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杂文 >> 正文
泉港各村名字的由来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渔者家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4           ★★★

泉港各村名字的由来泉港各村名字的由来  - fenlongkkk - 渔者家族

(一)因姓加“厝”而名

该类地名以本地大姓后加“厝”字命名。“厝”意为“停柩”。引申为停柩的地方,在闽南,这种停柩的地方叫“大厝”,即“祖厝”、“祖屋”,这是先祖早年开家发业的地方,闽南语引申为房屋。随后代的不断繁衍,该地带就以宗亲关系把本地名字以姓氏加“厝”字命名。柯厝、邱厝、柳厝、刘厝、钟厝、叶厝、郭厝、肖厝、施厝、许厝、黄厝、卢厝、麦厝、庄厝等村是较典型的代表。如:

柯 厝:明代,柯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以姓氏取名柯厝,清时,因此地盛产海蛎(俗称蚵),故得名蚵厝,1985年复称柯厝。

潘 厝:宋末潘氏村民从河南迁此建居,以姓氏取名潘厝。

方厝、林厝:古县村的方厝自然村以方姓得名,林厝自然村以林姓得名。

(二)因姓得名

陈庄、夏卢、东张、前烧、吕罔寨、吴曾池与涂岭,属于因姓得名的地方。

陈庄:开发时庄姓与陈姓大抵同时到达,后来在发展繁衍中两姓人成为本地大姓,加上在相互来往中关系逐渐密切,如同一家,所以村名叫为陈庄村。

夏 卢:则为原夏、卢两姓杂居得名,后人渐渐误传为“下卢”。

涂 岭:现在的涂岭镇是早年通往福州的古道,因岭上有涂氏三兄弟来此居住,过往客商就因“涂氏兄弟在岭上居住”而把这个地方叫为“涂岭”。

东 张:据传,古时董、张二氏村民先后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董张,不久衰败外迁,陈氏村民从莆田阔口迁此建居,仍称董张,后音讹为东张。

前 烧:据传古时钱、肖二姓村民先后到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钱肖。后衰败外迁,许吴等氏村民相继迁此定居,仍沿用此村名。后来当地方言误传为“前烧”。

吕罔寨:吕罔寨位于涂型村委会后厝村之西侧,据传,元末明初期间,有个姓吕名罔武夫到此山上建寨称主(原寨内宅第及寨门尚残存),故得名。

吴曾池:古时,姓吴,姓曾两户人家共住于峰尾一地,并在宅前挖一池,故名吴曾池。

此外,另有后张、前黄、前郭、后陈也属以姓得名。

(三)因山川得名

羊角山:因该地有座山坡,山坡有两块巨石,巨石弯如羊角高耸,故该山被称为“羊角山”,村庄就随之被称为羊角山村。

象 狮:因村边有两座山,其状如大象和狮子,分别得名为“象山”和“狮山”,古时建村时也就因此取名为“象狮村”,今方言谐音为“上西”村。

荷 池:因村前有一个大池塘,该池塘状如荷叶而被叫为荷池。

槐 山:宋孝宗年间,迁于此地的村民始祖瑞公好植槐树,那时此村前槐树茂盛,村南有格头山,故取“槐”和“山”称为槐山。

惠 屿:此为一岛屿,因横亘在湄洲湾上,犹如屏障,故得名横屿,后来肖厝村民析分于此建居开发,形成一村庄,取属惠安县辖之意,改称惠屿。

塘 头:古时,蔡氏村民迁此建居,因村前有口大池塘,故以此地形地物取名塘头。

秀 溪:原名小溪。因此地系山谷间一坑垄,中间有许多小溪流,故名小溪,1981年雅称为秀溪。

模 柄:古时,此地一小山丘形似器皿之柄,何氏村民从辋川钱埔村迁此建居,故取名模柄。

凤 林:因此地有座凤山,树林茂盛,故以此命名凤林。

田 墩:古时,连氏村民析迁于此,建居在一大田洋之土墩处,故得名田墩。

联 岩:此地有座岩山,其周围有村庄相联环抱,故命名联岩。

鸢 峰:此地有座小山丘,名曰“鸢山”,民国时在此设鸢山保,1949年冬与辋川五峰合并命名鸢峰。

笔架寺:因山上有三个峰峦,形似妇女之头髻,后来惠安知县陈永年登上此山观赏风光时,把三个峰峦比喻为“文人投笔之架”,从此改称为笔架山。山之顶部的仙公寺,因山得名,叫笔架寺。

