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祚、吴廷祚考 |
|
作者:林俊廷(…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5 热 荐 ★★★ |
|
|
吳氏家族是由吳廷祚開始崛起,並達到人臣的理想境界—「出將入相」。在《宋史》本傳中,突顯他在宋太祖趙匡胤篡位之際為太祖出謀畫策並擔任東都留守兼判開封府的貢獻,他擔任過中央二俯首長—樞密使與同中書門下二品,外任時則是雄武軍節度使(長安)與永興軍節度使(洛陽),而後長期擔任駐地於政軍要地─洛陽的永興軍節度史一職,直到返回開封述職期間,捐館於開封私第。在墓誌史料方面,因為幫吳廷祚寫下墓誌銘的宋璫,是吳廷祚在永興軍節度使任內的幕僚,所以側重於描述傳主是天縱英才,賢臣遭逢名君,靠他本身的實力與聖主的重用,使他一路平步青雲,聖眷正隆,在出鎮政軍要地期間,恩威并施,廣施德政,朝野傳為美談。另外,學生在先前閱讀《金石粹編》一類的石刻史料時,曾看到兩篇洛陽地區廟宇的石碑,而立碑者就是吳廷祚這也可以作為吳廷祚崇奉釋氏的佐證。由於吳廷祚被封為濮陽郡開國公,所以後世子孫也被稱為濮陽吳氏。
2吳氏家族的鼎盛:
在吳氏家族第二代當中,共有兄弟六人,除了第二子元載前期仕途一片順遂外,第四子元扆更與皇室通婚,娶了太宗第四女蔡國公主,歷任地方節度使都有治聲,吳氏家族到此可謂達到鼎盛
元輔
元輔字正臣,頗好學,善筆札.周廣順中,以父任補供奉官.世宗嗣位,遷洛苑使.宋初,授左驍□將軍、澶州巡檢,累官至定州鈐轄.卒,年四十八.子昭德、昭遜、昭普,並閤門祗候。
關於長子吳元輔的敘述只有這一條,而在元明之際的陶宗儀所寫的《書史會要》中,也將他列入宋代善於書法者。
元載
元載,……(太平興國)九年,擢為西上閤門副使,出知陝州.
雍熙三年,徙知秦州.州民李益者,為長道縣酒務官,家饒於財,僮奴數千指,恣橫持郡吏短長,長吏而下皆畏之.民負息錢者數百家,郡為督理如公家租調,獨推官馮伉不從.益遣奴數輩伺伉按行市中,拽之下馬,因毀辱之.先是,益厚賂朝中權貴為庇護,故累年不敗.及伉屢表其事,又為邸吏所匿,不得達,後因市馬譯者附表以聞,譯因入見,上其表.帝大怒,詔元載逮捕之.詔書未至,京師權貴已報益,益懼,亡命,元載以聞,帝愈怒,詔州郡物色急捕之,獲於河中府民郝氏家,鞫于御史府,具得其狀,斬之,盡沒其家.益子仕衡先舉進士,任光祿寺丞,詔除籍,終身不齒.益之伏法,民皆飯僧相慶.
端拱初,遷西上閤門使.淳化二年,加領富州刺史,俄徙知成都府.蜀俗奢侈,好遊蕩,民無贏餘,悉市酒肉為聲技樂,元載禁止之;吏民細罪又不少貸,人多怨咎.及王小波亂,元載不能捕滅,受代歸闕,而成都不守.
時李仕衡通判華州,常銜元載因事殺其父,伺元載至闕,遣人閱行裝,收其關市之稅.拒之,仕衡抗章疏其罪,坐責郢州團練副使.移單州,以疾授左將軍致政.卒,年五十三.
關於王小波、李順之亂,是宋太宗時代規模最大的民變,起自宋太宗淳化四年,終於淳化五年,歷時兩年(993—4),四川西部幾乎整個淪陷,而餘波持續到至道二年(996)年才算完全結束。事件導因於四川茶葉專賣的實施失當,激起民怨,但是元載無力鎮壓民變,上表請受代歸闕。在宋太宗的詔書中指責他「御下少恩,庸人擾之,民用胥怨,……。」受代返京時,還帶著大量家財與僕役返京,而且抗繳關稅,雖然知道元載不至於貪污,但招搖過市,難免有貪污之嫌;身為武官,居然乘坐肩輿,更是明目張膽,違反武官不乘轎的規定,所以應該加以嚴懲。 另外,關於上文所引《宋史》吳元載本傳中,他處決秦州豪民李益後,原本的李益之子李仕衡不是已經被除籍永不錄用了嗎?為何又能擔任華州通判?他又為何能向身為政府官員的元載「收稅」?元載的拒絕是可想而知的。宋太宗居然認為李仕衡是對的,將元載降職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