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府一宅各在报丧上大做文章
吴氏逝世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立即在《中央日报》上发表唁电,表 彰吴氏“精忠许国,大义炳耀,治军严肃,操已俭约”。称他“是我国军人 之模范,可谓中国旧军人最后一个典型”。因此,最高国防委员会做出了相 应的决定,追赠吴氏为“一级上将”。 日伪当局为了掩盖事实真相,欺骗国内外舆论,首先在他所控制的报刊 上,做了与事实不符的新闻报道。 民国 28 年(1939 年)12 月 5 日,《新民报》以“吴佩孚将军昨晚在寓 逝世东方文化上一大损失”为题做了四项报导: “一、[本报特讯] 吴佩孚将军于四五日前,因槽牙激痛,当经中日医生 协力治疗,但延医已稍迟矣,继更由德国医生诊治,以期万全,惟化脓过甚, 血液殆成腐败状态,由此病状推之,疑系败血症,当以最后方法施行手术, 切颚取脓,至四日午后五时半,病势极为危笃。 “二、[又讯]吴佩孚将军,以六秩晋六(虚岁)之翁,身体素健,步履 如恒,讵于前四五日突罹牙疾,当延伊东日本大夫及中医郭眉臣,西医石■, 德医史替芬等医治,以期万全。惟牙肿迄未见痊可,竟于四日下午六时病逝, 享年六十六岁。将军之生前友好齐燮元、江朝宗、蒋雁行、孙丹林、陈廷杰、 陈中孚诸氏主持治丧处云。 “三、吴氏经历:吴佩孚将军,字子玉,年六十六岁,山东蓬莱人,北 洋武备学堂肄业,历任陆军第三镇管带,第六协统领,陆军第三师步兵第六 旅旅长,第三师师长,直鲁豫巡阅副使,两湖巡阅使,直鲁豫巡阅使。 “四、吴将军噩耗传来,靳云鹏在津之沉痛片谈[同盟社天津四日电]吴 佩孚将军逝世之噩耗传来,曩者吴氏在保定武备学堂肄业当时之恩师靳云鹏 氏于英界邸宅黯然谈称:吴佩孚将军在士官学校,当时为余所教之高才生, 毕业隶余部下,共事多年,其后已阔别十余年,今接其凶耗,恍然如梦。自 在学当时,与蔡松坡、李烈钧、李维英、刘存厚等同为瞩望将来之人物,余 当时曾与故犬养木堂先生等致力于大亚细亚主义即东方文化主义之实现,吴 将军亦为热心东方文化之信徒。今突如逝去,乃东方文化上之一大损失,诚 不胜哀悼者也。” 紧接着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就吴氏逝世一事, 在报上发表谈话,谓: “孚威将军吴子玉先生,因牙疾并发败血症,竟以不起,惊悉之余,不 脸怆悼。敝人与将军系多年旧友,自临时政府成立以来,即经聘为最高顾问。 上年以来,将军倡导和平不遗余力,在此和平运动尚未完成之际,遽闻溘逝, 深为国家惋惜,固不仅在友谊上致歉也。昨晚已推汤委员长代表政府,前往 慰唁。饰终办法当由政府共同商讨办理。” 同时吴宅通过报刊发出口报: “家主 孚威上将军吴公于国夏历十二月四日夏十月二十四日申刻病故。 五日六日兹于申刻大殓;申刻接三 谨此禀 闻 什锦花园十一号吴宅家人郑廷文谨禀” 复以其子吴道时名义发表了一份晦涩的所谓“吴氏遗嘱”。此亦为一纸 不可多得的奇文。文曰: “余父,孚威上将军,卧病八日,亲友来视,犹时以国事为念,兹就侍 侧所亲闻者,谨布如次:约谓余委质国家四十余年,本军人天职,拥护国权, 保全领土,历经险阻,斯志未渝。事变以来,中外人士共相期待属以振导和 平,因痛感时势之艰危,责任之重大。积忧成疾,寝馈难安,不意年已桑榆, 未堪忧患。偃卧数日,病势加剧。惟念中日人民,遭兹浩劫,再不急谋收拾 渝胥之亡,实所殷惧。若能徼幸万一,沉疴复起,仍当与海内外志士仁人, 共致祥和,奠安东亚。余平生抱负,俯仰天地,无愧无作,一息尚存,坚持 此旨。吴道时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