菱 溪:古时,因溪上游“双峰对峙,相敌不相让,中束一水,贴然而过,形似菱角”,故得名菱溪。

凤 山:因此地主村处在凤山之旁,故以山命名。

割 山:古时此地有座小山头叫鹤山,陈氏村民迁此建居,以山取地名,后来因方言误传为割山。

东 山:此地有座小山头叫东山,古时刘氏村民从涂坑析迁于此,建居在东山缓坡地,故以山得名。

寨 后:古时此地北山岭上筑一寨,后来吴、王、郑等氏村民迁此,各自沿此寨之后坑谷缓坡地建居,故得名寨后。

(四)因物得名

这类村名来源因村中有具代表性的事物,如:

樟 脚:因村子里有一株龄约700多年的大樟树,爬到树上,村子就如在脚下一般,故而得名樟脚,意为樟树脚下的村子。

白 井:因村中有白氏祖上建造的一口精致的八角井,人们把这口井称之为“白井”,村子也因这口井得名。

后 楼:因有望海楼而得名。

奎 璧:因村中有两块大石头,状如龟和鳖,被名为“龟石”和“鳖石”,故建村时称“龟鳖头”村,现方言简化谐音为“奎璧”村。

菜 堂:当年此地有一尼姑院,当地方言称为“菜堂”。

虎 石:因早年村子前后有两只石虎而得名。

仙 仔:古时此地风景秀丽,宛如仙境,故建村时命名为仙境村,后谐音为仙仔村。

土 楼:因村中有座大楼叫土楼(黄素土楼)而得名。

屈尺厝:当年开家之时所住的房子相交成九十度角,如同屈尺。

石 桥:当年通往该村的主道用石板铺成,因底下沟多,此石板路如沟上之石桥。

柯寨、下寨:古时,此地山峰有个寨,后来柯氏村民迁此建居,称为柯寨,后因人丁繁衍,析迁建居在寨之下端,故称下寨。

鹅 头:古时,潘氏村民从莆田大圳迁此,建居在鳄头,后方言谐音为鹅头(潘氏祖墓有此碑记)。

大 路:古时此处系大道口,陈氏村民从仙游牧鸭到此定居,因当时建居在大道之旁,故得名大路。

东 亭:古时此地有座毓英亭,后来陈氏村民迁此,建居在亭之西侧,故称东亭。

下 朱:古时,朱氏村民迁此建居后,建座“霞珠宫”,村以宫得名,明时因倭寇侵扰而被毁灭,后来林氏村民到此建居,沿用原村名,渐渐又被方言误传为“下朱”。

十八社宫:元代,陈、林等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后,由18个姓氏族人合建一座宫庙,故定名为十八社宫,村以宫得名。

天 竺:因此地有座古寺庙名叫天竺寺,故以寺命名天竺。

西 枫:古时,郑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外厝村之西边,故名西边,后因村旁有棵大枫树,改称西枫。

上 楼:古时林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峰尾半岛西南侧上端,因村中有座楼房,故得名上楼。

前 埕:古时,陈、庄二姓村民从永春先后迁此,建居在一大荒埔地,其村前开辟为晒谷埕,故取名前埕。

安 兜:据传,古时此地为一澳头,连氏村民迁此,建居在澳头旁垵坂地,故以地形取名垵兜,后书写简化为安兜。

大 厅:古时,连氏村民由仙游盖尾迁此开基,建一座祖厝大厅,逐渐繁衍发展成为一大村庄。

红 库:古时,此地有一坑垄,每逢山洪冲刷,其坑内均为红泥水,故称之为红矿。郑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坑垄之旁而得名红矿,后来当地方误传为红库。

新 宅:古时,唐氏村民由江西菜宅迁此另建新居,故取名新宅。

龙山宫:古时,郭氏村民析迁此建居在塔山头之东南,靠近溪流之处。为祈求平安吉祥兴旺,建造宫庙,取名龙山宫,地以宫名,亦称龙山宫。

大雾山:因山峰高大雄伟峻峭,山巅常见云雾缭绕,故得名大雾山,又因顶峰较开阔有小台地形似一帽,亦曾称为大帽山。

涂 坑:明代,刘氏村民从莆田涵江迁此,建居在坑垄缓坡地,故取名土坑,后改“土”为“涂”。

东 山:此地有座小山头叫东山,古时刘氏村民从涂坑析迁于此,建居在东山缓坡地,故以山得名。

锦 川:此系庄氏村庄,位于坝头溪畔,川流不息,民国时命名锦川。

官 路:村中大路是古时通往县城的官道。

外 厝:据传,古时此地桦树甚多,后来林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在桦树之旁,故得名桦厝,后因当地方言误传为外厝。

