山,为吴佶岳父明侍郎沈辉旧业”,此处南山就是大潮山。明代大潮山里只有一座寺庙叫福源禅寺。这才是紫砂文化真正的发祥地。

真相三  金沙寺中确实有白果树,但直到终老都未曾结树瘿

      宜兴县东南三十五里处,有一座山叫颐山,这山只是和吴颐山同名而已,其他方面和吴颐山没有任何关系。这人名与山名如此巧合,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吴颐山读书处。而金沙寺内过去确实有过一棵银杏树,岳飞大人的战马就拴在这棵树上。清代嘉庆年间,这棵树被雷电击中就枯死了。不过,这棵树从栽种到枯萎,从来没结过树瘿。所谓树瘿,其实就是树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虫的刺激,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也就是说,树上长不长树瘿,关键看树木是否受到真菌或害虫的刺激,和时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完全是故弄玄虚,半点科学依据都没有。而以讹传讹的目的,无非是把紫砂壶的起源神秘化而已。

      所以,自徐老之成果诞生之时开始,“供春树瘿壶”真假之考证的闹剧,可以休矣!

真相四  “供春”只是一种壶式而不是人名

      吴颐山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提倡用“茗壶”泡茶。他在大潮山福源禅寺中组织并参与设计制作的泡茶用壶,其上均刻“供春”二字。按照“供春”一词的定义,可以理解“供”为壶,“春”为茶。也就是说,冲泡散茶的紫砂壶就可以叫供春壶,后人有说时大彬是供春的徒弟,纯属想象力“丰富”,半点证据没有。时大彬模仿供春壶,其实就是做吴颐山倡导的泡茶用壶。吴颐山之所以取“供春”二字,应该是受到他朋友沈周的影响。沈周有诗《铜官秋色别吴克学》,这个吴克学就是吴颐山的字,说明这两人常来往。吴颐山就是从沈周的《落花》诗句中挑出“供春”二字,作为壶名,且正合“壶供真茶”之意境。

真相五 拨开云雾见青天,紫砂壶鼻祖应是吴颐山!

     徐老对吴颐山家谱研究得相当透彻,在一系列的数据中发现,吴颐山的父亲吴纶是茶文化的资深专家,一生坚持传统的煮茶法,吴颐山则一味坚持泡茶法。朱元璋要求废饼茶兴散茶,改煮、点茶法为泡茶法。但因为自唐代至元代,煮茶点茶的风气至少延续了上千年,其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虽然朱皇帝的诏书下达了近百年,民间却依旧以煮、点茶为主,朝廷对此也采取默认态度。对此,吴颐山觉得抗旨是不对的,他认为,漠视明太祖诏定废团茶为散茶,以及煮、点茶为泡茶的国定新法于不顾,竟然违旨百余年而“弃天下事于不必为”。他在私人稿件中对此事深表遗憾,便想在推广泡茶法上有所作为。在吴颐山有这个想法之前,世上还没有专门泡茶的紫砂壶。专门泡茶的紫砂壶的产生,真是吴颐山在大潮山福源禅寺读书之后。

      在明正德五年庚子(1510)的时候,“供春”壶就陈列在大潮山福源禅寺内。圆的称“龙蛋壶”,方的称“印方壶”,至少有好几把,也有几位僧人已经回捏造茗壶了。自吴颐山离开福源禅寺后,寺僧们就成了紫砂壶制作的指导老师。所以从时间和条件上来看,小编自认为吴颐山具备鼻祖的条件。

      吴颐山家族在推广紫砂文化方面一直起到领头作用,而这一切都是从吴颐山在大潮山福源禅寺读书之后。

      前面真相四中也提到了吴颐山组织倡导和亲自参与制作,才使泡茶的紫砂壶一问世便不同凡响,充满着浓浓的文人情趣。也正是吴颐山及其家族在社会上非凡影响力,才使紫砂壶成为上流社会书案茶几上的雅品。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