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梅花道人吴镇吴诞生地调查报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嘉善政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3 19:45:0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三)“刚到陶家池……老弟兄两个人。”
    吴煜单传吴龙。“龙,仕武经郎”。吴龙单传吴位胜。“位胜,仕武学博士”。吴煜居陶家池,儿子、孙子长年守边。吴位胜传二子:吴洙、吴泗。“洙,字洙甫。泗,字泗甫”。以两条河流之名名其子,自有其内在含意。一则,洙、泗间历来多硕儒,以洙、泗命名,彰显儒业;二则,似与吴位胜驻守宋金之间临时分界线洙水、泗水一带时得子有关。
    吴洙、吴泗,未得承继父业,在思贤乡陶家池村过着耕读生活。时在南宋晚期。
    吴洙单传吴槜荣,吴泗单传吴槜华。嘉兴古称槜李,所以两人名中皆有一槜字。
    不知何故,槜荣、槜华堂弟兄二人同时绝传。
    这样,两家的香火传承,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本家晚辈。他们想到了远房侄子吴泽。吴泽是吴潜嫡孙,(系吴潜二房长孙)。吴潜家住德清县新市镇,南宋嘉定十年高中状元,声名鹊起;从地域来讲,德清虽然距陶家池一百余里,但确实是离得最近的本家了。因此槜荣、槜华两家想到让吴泽来立嗣,是情理中事。
    吴品奎老人讲的“刚到陶家池……老弟兄两个”中的“刚到陶家池”者指的应是吴泽。“老弟兄两个”,指的当是吴槜荣和吴槜华。
    (四)吴氏宗祠
    吴泽,是吴氏宗祠的建造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吴泽的前辈或后人,都不可能去建造祠堂。
    吴煜是陶家池吴氏始迁祖。由于堂兄吴曦叛国,使他蒙羞,内心的痛楚自不待言。不愿张扬,唯求平静。因此,他不会去做修宗祠续家譜之类的事情,宗祠与家譜,不得不触及已被“譜削”了的叔伯们和堂兄弟们。这等奇耻大辱,还是尽可能让儿孙们少知道些为好。他的儿孙们当然也不会忤逆他的意志,去干那些有违祖训的不孝之事。
    吴秫,吴泽次子。吴泽于元代初年,南下澉浦航海为业,长子吴禾同往,父子长住澉浦。家眷则未曾随同,由吴秫与吴森等留守。十几年后,老三吴森等迁居魏塘镇,故宅仅留吴秫一支。因此吴秫建祠修譜,似不可能。
    至于说明代吴文山、吴文祥二人,果真中举入仕,那么建祠修譜,或有可能。只是此二人家譜与县志均未记载,尚存悬疑。
    笔者认为,陶家池建祠修譜的人是吴泽。年代大约在淳祐(1241-1252)末、宝祐(1253-1258)初。而以1252年最为可能。
    淳祐十一年(1251年),吴潜拜相,他奉旨敇建的履斋书院衮绣堂落成于故乡德清县新市镇,宋理宗赐匾额。状元府第衮绣堂给吴家带来无尚荣耀。作为吴潜孙子的吴泽,深受鼓舞。其时他血气方刚,决意效法大宋开国以来祖祖辈辈们赤诚报国之精神。因此,他建宗祠修家譜,用“世代勋业”这一辉煌的家族史,鼓励自己及后辈们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祠内“义”字碑也为吴泽所立,字,即或是他手书。石碑上部作半园头形状,系沿袭宋代风格。至明代,改为平头倒肩,再后来为平头直肩,另加碑头。
    那时候,也正是吴泽“中武举”(4)的年代。这位当朝丞相吴潜的孙子、抗元阵亡烈士吴寔的儿子,决心为保卫大宋江山不遗余力。
    (五)“七十七世”
    少年吴泽落户陶家池。他从何而来?曰:从其父吴寔出生地德清县新市镇。或曰:从吴寔寄养地河南汝南县从祖吴坚家。或曰:从其父吴寔“水军上将”镇守地建康(今南京)龙湾。总之,吴泽必须告诉子孙,他们与原本陶家池吴氏同宗不同支,原本陶家池吴氏至七十七世无传。
    《义门吴氏譜》卷之三《宗枝图》序言曰:“汝南吴氏,本勾吴王裔,延陵君五十七代孙唐太常博士武陵生镒,镒生满,满生檉,檉生天合、天全。”
    延陵君,即吴季札,系吴太伯一十九世孙。吴姓以太伯为开氏世祖,有子早夭,血脉无传,故吴姓又尊延陵季子即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为始祖神。吴姓各支族譜,大多称出自吴季札之后,《义门吴氏譜》也不例外。季札仁德谦和,至贤至圣,曾被后世奉为“至德第三人”。
《义门吴氏譜》载延陵君吴季札五十七代孙吴武陵之后宗枝图:(为了清晰起见,只录槜荣、槜华直系,旁系从略)武陵>镒>满>檉>天全>璋>廷祚>元扆>守严>承嗣>世勋>用効>革>(次子)祈>璘>抡>煜>龙>位胜>诛、泗>槜荣、槜华。两家绝传后由吴革长房一枝传下吴泽立嗣。这一枝如下;革>(长子)祐>玐>掟>望>衢>柔胜>潜>寔>泽。
    从吴季札到吴泽上一辈,正好是七十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