(五)因历史事件等得名

即因该村历史上曾发生富有纪念意义的故事而得名,如:

南 埔:宋朝理宗时,莆田有一林姓官员在广州为官,期满返乡,路过此地时见此地风景奇异,决定在此定居,因觅得佳处而诗兴大发,根据王勃《藤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中的“南浦”给该地命名,后谐音为“南埔”。

世 上:明时,该地先祖从惠东张坑迁来此,据说其迁徒原因是被人所迫,为了让后代子孙记住这事,该村命名时被叫“徒上”,后方言误传为“世上”。

驿 坂:该地是古时通往福州的官道,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设立驿坂铺,置邮亭,供往来官员憩息和供急递文书事宜,所在村随之被称为驿坂村。

鸠 林:原来的九峰乡在上世纪50年代时大乡分小乡,因该村有14个姓聚居在一起,村子东北又有一座小山丘,丘上树木枝繁叶茂,每晚引来鸠鸟大片在此盘旋,故命为鸠林村,意为诸姓杂居和睦相处。

古 县:因此地水陆交通之便,古时曾建分县于此,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晋江县拆设惠安县,因今惠安螺城士绅竞争,双方采取称两地水决定,重者为县址,由于螺城士绅在水中溶进糖(又有说为盐)而胜出,而该地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而名之曰古县。

香芹、张芹:宋时蔡氏到此地定居,给该地命名时因蔡与菜同音,又因为他们认为所有菜中只有芹菜最香,故以蔡比为香芹菜,得村名为“香芹”村;后又有张姓迁此,看法又与他们所见略同而把村子又命名为张芹,所以该村既叫香芹,又有张芹之说。

楼仔下:古时,陈氏村民从莆田阔口迁居于东张,明末析迁于此,建造一座小楼房,后因人丁繁衍,村落向此座楼仔之低处拓展,故得名楼仔下。

先 锋:因五十年代初此地创办一个农业高级合作社命名为先锋,其名称沿用至今。

路 打:明代,黄氏村民从张坂迁此定居,因村民住庐屋,生活艰苦朴素而得名“庐朴”,清代谐音为“路朴”,后误传为路打;另有一说,黄姓迁来时,以打铁为生,故得名为“炉扑”,后谐音为“路打”。

涂 型:古时,陈氏村民从樟脚梨岭迁此定居,因烧砖瓦建大片晒坯之土埕,故以此得名土埕,后来谐音为涂型。

前 欧:据传,古时钱氏村民迁此定居,以烧陶瓷瓯碗为业,故得名钱瓯,后因遭匪患而外迁,出氏村民迁此建居,仍沿用此村名,以后因当地方言谐音为前欧。

清 美:据传,古代此地是个澳头,筑有仓库,后来潘、黄二氏村民相继迁此定居,因村建在码头仓库之尾端,故得名仓尾,后来谐音为村尾,民国设保时,方言雅化为清美命名。

五 社:1955年此地五个村庄成立五个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五个社组建一个大队,故命名为五社大队。

诚 峰:早年此地设诚实、诚忠二个乡,1958年公社化时,取其诚字与峰尾之峰字命名为诚峰。

诚 平:原名诚朴,于1956年建立农业合作社取名诚鹏,1958年改称诚平。

坑 内:1982年与凤安大队析分另置大队时,取其项、下坑内之坑内命名。

三 朱:据传,民国时,因民事案,朱氏三个村各被捕一人,县衙传讯“三朱”而得名。

普 安:古时,张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在多墓葬的荒埔,村民难以安宁,故倡导“普渡”,祈求平安。而村则以此得名普安。

黄 田:据传,古代黄氏村民到此定居,沿溪两旁开垦田地,故得名黄田,因遭匪患兽害而外迁,后来陈、赖、许、吴等村民相继到此建居,仍以黄田为统称。

西 吴:据传,古时吴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塔山之西,故得名西吴,因弱小受欺而外迁,后来连氏村民到此建居,仍沿用此村名。

