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感到事态紧急,听说晋王李定国已定广西,军声大振,便与吴贞毓等人密议,想下密旨,令定国统率大军速来护驾。吴贞毓说:“主上忧危,正是我辈报国之秋,谁能充此使者?”当即有林青阳愿受命冒险前往。李定国接到永明王的旨意,感慨涕泣不已,决心率兵前往贵州救驾,迎接永明王。但是,贞毓等人奉永明王密诏,召李定国勤王的事,在定国到来之前就泄露了。南明永历九年(公元1655年)农历3月,贞毓等十八人为孙可望所杀害。吴贞毓就刑前,神色不变,面对苍天道:“吾尽忠保国,今逼于奸逆,以死报国,臣之职也!”并赋绝命诗一首:“九世承恩愧未酬,忧时惆怅定良谋;躬逢多难维依汉,梦绕高堂亦报刘;忠孝两穷嗟百折,匡扶有愿赖同俦;击奸未遂身先死,一片丹心不肯休。”赋诗毕,慨然就义,终年三十八岁。
在吴贞毓等人殉难两年后,永明王由李定国护驾人云南。为了追念吴贞毓的功绩,便封赠他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号“文忠”。在吴贞毓等人殉难的地方马场建立祠庙,还竖了一块大石碑,上面大书“十八先生成仁处”。封吴贞毓的儿子戬谷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千户,后随王逃至缅甸,为缅甸人所杀害。
吴贞毓后迁葬川埠阳吊,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大帝赐与谥号“忠节”。后人为祭祀吴贞毓及族叔吴炳,在宜城西庙巷建立了“二忠节祠”。
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博,号康斋,江西崇仁人。著名元末明初学者。
吴与弼资禀聪慧,自幼好学,八、九岁时已露才华,读书乡校,成绩优异。既长进京,跟随在朝廷做国子司业的父亲吴溥,习学子必读文章。
十九岁那年,吴与弼看了《伊洛渊源录》(南宋朱熹关于理学源流的记述),慨然向慕,也想做个理学家。于是放弃举子学业,谢绝交往,日夜研读《四书》、《五经》和洛学(以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兄弟为首的学派)、闽学(以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为首的学派)两个学派的语录,整整两年,足不出户。
吴与弼中年以后,家境穷困,衣食不给,他一面躬亲耕稼,一面义务讲学。晚年受知朝廷,屡征不就。元天顺元年,元英宗派行人司行人曹隆,带着诏书、礼物和银钱,征他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