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吴祥达通缉的吴子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ok  文章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25 14:26:41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毁家抒国,淡泊名利

“毁家抒国,淡泊名利”。吴游觉得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祖父,再恰当不过。

与赫赫有名的辛亥先驱相比较,吴子寿可供查阅的事迹很少。吴游讲道,“几乎可以说是我祖父自己毁掉他的资料”。

国民党在30年代对辛亥革命元老有补助措施,但是吴子寿拒而不受,说自己已老,没办法参加抗战已是很惭愧,怎么还可以拿国家的钱?所以把自己的资料都毁掉,坚定地表示不拿国家俸禄。之后,吴子寿应香港大学邀请,去港大教学,只身前往香港。香港沦陷,抗战以前所有资料几乎都毁掉。在文化大革命之时,其后辈子孙也被迫将绝大部分祖父的资料销毁。

吴子寿,名观葆,字子寿,以字行,潮阳华阳乡(今潮阳河溪镇)人,1872年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封建官僚世家,父亲吴燮尧为清朝福建省漳州知府,殁于任所。后时年三岁的吴子寿随母亲程氏归粤,在潮州的外祖父程学台家就读。

在潮州读书时,吴子寿深受孔孟之道等传统封建文化的教育,又受到当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潮的影响,思想较为激进。

据传,吴子寿青年时曾于潮州府城楼前登台演说,鼓吹革命,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及至慷慨激昂处竟咬指写血书,全城为之轰动。后其多次激进行为皆因其父官场友人及外祖父的关系免于官司。

吴子寿认为,国家要进步富强,首先必须唤起民众之觉悟,而“启发民智,非籍报纸无以广宣传”。

1902年,吴子寿与好友曾杏村在汕头育善街开设岭东阅报所,提供上海香港等地的报纸给广大的市民阅览。同年5月,吴子寿等人参与汕头第一家报社——岭东日报社的创办,当时《岭东日报》由杨季岳主持。

1904年,吴子寿创办了《鮀江公理报》,在报名下有英文 Public  Opinion(公众观点)及“本报昔名鮀江报,今名公理报”之小字。后因进一步开启潮汕民智需要,他们又在汕头外马路存心善堂后创办了更加通俗易懂、用潮汕方言编写的《潮声》。《潮声》创办后,日发行量达2000余份,大受民众欢迎,后因刊登文章, “光绪为西太后毒毙”,触怒清朝当局被封。

1907年,吴子寿任《双日画报》的主笔,因该报耿直感言,触怒了清廷,次年就被当局封闭。同年,吴子寿与许雪秋等参与组织领导丁未黄冈起义,不惜变卖父亲留下来的家产,以此购买枪支,供应前线士兵的使用。

宣统元年1909年,汕头自治议事会成立,吴子寿被推举为汕头镇自治议事会副议长,他以此合法身份创办了《图画新报》。此报由名画家王逊供画稿,使用石版印行,图文并茂,笔锋犀利,针砭时弊,堪称为“革命推波助澜之新文化阵地”。

在广东省博物馆,至今还藏有宣统元年四月十六日新闻纸一百号之《图画新报》散张,报上印着报馆的地址在汕头顺昌街,星期日停印,星期一停派,日出一张纸。报价每月洋三角二分,零售每张洋一分半。内容包括图画与文字两部分:文字部分有论说、要电、译件、广东新闻、本国新闻、岭东新闻、杂俎、谈丛。图画部分有时事画、漫画、讽刺画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资革命,吴子寿更将祖业变卖殆尽。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潮汕光复后,吴子寿出任同盟会潮汕交通部部长,实为担任同盟会内外的联络人。

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吴子寿连同汕头新闻人讨袁。1913年,惠潮梅镇守使吴祥达搜捕汕头讨袁人士。毫无疑问,吴子寿等也在通缉名单之列。后来幸好得到“海上义士”陈脚蛏的搭救,举家连夜乘渔船奔赴澳门避难。

之后,他仍不忘革命事业,变卖家产、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提供给前线部队以讨袁之用。

说起陈脚蛏勇救吴子寿,“实亦是以德报德之举”,吴游告诉我们。陈脚蛏原是海盗,作案多宗,被捕获后,吴子寿仗义保释之。而后子寿为袁世凯缉捕而遇险时,陈脚蛏竟舍命冒死相救。

袁世凯倒毙后,吴子寿重新回到了潮汕地区,先后出任岭东自治会会长、汕头市第一届参议会议长后,因看到党内的一些腐败现象,无法苟同,遂淡出政界,专心办报教学。

1920年,吴子寿自筹资金,在顺德街创办了《大岭东日报》,出任社长一职。该报笔锋犀利、影响深远。饶宗颐先生对该报评价极高“持论严正,奸佞震聋”。鼎盛时期,该报甚至派至美国、南洋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