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抗倭 一发千钧
嘉靖二十九年(1550),吴百朋被提升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兼管长芦盐政,又负巡按江北的重任。 明初,日本一些在国内失意的土豪与浪人,在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抢掠商民,当时称为“倭寇”。 嘉靖二十九年(1550),吴百朋巡按江北,惩治贪官,打击豪强,访察民情,申雪冤屈,朝野为之震慑。当时,倭患猖獗,吴百朋殚精竭虑,多方筹划抗倭大计。他发现无为州城墙崩塌,无险可守,倭寇乘机屡屡侵犯,烧杀抢掠,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他当机立断,奏请朝廷“筑城御寇”。 吴百朋发出公告,劝谕乡绅百姓,大敌当前,要同仇敌忾。在他的倡导督促下,无为州是年七月初八开工,同年十月初告竣。城廓沟池,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严阵以待。倭寇闻讯后,再也不敢侵犯无为州。时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对此赞叹不已,受无为州黎民之托,曾撰《创建无为州城碑记》传世,并在记中赞叹云:无为州“唯赖吴君殆不免于焚劫”。 不久,倭寇首领冢原井、龟善太郎纠集一万余人,突侵瓜州,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百姓深恶痛绝,地方官束手无策,即使组织抵抗,也畏敌如虎,不堪一击。这更助长了倭寇的嚣张气焰,欲把魔爪伸向扬州。 扬州为兵家必争之地,更兼都市繁华,人口密集,为江南膏腴富庶之地,倭寇早就垂涎三尺,千方百计图谋取之。 吴百朋接到瓜州告急文书,立即飞檄调集各处兵马,驰援江苏重镇扬州。 在赴扬州救援途中,“望江上湛浮肢解皆淮卒”,更有一参将“以单舸遁”。百姓惶惶不安,扶老携幼,纷纷逃往扬州避难。扬州城下,数万难民,望城号哭,哀求入城。而扬州郡守下令已“阖门者三日”,拒纳难民入城。 吴百朋抵达扬州城下,出示印符文书后,方获入城。他气喘未定,当即指责督抚、郡守诸官员:“何以拒民不救?”督抚、郡守等面有难色。吴百朋声色俱厉,下令“开城纳民”,督抚、郡守不敢违抗,数万难民一拥而入。吴百朋传令妥善安置,免出意外。吴百朋临危不惧,神色自若,督抚与郡守等一再叩请吴百朋带兵御寇,并献上符印。 在这危急关头,吴百朋以民族利益为重,果断地挑起这副千斤重担。吴百朋号召全城军民全力以赴,激励他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敌当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坚定信心,御敌自救,与扬州共存亡!” 吴百朋虽系文臣,但他自幼熟读兵书,加上平时注重兵略,所以调兵遣将,显得从容不迫,调度有方,众皆服之。 薄暮时分,倭寇前队5000余人已兵临城下,安营扎寨,等候后队兵至,企图合围,一举攻破扬州。 吴百朋分析敌情后,决定以攻为守,主动出击。乘倭寇立足未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遂挑选三千精锐兵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城掩杀。倭寇猝不及防,兵营大乱。明军奋勇争先,斩倭首4000余级。残敌闻风丧胆,狼狈逃窜。后队倭寇见大势已去,不敢轻举妄动,遂与前队溃兵“远遁”,对扬州城再不敢觊觎。 扬州之战,朝野震动。时任义乌知县的汪道昆喜闻捷报后,欣然赋诗为吴百朋祝贺: 使君宝剑七星明,截海扬帆断巨鲸。 开幕定传书记檄,飞符先召伏波兵。 大堤烟火连隋苑,高垒风云拥汉旌。 六月三师愁汗马,孤城桴鼓仗宏平。 扬州之战,对靖肃倭患,保护黎民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功不可没。战后,吴百朋加强城防,并奏请朝廷“筑东关外城,延袤十里”。从此,倭寇闻风丧胆,再不敢染指扬州。 朝廷论功行赏,扬州督抚以下诸官员悉受不同程度的处分,唯吴百朋受嘉奖,诏赐金帛,他又将所赐之物,悉数奖励下属。 扬州百姓感念吴百朋抗倭之大功,救命之大恩,立“吴公生祠”以祀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