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6 0:41:13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读《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上)

    一、前言

近日,我阅读了现年93岁吴端甫老先生的好文《孔子推崇泰伯的缘由》(1)。他以敏锐思维和理据评价泰伯的三让,解读了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使我深受感动和教益。

沿着吴端甫老先生的话题,重温《论语》泰伯第八篇的首章:“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简称《论语》泰伯),是很必要的。因为《论语》(含泰伯篇)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人的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对泰伯的三让其道德评价时,不仅要看他的行为的动机和效果,而且还要考察行为主体的行为过程。

我试图用历代圣贤先哲与当今学者的《论语》泰伯文献中,在他们的解读评价里,寻找或看到这行为过程的答案(2)。写出本文,与宗亲读者共同阅读、思考、探讨,也浅谈本人的解读。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二、《论语》的由来与评价

1、《论语》的由来

《論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顆最眩目的明珠。早在距今兩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和戰國初期,這顆明珠即已熠熠發光。《論語》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匯編,是儒家的最高經典,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權威性的文獻典籍。《論語》篇幅並不大,僅一萬二千字,二十篇,但內容宏富充實,且又言簡意賅,流傳不息,影響深远,潛移默化,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血液之中。

《前汉书》又称《汉书》,由东汉时期的班固编著,是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由我国东汉时期的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前汉书》明确记载(3):“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之语也。……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称之“论语”(图1)。

1-1、前汉书 (汉)班固卷二十九/卷三十,第84页〈微缩版,下同〉,载自《四库全书》,详校官主事衔 臣 徐以坤,(笔者注:这页记载“论语”的谓称及具体来源)。

1-2、前汉书(汉)班固卷二十九/卷三十,第92页(笔者注:这页看到论语在西汉时期己经存在注疏,且保留原文“至德”中用孔子时代的“惪”而不用至“德”字。现今有“德徳恴悳惪”这几种写法的字音、字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