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阳北宋高士吴复古
被称为潮人前八贤(即唐宋八贤)之一的吴复古,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他以—布衣之士而备受推崇,还被收进《中国人名大辞典》,应是个颇值得探研的人物。
吴复古,字子野,号远游(神宗所赐),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据旧志所载,吴复古是宋揭阳蓬洲人,故多以为是今之汕头市鮀浦蓬洲村人。其实,蓬洲应是蓬洲都而非蓬洲城(即今之蓬洲村)。查《潮洲志》,北宋潮州—直仅领有海阳、潮阳二县。至宣和三年(1121年)始析海阳之永宁、崇义二乡和延德乡(领有11都)之蓬洲都等4都,置揭阳县。故北宋宣和三年以前蓬洲都属海阳县延德乡。蓬洲都直至清初还辖有鸥汀等28村,应是大体上在今下蓬一带。而鮀浦蓬洲是明初才建筑的一座石城,曰蓬洲守御千户所,属鮀江都。由于嘉靖年间翁万达奏准四周村民进住,吴复古的后裔也有迁居城中者。吴复古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仁、神宗、哲宗五朝,享年97岁。其先祖世居福建武乎。任过宋兵部尚书的吴延预徙居潮州左厢右贤坊。吴复古是抵潮第五代。吴复古的父亲吴宗统,官至翰林侍讲。吴宗统后徙居其时属海阳县的蓬洲都。吴复古于父亲去世后,再徙南潮村(今属揭阳炮台镇)。
吴复古少即天资聪颖,勤读书史,精通经典。他论说谨严不苟,性清情逸,大词家天章阁待制李师中少负盛名,人称神童,豪放倨傲,很少服人,唯独对吴复古十分景仰,曾为之题书:“白云在天,引领何及。”吴复古从小恬静而豪放,任侠好义,“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是家,惟义是归”。一如苏轼所赞:“子昔少年时,气盖闾里侠。自言似剧孟,叩门知缓急。”吴复古虽饱读经史,且“遍交公卿”,但却无意于仕途。他本可以以嫡子的身份承袭父荫,却固辞不受,将袭职让于庶兄吴慈翁,使之授国子监教授。
但是,吴复古终于还是以道德文章显著而被举荐为孝廉,并得到宋神宗的召见,授以皇宫教授之职。为此,吴复古一时名重朝野,巨卿鸿儒如司马光、韩琦、苏轼、苏辙、李师中等等,都为之倾心致腹,愿与交好。然而吴复古清逸成性,志在山水,淡薄功名,不久即以“孝养”为由,上表辞职。宋神宗也嘉许其孝心,准其所请,并特赐他“远游先生”之称号。
吴复古返里之后,谢别妻儿,离开家室,到直浦都(今潮阳灶浦镇)麻田山中(一说在潮州城)筑庵辟谷,绝粒不食。苏轼为其以神宗赐号作庵名的道庵题匾“远游庵”,并撰写了《远游庵铭》。道庵北面,隔着小石山和小沼池,即为吴复古的居处“岁寒堂”。元祐党人郑侠为其作《吴子野岁寒堂记》,收诸《西塘集》中。近年有学者在著述中将此记说成是苏轼所作,显系误笔。郑侠另有《再到吴子野岁寒堂》五言古诗一首,题为“再到”,可见郑侠是不只一次抵“岁寒堂”拜会吴子野的。
熙宁二年(]069年),李天章(即李师中)任登州太守,吴复古得以从游登州。当时,解赉卿也退居登州。解费卿曾派人到登州海岛取石,获得12块秀色灿然之美石。吴复古从登州返潮时。向解赉卿索石携归,置于“岁寒堂”中。苏轼为此作《北海十二石记》。元丰年间,吴复古遍游名山大川,与龙川道士蓝乔同游湖海达6年之久,后因父逝,才回潮丁忧。吴复古在庐墓守孝三年,葺治园亭,修心养性,教育子弟。这就是苏轼在黄州《答吴子野书》中所说:“承三年庐墓,葬事诚尽。又以余力葺治园亭,教养子弟。”
综观吴复古的一生,最可称道的当推与苏轼的交谊。吴复古的父亲任翰林侍讲时即与苏轼相知。苏轼在《与吴子野书》中就说过这一情况:“少在册府,尝及接见先侍讲之下风。死生契阔,俯仰一世。”此后,苏轼又从李师中的介绍中了解到吴复古的为人而诗书往来,神交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