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祖祢根源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洪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 22:15:35  文章录入:吴志刚  责任编辑:gohwu
 

吴氏祖祢根源记

吴洪激

吴氏,是中华民族中一大望族,出自姬姓,起源黄帝。黄帝娶西陵氏嫘祖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玄嚣,次子名昌意。玄嚣也生了1个儿子,名蟜极。蟜极长大成人后,娶高辛氏姬夋为妻,生了儿子帝喾。帝喾又娶有邰氏的女儿姜嫄为妃,生了儿子后稷。到此已顺传5代了。

    传说,姜嫄在怀后稷时,有种种不凡的奇兆。一是姜嫄一天到郊外游玩,发现了一个巨人的足迹,感到十分惊奇,就踩着足迹走去,竞因此而怀孕;二是姜嫄生了儿子后,觉得此儿来历蹊跷,似不吉利,便把儿子丢弃在一个狭窄的巷子里,谁知牛马经过巷子时,都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丢弃的孩子,不敢伤害他。姜嫄又把儿子丢弃到水渠结着的冰块上。谁知竟有许多鸟儿立即飞来,用翅膀和羽毛将他覆盖起来,保护他不致冻伤。姜嫄这才意识到此儿牛马不伤,雀鸟护卫,定是暗中有神灵保佑,将来一定不凡,于是就抱了回去。因是从丢弃中重新拾回,便取名为弃,又叫稷。这就是史书上称之的后稷,周的先祖。

弃是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幼时就喜欢种植五谷,成年后便从事农耕,在高地上种树麻菽,在低地上种稻粱粟。老百姓都仿效他,粮食丰足,就少有饥荒了。帝尧封弃为农师,让他掌管农业;并封弃于邰,赐号后稷,赐姓姬氏。后稷恪尽职守,为当时的农业发展,人民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很大贡献。太史公的《史记·周本纪》也说:“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后稷去世后,他的儿子不窟继承了他的事业,仍为农师,掌管农业,直到夏王朝衰落,大权落到有穷氏的后羿手上,才辞去官职,迁到西北部游牧民族聚居之地。《史记》中所说:“夏后氏政衰”,就是指的这个时期。不窟的儿子名鞠.鞠生的儿子名公刘。到公刘时,又下传了3代。公刘重操先祖旧业,带领游牧民族百姓从事农耕,发展生产,使百姓逐渐富裕起来。因而甚得当地人民的拥护,周部落自此又由衰到兴。

公刘去世后,由儿子庆节继任他的事业。后来庆节又传给儿子皇仆,皇仆又传给儿子差弗,差弗又传给儿子毁隃,毁隃又传给儿子公非,公非又传给儿子高圉,高圉又传给儿子亚圉,亚圉又传给儿子公叔祖,公叔祖又传给儿子古公亶父。从公刘到古公亶父,又下传了9代。

此时,一个称之为“豳”的原始西北部游牧民族发展壮大起来,开始朝渭水流域扩展,并与周人发生了嫌隙。古公亶父只好率领周室之人离开豳地,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定居,开始构筑城郭,建立室屋,设置官司,并把周部落各分支的人分散安置到一个个被称为“邑”的地方安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周室体系,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因之,古公亶父被尊称为周太王。

古公亶父生有3个儿子:长子名太伯(亦作泰伯),次子名仲雍,幼子名季历。季历十分贤明,又生了一个聪慧、睿智的儿子昌,甚得古公亶父的喜爱,很想把王位传给季历,好顺传给昌。太伯和仲雍得知父亲的意愿,便以采药为名,双双逃奔荆蛮,像当地土著人一样在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再不可继位了,把皇权让给幼弟季历。季历继位后,称为王季,而昌后来也就名正言顺地继位。这就是统治周朝800年的一代文王。

太伯定居荆蛮后,自号“句吴”(“句”,音“gōu”,读“勾”)。当地荆蛮人对他的节义十分崇敬,有1000余家纷纷归附于他,尊立他为吴太伯。自此,后人以吴为姓,奉太伯为吴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