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杂文 >> 正文
两岸壶嗣吴 同根并蒂茂
作者:张万土    文章来源:张万土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3           ★★★

两岸壶嗣吴  同根并蒂茂

@张万土

在著名风景名胜灵通山的东南向,群山环抱中有一个景色秀美的“壶形”小盆地,名曰:“壶嗣”。这里方圆数十里,分布着后时、山布、坪塘、峰山、宜盆、石寨、大二七个行政村五六十个自然村小组,一万多人口,90%以上是吴姓居民,只有少数陈、张、葛姓插居。所以吴姓在壶嗣是望族,俗称“壶嗣吴”。

吴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昌封自己父亲的长兄泰伯后代于吴地,国灭之后,其子孙以国为姓。吴氏自一世季扎之后,传至六世为弥庸。弥庸的后代有从吴地迁河南者,传至第五十世有吴祭者,定居河南固始,随王潮、王审知于唐僖宗乾符四年提兵入闽,遂定居莆田县。吴祭为吴氏入闽之始祖,生有四子,其子孙分居漳浦、云霄、莆田、崇安、连城、诏安、泉州、厦门等市县。“壶嗣吴”就是入闽始祖吴祭公衍派漳浦的一支系。据清乾隆二十三年由壶嗣本村举人、湖南东安县知事吴德润编修的《吴氏族谱》载:“其祖有吴祭者,固始县青云乡铁井兜人,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兄弟一行二十余人,住福州侯官县。王审知据八闽之地,乃避地福、泉之间,遂为闽人。……吴祭由福而南,先居莆田,然后子孙分支漳、泉各地。今之晋江、同安、惠安、安溪、平和、诏安、莆田、广东饶平,皆祭公之后。”“壶嗣吴”始祖是吴文应。文应公于明洪武四年(1371)从漳浦陆鳌迁徙壶嗣肇基。据吴德润编修的《吴氏族谱》载,“壶嗣吴”从“入闽始祖”至“壶嗣吴始祖”的世系是:祭------------叔告-起渥-强老-尚彬-清溪--伯和-文应。

文应公肇基壶嗣后,依恃壶嗣地肥水美,很快发展壮大,人丁兴旺,瓜瓞绵绵。时至今日,六百余年,繁衍子孙后裔三万多众,因地小人口密集,历代多有裔孙外迁定居。近则迁往云霄、山格、小溪、漳州、厦门;远则迁往台湾、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等。其中从壶嗣渡台者尤为众多。据连横《台湾通史》记述: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吴氏族谱》记载:始祖文应公于明洪武四年(1371)从漳浦陆鳌迁徙壶嗣肇基,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修谱之时,迁台者共179人。其中有:十世公恕,十一世登高、九效、九法,十二世珠、家铭、朝称,十三世凤(随父吴珠迁大目根堡鹿麻庄)、芳、重浚、重涉等10人,十四世敦、玉、丕、欢等32人,十五世交、抄、练、清等43人,十六世灿、钟、衍、蔽等51人,十七世喊、曾、濠、乌耳等25人,十八世聪明、都等5,十九世水养、红狗等6人。清光绪年间,平和县大溪乡壶嗣村吴氏族人出洋到泰国和马来西亚谋生。至清末民初,旅外华侨达300多人。在泰国,祖籍平和县壶嗣的吴穿杨1938年与内弟曾福顺创办,曾福顺公司,于陶公府,自任董事总经理。由于经营有道,遂拓设分行于曼谷,合艾、也拉、歌乐、丹荣玛,并且扩展到毗邻国家马来亚槟城、吉隆坡、怡保各埠,经营房地产、建工厂、设商行、办印刷局和书局等。民国初期,平和县大溪乡壶嗣村吴氏族人已有近三百人在泰国北大年定居,云霄县曲溪村(以前是属于壶嗣)吴氏族人也有55人在泰国谋生。,

在外打拼的吴氏宗亲,每每有人问及来由时,他们都以称出自“壶嗣吴”为荣。特别是渡台者,尤以来自大陆“壶嗣吴”为荣耀,因为在他们吴姓家族不但在台湾岛上人多势众,是全台的第七个大姓,而且三百多年来盛誉不堕,具有优异表现而备受敬仰的人物,代有所出,不胜枚举——吴凤与吴德功,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吴凤(1699~1769年),字元辉,漳州平和县壶嗣乌石人。200年前,吴凤为革除台湾阿里山人“出草”的恶习,敦促汉族与高山族同胞世代友好而英勇献身。他被台湾人尊为“阿里山忠王”。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吴凤随父到台湾。先是住在诸罗县堡美街(即现在的嘉义县兴中街),后迁至大目根堡鹿麻庄(即现在的嘉义县竹崎乡仁义村)。吴凤从小跟父亲学医,十多岁就常跟父亲去阿里山社为山胞治病。16岁时,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吴凤与父亲一同回壶嗣乌石村,祭祖访友,爬上灵通山采鸡血藤,熬煮鸡血藤膏,运往台湾阿里山送给山胞服用,颇受阿里山乡民的敬慕。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吴凤出任阿里山通事。通事为县衙一属吏,职掌汉人与山胞贸易、山胞地赋税及教育文化等事宜。为了民族友好,吴凤就任后即与蕃民约法三章:一是严禁社商、社棍的活动,以杜绝剥削蕃人的弊端;二是清还移民借地,以制止侵占,并督课蕃税,以绝诈惑;三是剔除宿弊,以刷新政治。他本人亦以身作则,奉行奉公、守法、爱民三大原则,以诚教化,谢绝馈送,拒收贿赂,使高山族同胞得以安居乐业。

