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故事2—至德西来话泰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陈国柱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9 21:37:42  文章录入:陈国柱  责任编辑:gohwu
 
锡而不是到别的地方,可能有氏族联系的因素。泰伯断发纹身,表示自己己脱离周族,彻底放弃了继承权。三是当时泰伯要在中华大地上寻找一块安身立命之地,并进行长远发展,也确实不易。长江以北是殷的统治地盘,殷、周有矛盾,泰伯不会到殷人统治区去;长江以南是苗、越等民族,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当时在中华大地上有数以千计的“方国”,直到周武王灭殷时,还和“八百诸侯”会盟;至于西北地区的戎狄,更是经常侵扰周族,周人避之犹恐不及。而太湖流域的无锡一带呢﹖这里在原始社会末期文明程度原本不低,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发达地区之一,后来由于遭受洪水侵袭,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成为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泰伯来到这里,正可以开拓经营,进行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当时落后的交通条件下,泰伯迁吴是否有可能﹖答案是肯定的。翻阅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周族历史上曾有过两次较大的迁移。第一次是公刘从戎狄之地的甘肃庆阳迁移到豳今陕西彬县,第二次是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两次迁移,都是带着整个部族,跋山涉水长途迁徙。周人因曾和戎狄游牧民族相处,长途迁徙对他们来说不算困难。泰伯作为古公之子,可能也经历了从豳到周原的迁徒,从中获得了长途迁移的经验。 勾吴的最初疆域 泰伯到梅里,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句吴”亦作勾吴。他还在这里筑城,该城周长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后来,勾吴成为这个国家的国号,这是继承了原始社会氏族酋长名兼作氏族名的遗风。泰伯所筑之城,叫勾吴城,后来也叫“故吴城”。勾和故乃一音之转。 泰伯为什么要给自己起名叫“句吴”﹖“句吴”的最初疆域是有多大﹖ 泰伯自称句吴,并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具有特定的含义,其意思就是“干鱼”或“鱼干”。古代的语言文字很不规范,加上方言的因素,一字多种写法很为普遍。“句”和“工”、“攻”、“干”可通,乃一字多形。句吴即干吴,后世也称吴为干。如《庄子·刻意》:“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释文》引司马彪云:“干,吴也。”《淮南子·原道训》:“干越生葛纬。”高诱注:“干,吴也。”《吕氏春秋·疑似》:“相剑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吴干”即“干吴”的倒写。此类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而干吴即“干鱼”或“鱼干”之意。吴是鱼族的一个分支,金文的吴都写弓魚、弓魚等,即鱼;水神天吴的图案原来是鱼;吴、鱼同音,泰伯等周族人读吴作yu,吴常写作余、禺等,如余皇大舟即吴王大舟,禺邗王即吴干王,而当地土著居民用方言读吴则如“鱼”无锡人、“河”苏州人。泰伯之所以起这个名号,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弓鱼,弓鱼、即干鱼或鱼干的意思。据《吴越春秋》载,吴人间泰伯:为什么要起“勾吴”这个名号﹖泰伯回答说:“自己是因为长兄的缘故才做了这个国家的首领,但是我没有后代。真正应该受封的是吴仲仲雍。所以,我自号勾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比方吗﹖”原来,泰伯起这个名号,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忘故土,二是因绝嗣而把自己比作干鱼,预示着将把吴国君位传给仲雍。 泰伯在梅里安顿下来以后,周围的土著居民都很钦佩他,有一千多家归附于他。这“一千多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千多户人家,而是一千多个氏族,也许相当于一千多个自然村。 关于勾吴的最初疆域,《吴越春秋》载:“……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西北隅,名曰故吴”。泰伯在梅里所筑的周长三里二百步的小城,是勾吴的“王城”。至于“外郭三百余里”,汉以前一里约合现在415,8米,则三百余里约为125公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外郭”并不是后世所谓外城,而是以山、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