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文籍 >> 人物 >> 正文
吴家枫与仰光延陵联合会
作者:吴灿辉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4           ★★★
吴家枫与仰光延陵联合会

  华侨史话

  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繁华地段———五十尺路,屹立着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4层楼房,这就是旅缅华侨中的吴氏宗亲会馆———仰光延陵联合会。

  仰光延陵联合会的前身是吴氏延陵堂,它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是由泉籍爱国华侨吴家枫先生倡议并捐资创建的。80多年来,延陵联合会遵照“联络宗谊、互助团结”的宗旨,在团结旅外宗亲、开展亲邻相帮、共谋福利和积极组织侨亲参与捐资献物、支援祖国革命和家乡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得旅外侨亲和家乡的赞誉。

  吴家枫,清同治5年(1866年)二月初二出生于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霞井石皮垅村。1886年,刚满20岁的吴家枫只身南渡缅甸。

  初到缅甸的吴家枫,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求职艰难,时常流落街头。后到仰光郊外的敏蚋埠一家印度人开设的小型碾米厂当苦力(打杂)。后来,吴家枫结识一位名叫得娘的缅甸妇女,两人相依为命,在埠上经营米粉小食的小本生意,略有积余后就向原老板承接一部旧的小型碾米机,因陋就简地在埠上开设碾米坊,专门加工熟米(把干稻谷经冷水浸泡、蒸熟、晒干后进行加工而成),出售给印度人作为主食(印度人喜欢吃用熟米蒸的干饭),虽然经济效益比小食摊好,但因操作程序繁多、场地不足、人手缺乏,不久,便改碾熟米为纯加工稻谷。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吴家枫开始扩建厂房,修筑土库(仓库),增添机器,雇用员工,大批量收购稻谷加工、出售大米,先后在敏蚋附近三个集镇办起中型碾米厂7家,基本上控制了该地区的稻谷加工业务。他成为侨界中赫赫有名的富商。

  吴家枫事业有成后,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摇篮血迹”和家乡的父老乡亲,身居异域、心系桑梓。

  清末年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家乡时常遭受土匪的烧、杀、抢劫,因而无数村民被迫外逃,其中逃往缅甸谋生者居多,吴家枫一旦得知有远从家乡而来的宗亲,总要放下繁忙的商务从郊外赶到仰光埠看望,为“新客”安排住宿,从各方面提供方便,帮他们尽快找到工作,一时没有去向的就暂时安排在他自己开办的工厂帮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旅缅宗亲的逐渐增多,为了加强联络,吴家枫于1912年主动联络散居各埠的泉州籍宗亲、倡议设立旅外宗亲组织,并出资在仰光埠23条街承租木屋一座,因陋就简地成立了吴氏宗亲社团仰光延陵堂并任理事长之职。

  在吴家枫先生的主持下,延陵堂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宗亲联谊、亲邻相帮、团结互助、共谋福利的活动,不久便于15条街购置一座木屋,将延陵堂迁往此处,并在会所内设置简易客房,以备让居住在缅属各埠(山芭)的宗亲到仰光埠时投宿。对从祖国来的“新客”,延陵堂都给予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或转告其亲人前来接领或派人带引投亲,没有直系亲属、一时无处投靠的,就暂时住宿在会所,由延陵堂负责协助他们寻觅职业,需要担保的概由延陵堂或吴家枫商号予以出具担保,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克服了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习俗不懂、求职无门的困难。从1912年至1937年的25年中,延陵堂先后接待和安置来自家乡的新客多达410人。

  延陵堂在团结旅外宗亲、支持家乡经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延陵堂刚成立不久就募集资金银元2000多元,汇回家乡创办公益事业。仰光延陵堂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在团结宗亲、加强联谊、扶贫济困、共谋福利和支持家乡建设方面做出很多成绩,深得旅外宗亲和家乡的赞誉。从1925年起,泉籍各县乃至厦门等地的旅缅吴氏族亲也先后纷纷加入了延陵堂组织。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为适应会务活动日益频繁的需要,1935年由吴家枫、吴文举、吴祥、吴传禄等集资购置二层楼房一座于仰光埠22条街为新会址,并改延陵堂为延陵联合会。1956年,又募集巨资重建钢筋水泥结构的四层楼房于仰光市区繁华地段———五十尺路,再次乔迁新址。新会址不仅有宽敞舒适的会客厅、多功能活动厅、专供来自国内外宗亲投宿的客房,还添置各种娱乐器具,其中有一套从国内带往的包括琵琶、二胡、三弦、洞箫等乐器和南曲唱片,经常组织南音爱好者利用节假日和休闲傍晚弹唱家乡的“御前清曲”泉州南音,弘扬祖国文化。

  1936年,年已古稀的吴家枫因身患中风回厦门治病,延陵联合会理事长改由厦门籍的吴文举担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出兵全面入侵中国,消息传到缅甸,激起旅缅华侨的无比愤慨。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延陵联合会作为旅缅华侨社团之一,推举时任理事长的吴文举参加缅甸华侨抗日组织———缅甸华侨救灾总会任理事(1938年8月改任常务理事),分布在缅属各地的41位吴氏宗亲分别担任所在地岱枝、东枝等26个救灾分会理事职务,参与组织华侨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华侨教育会缅甸分会常务理事、延陵联合会理事长吴文举在抗日期间不仅分别担任缅华救灾总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直属仰光支会常务理事,1938年9月14日还为首发起组织一支由3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缅甸华侨救护队”回国服务。同年10月还被推选作为缅甸华侨代表之一,与李文珍、陈步墀、陈占梅、崔杰南和黄志大等6人代表缅甸30万华侨赴新加坡出席由陈嘉庚先生发起召开的“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简称“南侨总会”)。

  在抗日救国的运动中,旅缅吴氏宗亲在缅属各地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踊跃捐资献物,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因病回厦门治疗的吴家枫,十分关心祖国的安危,除致电缅甸要求族亲要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外,当他得知祖国各地也在开展募集抗日经费时,就主动地向厦门侨务部门组织的勤募队连续二次认购救国公债。厦门《江声报》1937年11月25日曾以《仰光华侨吴家枫认购救国债万元》为题褒扬了吴家枫的爱国行动。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南侵缅甸,同月23日仰光开始遭受敌机空袭,广大侨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为减少损失,缅甸华侨救灾总会按照“南洋战区侨民疏散协助委员会”决定组织侨民疏散转移,推举吴文举担任南侨疏散会常务委员,派泉州籍(现洛江)吴铁民负责缅北重镇八莫侨民疏散工作,在勃生华侨中学任教的晋江籍吴学诚带领10多名师生从勃生埠北上曼德礼加入“缅华战时工作队”,在缅北一带从事抗日的宣传鼓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仰光延陵联合会一如既往仍然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1998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延陵联合会的宗亲们在新任理事长吴继垣(洛江马甲人)、常务理事吴炎泉(晋江磁灶人)的带动下踊跃捐募资金,及时交由使馆汇回祖国救济灾民。□吴灿辉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