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 关于39世武、国与安国的问题
1950年版《吴氏大统谱》(即锡谱,以下简称《统谱》)载,武是汉次子,安国(一名国)是汉弟洽(即翕)之子,封新蔡侯。而《后汉书》卷四十八吴汉传一节是这样记述的:“子哀侯成嗣,为奴所杀。二十八年,分汉封为三国:成子旦为灈阳侯,以奉汉嗣;旦弟盱为筑阳侯;成弟国为新蔡侯。旦卒,无子,国除。建初八年,徙封盱为平春侯,以奉汉后。盱卒,子胜嗣。初,汉兄尉为将军,从征战死,封尉子彤为安阳侯。帝以汉功大,复封弟翕为褒亲侯。”
《统谱》与《后汉书》的相同之处是:封国为新蔡侯。不同之处是:谱说国是洽之子,而书说国是汉次子。到底谁是谁非,只要认真地去想一想,疑问是不难破解的。
1、成继承了父亲汉的基业,去世后,东汉光武帝刘秀将汉的基业分为三份:封成长子旦为(亘)为灈阳侯,封成次子盱(旴)为筑阳侯,封成弟国为新蔡侯。这里有一点应该肯定,就是汉的基业只会分封给汉的子孙,而决不会将汉的基业分封给汉的弟弟洽的子孙。洽的子孙只能继承洽的基业,其子安国要袭侯的话,只能袭褒亲侯。我想,这点大家应该认同。
2、汉有两子,这点谱、书一致,长子为成,没有异议。次子一说是武,一说是国。既然汉只有两子,而非三子,那就不难看出,武与国是同一人,新蔡侯应归汉之次子武,而不应该属于洽之子安国。
3、如要衡量《统谱》与《后汉书》的可信度,我更相信《后汉书》,因它不管再版多少次,都会与原著一致,而谱的质量远赶不上国史书,因历次修谱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变数太多,总免不了会出些差错。不管是统谱还是支房谱都有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既然是修统谱,就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将新蔡侯还给汉的次子武(即国)。安国依然是洽之子,但不是新蔡侯。(2006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