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北宋高士吴复古 |
|
作者:黄赞发 文章来源:《潮汕历代先民与先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9 热 荐 ★★★ |
|
|
年。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自密州改任徐州,经青州赴济南,与吴复古首次会面。苏轼在惠州时曾在给复古之子吴芘仲的《答吴秀才书》中说过:“子野一见仆,便谕出世法。”“虽未能行,然喜诵其言,盖尝作《问养生》一篇,为子野出也。”可知两人第一次晤谈,尽在于探研养生之道。吴复古的“出世法”,既不同于仙家的求长生不老,也不同于道士的炼丹服药,显见是另一种无为的超脱的精神境界。在那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时刻,吴复古的主张自有其独到之处。只是苏轼面对新法弊病,还想有所作为而对其持“保留”态度,但十分赞赏吴复古的养生沦。据说苏轼还为此留下一法帖。此后,苏轼被贬黄州,复古常去信慰问,交流诗文、墓铭、字画,并于元丰六年(1083年),赴黄州探询。惜苏轼“病方甚,不尽款而行”。这是苏吴的第二次会见。
元祐五年(1090年),王滁知潮州,倡修韩祠,请苏轼作庙碑文。苏轼撰后,寄信给王滁,不厌其烦地述说自己设计的碑样,并郑重地交代“若公已替,即告封此简与吴道士勾当也”;“子野诚有过人,公能礼之甚善”。同时,还另修一函,《与子野论韩碑书》。书中有谓“云潮人虽小民亦知礼义,信如子野言也”。可见苏对吴是相当信任的。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任定州太守。吴复古抵京师再会苏轼。苏在《与参寥书》中曾谈及此事:“吴子野至……某来日出城赴定州。”这是苏吴的第三次会见。第二年苏轼罢定州责知英州军州事。吴复古又赶到真定、扬州间与苏轼作别。苏以《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一诗写赠。这是苏吴的第四次会见。对此,苏轼在给芘仲的信中也曾谈及:“过真、扬间,见子野,无一语及得丧休戚事。”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四年(1097年),再贬琼州。这期间,苏吴过从更加密切。三年,吴复古往惠州访苏轼,一住逾三月。曾一道“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在惠州,复古得苏轼手迹,可考知者有:《远游庵铭》、《书神守气诗》、《书李承晏墨》、《煨芋帖》。苏轼另有诗《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松风溜溜作春寒,,伴吾饥肠响夜阑。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也作于其时。苏轼贬海南,不少老朋友要前往探访,或被苏制止,或迟于行动,更或卒于旅途,“独吴子野奋然而至者,且可谓勇于义矣”。苏轼《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有句:“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苏吴一会,笑谈达旦,足见其情谊之深。苏轼在海南写赠复古的诗章还有《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绝句》、《约吴远游与姜君弼吃蕈头》等。此外,苏轼有《点绛唇》词二首。二词手迹原藏复古家中。傅干注《东坡词》残本说:“此二词,洪甫亲见东坡手迹于潮阳吴子野家。”吴氏家藏苏轼墨宝当在不少,也足可见苏吴关系之密切。
这以后,吴复古出游龙川霍山。至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遇赦北还。吴复古不辞跋涉,以96岁高龄与广州玄妙观道士何崇道等自番禺追至清远峡送别,并于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同游广陵寺(即飞来寺)。至今飞来寺东坡亭东侧尚存翁方纲集苏体重刻碑记:“东坡居土渡海北还,吴子野,何崇道,款堂通三长老,黄明达,李公弼,林子中,自番禺追饯至清远峡,同游广陵寺。”吴复古终因不胜老迈劳累,又遇天气严寒,遂一病不起,于翌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病逝于归途。苏轼在真州惊闻噩耗,万分感伤,挥笔写下了《祭子野文》,极尽颂扬哀悼之情。
苏轼与吴复古之子芘仲也有着密切的文字之交。苏轼在黄州接到芘仲的作品,即去信大加赞赏:“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脔,宛转而不忍下咽也。”苏轼给芘仲的第二封信是在读芘仲所寄《诸子论》之后,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