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6 0:41:13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2、《论语》的评价关于《论语》的书,真是汗牛充栋,举不胜举。以下学者专家对《论语》有中肯评价: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钱穆 (1895-1990,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北京、清华等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4

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 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南怀瑾(1918-2012,一代奇才兼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辅仁大学及文化大学教授。),(5

作为一个中国人,第一本要读的书是《论语》。日本经济发达,是因为他们读《论语》。—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教授)(6

《论语》要拆开来读。纵读之,历览孔子的一生;横读之,深入孔子的内心。—李零(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7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余秋雨 (当代作家、评论家,艺术理论家,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8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9

三、古人对《论语》的解读

前人的解读基本上是按照“训诂学”的传统,古人注疏向来遵循“注不离经,疏不破注”的原则,人们对“增字解经”向来是非常忌讳的。这一原则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臆说与生造,但另一方面也有辞费啰唆,甚至知错不改的时候。但也逐步由本义到事实中去解读,其中宋朝以来,朱子的理学观占有重要地位。希望宗亲读者认真阅读、深刻理解原文,才有可能对泰伯的传说或故事以及吴氏源远本深的正确认知。如果对古人的各种解读、争论、辩疑等都不知道,那我们怎么能够对《论语》泰伯首章说巳经认知了呢?我认为懂得《论语》古今的解读,这才是有成就的吴氏专家学者的一项“基本功”,而作为普通读者(包括我)知道多少就满意了,书本知识愈多愈好,但不可苛求,茶余饭后畅谈一下,也开心快乐。

由于时代的不同,观察角度与解读方法的不同,就存在对《论语》泰伯篇首章有不同的解读和与看法,现选录以下篇先贤的注疏文献。

1、(魏)何晏《论语集解义疏》

何晏(约190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大臣。 自魏,有何晏撰的《论语集解》二十卷和《論語集解義疏》十卷,该书首创古籍注释中的集解一体,较为集中地保存了《论语》的汉魏古注。书成后,一直流传不废。在《論語》训诂(尤其是训释)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1、《论语集解义疏》(魏)何晏,(10),载自《四库全书》,卷三/卷四,127页,详校官宗人府府丞臣窦光鼐

2-2、《论语集解义疏》(魏)何晏,卷三/卷四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