潼 关:元时,地方武装首领陈潼,曾在此古驿道隘口筑关修寨,驻扎兵营,故称陈潼关,后简称潼关。

新 厝:早时,吴氏村民从草垄村析迁于此,另建新居,故称新厝。

肖厝港:古时,此处沙格村开发较早,曾称为沙格澳,后因萧厝崛起,海事繁荣,名盖沙格,遂得今名。

华侨桥:1963年,界山籍华侨筹集资金,在龙马溪与南枫路交叉处建一座石拱桥,故名叫华侨桥。

(六)以方位得名

南 庄:古时,此地隔海有两个埭,以方位称为南北埭,后来村民迁此,建居在北埭称北庄(枫亭辖),建居在南埭称南庄。

界 山:因此地原系惠安与仙游山峰交界之处,故命名为界山。

仑 头:古时,陈氏村民从沙格迁此,建居在仑峰山东北侧的海头,故取名仑头。

埭 上:古时,陈氏村民从仙游迁此建居,因村庄建在围垦埭之上端,故称埭上。

园 头:古时,此地为坑坡园地,吴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园地之前端,故取名园头。

小 坝:古时此地溪流有个小水坝,后来出、陈二氏村民相继迁此,建居在此坝之旁,故得名小坝。

汶 阳:古时,此地为山洪、溪流冲积地带。吴氏村民迁此定居,修堤治理成为一片田洋,取名汶洋,后因位于涂岭之东南,而改称汶阳(山岭之南谓之阳)。

松 园:古时,此地松树茂盛,曾氏村民迁此,建居在松林之旁,故取名松园。又一说,因建居时上有园坂地,以地形取名上园,后谐音为松园。

洋 内:古时,吴氏村民从后宫村析迁此,因建居在汶洋之内侧,故名洋内。

溪 头:此处为打珠溪之中游,古代驿道从此经过,架桥一座,后来郑、王、潘等氏村民先后到此建居在此溪桥之前端,故取名溪头。

路 口:古时,此地为交通要道之十字路口,陈氏村民从辋川后坑村迁此,建居在此路口之旁,故得名路口。

丘 后:古时,黄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小山丘之后,故得名丘后。

坑仔底:古时,陈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小坑垄内侧缓坡地,故得名坑仔底。

后 田:古时,刘氏村民从涂坑村析分于此,建居在一片田洋之前端,因后有田洋,故取名后田。

东 山:此地有座小山头叫东山。古时刘氏村民从涂坑析迁于此,建居在东山缓坡地,故以山得名。

田 头:古时陈氏村民从金陵迁此,建居在溪洋田之前端,故以地形名田头。

田 里:古时陈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坑田坂地,四周被田地包围,故得名田里。

北 头:古时,郭氏村民迁此建居后人丁繁衍,村庄拓展,故以角落称名,此为郭厝村之北端,因而得名北头。

前 亭:古时陈、房二氏村民先后从莆田阔口(一说从今界山镇玉湖)和山东清河县迁此定居,因陈氏村落在前,故得名前陈,后谐音为前亭。

后 山:古时刘、黄等姓村民相继迁此,因后有烟墩山,故取名后山。

下坑内:古时此地有大坑垄,连氏村民清代迁此,建居在坑垄内侧之低处,故称为下坑内。

凤 阳:早年,连氏村民迁居在凤山东南侧,故命名为凤阳。

后 厝:早年,连氏村民从大厅村析迁,建居在大厅之后,故得名后厝。

凤 北:1961年与凤阳析分另组建一大队时,取其在凤阳村之北而命名凤北。

凤 南:1961年与凤阳析分另组建一大队时,取其在凤阳村之南而命名凤南。

顶溪西:古时、陈、任等氏村相继迁此,建居在菱溪下游之西垵坂地,故称溪西。后因村落拓展,又以地势高低分为顶、下溪西。

峰 前:位于鲤峰之前。

溪 西:位于林辋溪西岸。

山 腰:塔山之腰。

峰 尾:岩峰延伸至海岬,即岩峰之尾。

溪 土乾 :坝头溪边沿。

灰窑脚:建在灰窑“脚下”。

岭 脚:村子位于长岭之脚下。

(七)以传说得名

沙 格:据传当年王忠孝开发该地时,该地只是一个小岛,涨潮时海水常漫过此岛,故率军民用沙土把岛与海水隔开,故称“沙隔”,后方言谐言为“沙格”。

白 水:这得自惠安“臭头皇后”的传说。传说“开闽王”王审知的妃子黄厥,即“臭头皇后”,有一日,她途经该地下辇休憩,见草绿水清而到溪边洗手,由于心情欢畅而把水扬了起来,水花洁白清滢,如珠洒落,便高兴地说“白水、白水”,所以白水村就得名了。