吴凤刚正不阿,对于握有县衙实权的师爷们,也不肯曲意奉承。任职后虽更换了数任县令。而通事一职终由吴凤执掌,政绩愈斐。任期达48年之久。

吴凤同情山胞生活的艰苦,耐心地教他们垦植、医疗及制造手工艺品的各种知识。同时,还教山地儿童读书写字,教山胞妇女纺纱织布,经常为山胞看病,供药。

山胞习以族斗,常以刀矢相见。吴凤以赤诚与公正,为他们排难解纷。同时进一步调解山胞与汉人两族间的纠纷,使高汉两族交往比较密切。长期以来,山胞每逢稻谷收获季节,必定举行“粟祭”,就是山胞下山杀害异族之人,割下首级以祭神明,此谓“出草”。就这样,有不少来往于山界或误入山界的汉族人遭到无辜的杀害。吴凤懂得,这种陋俗极易挑起事端,应予革除。

吴凤任职的第二年,稻谷又快登场时,阿里山的山民催吴凤要“粟祭”的祭品(头颅)。吴凤耐心劝告酋长,要革除“出草”恶习。吴凤问道:“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之乱,你们参与造反,大举下山杀人,一共杀了多少汉人,骷髅都在哪里?”酋长告诉吴凤尚存四十多。吴凤说:“就用这四十多个骷髅作祭品吧!一年用一个,还可用好多年呢!”

山民们勉强听从了吴凤的劝告,从此阿里山停止“出草”40余年。

斗转星移,一晃过了40多年。老酋长去世,其子奥哥被推举为酋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积存的骷髅用完了。山民纷纷要奥哥恢复“出草”。奥哥与吴凤商量。吴凤建议用牛头以代,奥哥同意了。但不少山民说什么牛头不顶用。吴凤说:“老酋长没杀人已四十多年,山上年年丰收,很少干旱,没有疾病,这是大家见得到的。”言之有据,山胞才勉强以牛头祭神。

又三年过去了。阿里山许多青年人认为吴凤什么都好,但不许他们“出草”,违反了他们千年的“规矩”,剥夺了他们敬神、娱乐的权利,不时找奥哥要求恢复“出草”,民情汹汹。吴凤深感事态严重,翌日召集山民代表曰:“我任职40多年,不曾有一事亏待你们,须知杀人犯法,况且杀了好人祭神,神不但不保佑,反将生气而降灾。如今,我既然和你们有约在先,就只准你们杀1人,此人朱衣红巾,明日将在官厅面前徘徊。今后,不准伤害其他人。”山民听了,欢呼而去。次晨,吴凤束装如约,走出官厅时,即被预伏的射手射倒。山民一拥而上,揭开红巾一看,发现死者竟是他们奉若神明的吴通事,顿时愕然失措,悲痛至极。各社酋长闻知,纷纷奔来抚尸号哭,无不忏悔。

吴凤殉职后,48社酋长聚议于诸马劳社,发誓从此废除杀人“粟祭”恶习。同时,还厚备祭礼祭奠吴凤之灵。立誓云:“公灵在上,吾族从今不举人祭,举则灭族!”并埋石立碑传示子孙,自此恶俗永革。台湾人民仰慕吴凤遗德,于嘉庆末年在吴凤生前理事的地方建起一座阿里山忠王祠———吴凤庙。吴凤被台湾民众尊为“阿里山之神”,每年吴凤忌日,汉族与高山族联合举行盛大祭典,岁岁顶礼膜拜,至今不衰。

这位人所共仰的「仁圣」身后传了两个儿子,长子吴登舜,次子吴登拔,目前已经传了第十一代,人数不算多,总数大约不超过一百五十人,而且大多仍然世居嘉义县竹崎乡的义仁村,务农为生,生活环境不算太好,大约十二年前,吴凤的第十代孙子吴秋铁摔车受伤,甚至还张罗不出钱来医疗,可见一斑。

 

为缅怀先贤,吴凤故里壶嗣村吴氏宗亲也于1986年筹建“吴凤史迹陈列馆”。陈列馆设在壶嗣“吴氏宗祠”报本堂之内,馆内正面悬挂吴凤巨幅画像,须眉皓白,神采奕奕,配以楹联:“碧血凝青史,丹心烛九钧”。左边陈列壶嗣延陵子孙东渡台湾世系表,右边陈列与吴凤有关的历史文物和史料。馆中楹联数幅,其一“闽山乌石尽臣,吴凤故里人杰地灵,贤能辈出;台岛中埔埋忠骨,元辉庙前松青竹翠,兰桂齐芳”。其二,“岂高官方能建勋业,一片丹心垂史牒;是大勇始可言仁人,千秋俎豆享吴凤”。近年来,台湾“阿里山神”吴凤故里——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作为该县一个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受到广大游客尤其是台胞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有1000多人次台胞到此一游。特别是嘉义县的吴凤后裔陆续前来寻根谒祖。他们在福建漳州平和县大溪乡壶嗣村找到了自己的“根”。返乡探亲的台胞吴在河先生告诉笔者,吴凤致力民族团结和解、为台湾人民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为人敬仰,更值得我们以实际行动,在两岸交流的今天加以发扬光大。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