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修缮大安寺塔(宋吴圭造)时间考 |
|
作者:张金龙 文章来源:义乌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13 ★★★ |
|
|
义乌历来的志书,都说是北宋时吴圭造大安寺塔,明永乐时的陈永诚修塔,但细考塔砖上“庚寅岁建”、“孝妻王氏追荐故夫”、“省干吴忠翊速生天界”字,发现有些矛盾。吴圭造塔,不但有古志作证,也有《金华文略》上浦江梅执礼写的《吴彦成墓誌铭》作证,吴圭“县作浮图绣川湖中,以奉双林大士,又作神霄玉清万寿宫”,可见大安寺塔确系吴圭所造。《梅执礼传》浦江县志有载,他与吴圭是同时代人,进士,曾写过志书。吴圭于宣和三年被方腊部队所杀,他的大儿子吴宠乞求梅执礼作墓誌铭的,梅执礼后来死于金兵之手,看来他所记造塔之事不会有误。 但塔砖上记载的吴忠翊与王氏又是怎么回事?查延陵吴氏宗谱,吴圭只有姓朱,姓陈两位夫人,并无王姓夫人。龙迴村吴东阳先生从延陵吴氏宗谱卷三上找到“隐斋公朝议公传第五”,才知道吴忠翊讳若古,字师卿,任忠翊郎,因为儿子吴大年当上兵部侍郎,父以子贵封为朝议大夫。原来忠翊是他的官职,正像吴圭死后被封武经郎一样。他是吴圭的孙子,也像乃祖吴圭一样,为人倜傥,曾去应试,不第,就不再去试了,还说此“壮夫不为也”,尤喜谈兵。这时正是宋高宗绍兴年间,天子治兵江淮,他画战阵之法,攻守之计,枢密郑藻认为这是奇才,招他为幕府,并把女儿嫁给吴若古之子吴大年。由太尉曹勋及咸宁郡王的推荐,“起为监行在确货务,转忠翊郎”。又“自念抱奇不获大展,求罢归即家圃置亭榭,莳弄花卉,日引知交觞咏其中”。宋高宗建炎初,啸聚充斥诸富室,皆不自保,公世华阅节,制家童数十人若勤兵设伏,然贼不敢近,乡井赖以安。性至孝,以早失怙不逮养为终天恨。父吴耸三十三岁卒,靠母亲带大,所以母亲死亡,他十分哀痛,宗族称孝无闲言。年五十七卒,(谱载生于政和二年八月十五日,即公元1112年,卒于宋乾道四年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168年)娶妻王氏并封宜人。”原来王氏是吴若古之妻,并封为宜人。王氏在丈夫死了二年之后,为了追荐故夫吴若古之死才在塔砖上刻上这些字的。可见造塔是庚寅年,即宋大观四年,修塔也是庚寅年,即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十分巧。可见首次修缮是在塔造好后60年,由王氏主持的。 王氏在丈夫死后二年把刻有这些字的塔砖砌进塔内。2005年11月30日,市博物馆请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罗哲文,崔兆忠等论证大安寺塔修复方案时,我当即把志书中造塔时间与塔砖上的字的矛盾向专家请教,他们说,王氏追荐故夫等有字塔砖可能是后来砌上去的,这话有道理。吴若古死后,王氏在塔上砌砖,离吴圭造塔已60年,60年后塔砖有损坏,作点小修,也属正常,小修时砌进“省干吴忠翊速升天界”等字之砖也属常理。 再从现存的第五层塔上还有“庚寅岁建”,“吴知县造”字样来看,这第四、五层塔砖是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因第五层塔被风雨所毁,不得不把四、五层塔重修时砌进去的。可见明永乐第二次重修大安寺塔时再次认定此塔系“庚寅岁建”。由此来看,清嘉庆《义乌县志》宋大观四年建大安寺塔的推断是准确的。清嘉庆《义乌县志》“寺观”条大安故寺末曰:“按寺塔旧志未详何代人兴建,今于塔中得废砖三,一云庚寅岁建,一云孝妻王氏追荐故夫,一云省干吴忠翊速生天界。考大观三年已丑移寺,当是四年庚寅建塔,存此以备参考。”这说明古志对造塔与首次修塔时间都有存疑,笔者估且推理断定,大安寺塔建于宋大观四年,于宋乾道六年由吴若古之妻王氏主持首次修塔。至于塔砖中的“省干”二字,据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张涌泉教授考证,属于“小干部”的意思,忠翊郎在宋代确是最低一级的小官。 义乌市志编辑部张金龙 2007年元月22日 | |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