虎岩寺:始建于北宋年间,据传早年有一道养和尚在此静修,他“精习律乘,能够伏虎”。其中有一只老虎仿佛结了佛缘,经常在道养和尚念经拜佛时,蹲在寺门外静静地听。每当道养到山腰时,总不忘给老虎买回一块猪肉,逐渐形成习惯。一天,道养和尚又到山腰采购,由于买肉的人很多而没买到肉。回来时见老虎恭候,就把光光的脑袋伸向老虎,对老虎开玩笑说:“老虎呀老虎,今天可没能给你带肉回来,你就吃我这和尚头吧!”,没料想老虎已通人性,闻之也想与道养开个玩笑,果真张开大嘴,把光头含在嘴上,把道养吓得昏死过去,老虎十分悲哀,朝着寺那大岩石一头撞去,以死来殉道养。寺边的那块石头,也就被人称为伏虎石,该寺也被称为虎岩寺。

天 湖:据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君)曾君临此地,当地人以三样地方小菜待之,吃得皇帝龙颜大开,剩下的东西皇帝觉得丢之可惜,决定把它们放生,可鱼吃得只剩下半边,虾也被煮红了,田螺也在炒前被剪下了尾巴,由于皇帝金口玉言,放进湖里果然死而复生,所以有“半边鱼”、“熟红虾”、“无尾螺”之说。皇帝也君心大悦,赐笔墨“天湖福地”,于是天湖名字就出现了。

太白峰:原名莲花峰,北宋名臣蔡襄曾在寺中读书,有一天山上圣善寺内饲养的白鸡不见了一只,和尚硬说是为蔡襄所偷,使之含冤离此到虎岩寺中读书,后其功成名就,任泉州知府,为表明清白,他出钱重修寺院,并在山峰上摩刻“太白峰”三字,于是众人皆称此山为太白峰,寺也被称为太白峰寺。

棋 盘:传说有一位神仙叫鲁远,他曾经在村旁溪边树下弈旗,所以村子便叫棋盘。

凤 翔:古时,此地有“凤鸟飞翔”之谓,故命名为凤翔。

吊船山:据抟,古时此山住有一女寨主,因山坡陡峭险峻须措助架吊轮上下山寨,故得名吊轮山,后来谐音为吊船山(此山位于涂岭镇小坝村横溪自然村北侧)。

(八)以原祖居地村得名

东 吴:古时,吴氏村民从莆田东吴村迁此建居,仍以原祖居地村定史东吴。

岭 头:古时,林氏村民从莆田岭头村迁此建居,沿用祖居地村名。

前 黄:古时,黄氏村民从莆田前黄村迁此建居,以原祖居地村定名。

狮 东:取共境内狮山与主村东吴的首字命名为狮东。

凤 安:因此地有座凤山,故取其凤字与主村安兜的安字命名凤安。

后龙港:古时此地有个港湾,后来陈氏村民从后龙村析分于此建居,故名。

(九)以丁号、兄弟排行、丁号与山得名

河 阳:以潘氏丁号“河阳”命名。

玉 湖:以陈氏村民祖居地丁号“玉湖”命名。

四 房:岭头林氏因人丁繁衍,兄弟析分各自建居,老四繁衍的族村得名四房。

锦 塔:因此地有座山川塔山,而庄氏丁号为“锦绣”,故各取一字命名锦塔。

锦 山:系庄姓村庄,位于塔山西南侧,民国时取其庄氏丁号“锦绣”之“锦”和塔山之“山“命名锦山。

(十)取两主村名各一字得名

大 前:取其主村大路与前潘二村的首字命名为大前。

东 凉:取东潘、厝凉二村各一字命名为东凉。

白 潼:取其白水、潼关二村之首字命名白潼。

玉 山:1961年从玉湖大队析分另建一队时,取玉湖及主村羊角山首尾字命名为玉山。

柳 亭:1999年8月从郭厝村析分另一行政村,取后柳、后亭两主村尾字命名为柳亭。

锦 联:1952年由锦岩、锦石二乡合并命名为锦联。泉港各村名字的由来  - fenlongkkk - 渔者家族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