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论文 >> 正文
宗亲活动应増强四种意识
作者:吴启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28         ★★★★★

宗亲活动应増强四种意识

----黑龙江呼兰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吴启文


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文化繁荣的最好时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党中央和国务院不仅三令五申发号召全面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当前文化发展大政方针的指导意见。可以说,建国以来的近七十年里,没有那一届政府像今天这样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促进文化的繁荣。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吴文化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全力以赴,推动吴文化的发展。首先要提高认识,我们学习研究宣传推广吴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家风,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学习吴文化,传承泰伯精神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要审时度势,做好规划,集中人才,认真实施。把毎一项计划每一个项目每一件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做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考验,对祖宗负责,对宗亲负责,对后人负责。

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学习研究宣传推广吴文化既然是一种历史使命,就要认真考虑如何实施。从国家战略高度上看,有条件地区的宗亲组织可以组织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对接,从而获得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扶持;也可通过“一带一路”的机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办厂或收购并购,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传播最深远生命力最强的民族文化,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世价值。文化的力量是强大的无国界的,我们可以组织宣讲团,像国学和孔子学院那样走出国门,到海外吴氏族人聚居的地方去宣讲吴文化,宣传泰伯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可大大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这不仅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也是当今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海内外宗亲的期聁。

重任在肩的责任感

如果说上面两个问题是从宏观上考虑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微观上了。毎一个宗亲组织都是一个服务的平台,不论你担任什么职务,都是一种担当,一种努力做好宗亲工作的责任。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去年九月下旬厦门会议确定并付诸实施的“三公像统一后,如何正确地科学地论述吴文化泰伯精神至德文化的内涵,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刻不容缓,以免在理论上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如何在宗亲中普及吴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除出版《吴文化丛书》等书籍光牒外,有必要开办《吴文化讲座》,组织专家学者到各地巡迴讲课。如何发挥各地吴氏网站和自媒体的作用,使其信息量大更新迅速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的优势得到极大的发挥。在祖国各地存量不多极为稀罕的吴氏文物和建筑(如家庙宗祠坟茔古民居等)要及时维护修繕,不能再次遭到破坏和毁灭。还有历经百年沧桑的各地族谱,也需要续写修撰,家规家训也要修正和补充,以进一步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吴氏家风。

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现在毎年各地举行的宗亲活动很多,而参加活动的宗亲大多是已退休的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这些人已成为各项活动的主体(领导者策划者参予者),这些人能继续工作又有多少年?国运昌盛,形势大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想做该做能做的事情尽快努力做好,不后悔,不留遗憾。

在祖地无锡,有一批八十岁以上的专家学者,他们研究吴文化研究族谱的时间长,造诣很深,有的著作等身。由于年令和健康的原因,他们丰富的知识还没有变成文字留存下来,有的形成了文字而无法印刷出版。对于我们吴氏大家族来说,他们真是“国宝级”的人物,对他们要进行抢救性挖掘,让广大宗亲分享他们的知识财富,否则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宗亲活动当作公益事业来做。不讲报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古人云: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

2017年6月18日  补记于上饶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