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余与高丽、百济与吴夫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ok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9 23:17:49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民族性情如此相同,立国之后的国家命运相似,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以上是本人个人认为的,请大家指正。 再谈夫概与夫余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左丘明以及他的门客们。也有人认为吴起在里面也加入了很多内容,有的学者直接断言《左传》的作者就是吴起。毕竟《左传》是在北中国地域吴起那个年代成书的。 在早期的古书中,只有《左传》中称夫概为夫概王。夫概在吴楚争霸之后私自回国曾经自立为王,虽然之后被阖阊赶走。但称之为夫概王也不为过。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夫概的褒扬,这也说明了《左传》的作者群中应该有夫概的后人,或者是吴起对夫概的认可,或者吴起也许就是夫概的后代。 即使退一步讲,起码也可以说明一点:夫概的后人在流散之后,是向北发展的,是分布在北中国地域。从另外一点来看,也可以认定这一点:那就是,夫差那一支的后代流散在徽州一带(包括婺源),基本上是在南中国地域发展。那么夫概的后人在吴国的那部分,就不大可能也向南发展,毕竟这吴国王室的这两房人家在争夺统治权的过程中有过芥,在当时不大可能走在一起。而且,通过亲戚之间的消息传递,知道夫概的后人在北方有存在,所以这部分夫概后人必定会往夫差一支的相反的方向,向北方而去。(这有点象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苏区失败后,知道了陕北还有红军,就拼着命、绕着圈子,也要到陕北去。) 所以夫概在后人在北方,是可以基本认定。这批王室人员由于不甘被奴役(这与夫概的个性相似,不甘在下,总想出头,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带着在当时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军事技术,到北部蛮荒地带----没有人奴役他们的地带,聚集当地土著,成为一个部族,进而发展成一个国家,并向中原地区显现出力量,这是符合逻辑的。 当时没有人奴役他们的并且较适合生存的地带,最靠近文明地区的,只有燕国北部的蛮荒一带。 当时愿意到蛮荒地带的贵族群体,也只有吴国王室成员。因为从历史上看,那个时期,被消灭的文明大国,只有吴国,而且,在各国贵族中,最具有独立开拓精神的,也是吴国。重要的一点,上贴己说过,历史明确记载,正是在战国时期,燕国北部地域出现了夫余这一部族(另外还有乌桓这一部族),并发展成高句丽与百济。 在这些部族的早期记载或者叫传说中,都是由于王位继承问题而开拓立国的。无论准确与否,在族人的记忆中,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变化的传说中,基本的内涵都是让位。上次我到徽州石潭去参观叙伦堂,当地农民没有看过史书,但在交谈中,他们至少还知道世代相传的故事:当初,哥哥把王位让给了弟弟,然后哥哥到我们石潭来了,之后,吴姓就是我们石潭走出去的。在历史长河中,传说会有变动,但基本内核不会变。在夫余族的传说,也完全可以看到吴国的身影。 所以说,夫概家族与夫余族以及高句丽、百济有密切关系,这也是符合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