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源流、分布、谱牒、文物、人物小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5 9:52:51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迁居三明三元(死后葬三元里,土名馆前后大窠头)。后晋开运二年(945年),赵匡胤起兵灭周建立宋朝。原居三明三元的吴八郎之子吴念一为宋银青光禄大夫。吴念一告老后,迁居沙屯(现梅列区列西)龙谷遂家(现列西龙岗片);为列西吴氏开发始祖。据《列西吴氏族谱》的“疆域图记”载:“梅列水西距沙城五十里许,一水如带;上接诸邑以流之派,下通十闽首府之潮。基布星罗约千余户,平来龙远自汀归发迹,近从紫云台振起太祖奔腾数十里,逶迤起伏百垓岭顿起星辰;棘咽过脉分为两枝:一枝由纱帽峰自北南转身西兑,穿田涌起大阜王字人首卸下平,基座震颜祖,是为封侯、富华、仁义三坊之基。一枝由凉伞峰自南趋北转身乾亥,席卷铺舒展阳盂入首平,中取突巽已定向,是为龙谷坊之基。”至明代,吴念一的第十二世孙吴福禄有2个儿子:长子吴振宗迁居丕基仁义坊(现列西五四片),次子吴绍兴迁居延平。列西五四片的吴振宗一支后又分天、地两房分支。 五代十国时,延陵吴氏的吴宝从江西的南丰金斗窝迁居福建邵武。他共有5个儿子,其长、次子俱迁居宁化。据宁化安远《延陵吴氏族谱》载:吴宝的祖父吴宣城是四川阆州巫锡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随其父、四川节度使吴简举家迁居豫章。吴宣城有3个儿子:长子吴纶(吴宝的父亲)迁居江西南丰嘉禾驿李家庄,后又转迁祝家山里金斗窝。吴纶有10个儿子,其中第七子吴兴迁居建宁石塘。吴宣城的次子吴经原居江西抚州临川;他的裔孙吴念七郎为二房入宁化始祖。吴宣城第三子吴绍原居江西南丰嘉禾驿,后迁居祝家山金斗窝。北宋时,吴宝的裔孙吴开甲迁居宁化安远,吴开申移居清流石矶(其后裔于宋建炎年间迁居宁化横锁),吴开由移居归化(明溪)肠公岭(鳌坑、枫溪大洋塘、三溪、角岭)。据该谱载,其后又有第九十世吴义荣迁徙永安安砂、吴忠(火刀)迁徙建宁夏坊,第九一世吴礼云、吴礼明迁徙建宁,第九十三世吴应逊迁徙建宁里心,第九十四世吴登捷迁徙永安安砂、吴登梁迁徙泰宁等。 据明溪盖洋《吴氏房谱》载:吴宝的第九世孙吴文忠的后裔播迁将乐、沙县、尤溪等地;宋时,其第十三世孙吴福一宋时迁居明溪盖洋吴地。吴福一的裔孙吴显贵迁居永安。 后梁年间(907-932年),唐道州刺史吴宥(字承顺)自江西南丰转迁至宁化石壁,为闽粤吴氏始祖之一。 五代十国时,渤海吴氏后裔吴八十一郎(讳均),后梁乾化年间(911-915年)进士,光禄大夫,为避乱入闽。其6子中,除长子留居苏州梅里外,其余5子均迁徙延平(今南平)铁石;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转徙黄连镇(今宁化),次子吴伯琏居吴陂头,其余分居石壁、官坑、竹完等地。(见宁化(吴陂)《渤海吴氏族谱》)。 北宋庆元三年(1197年),吴宣城第三子吴绍的曾孙吴靖郎从江西南城迁居宁化塔下街。(见宁化中沙(何屋)《吴氏族谱》) 宋代,吴阎从将乐迁居明溪温庄;将乐涿边村的吴丰传裔孙吴祖儒迁居明溪夏阳地美溪边。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尤溪县水南吴乾一迁居蓬莱口(今大田卓坑里)。(大田《吴氏族谱》) 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吴庆率家从建宁东乡开山保石航迁居泰宁城西叶家窠。吴庆为泰宁吴氏始迁祖。 元末,原居福建南平王台的一支吴姓经将乐、泰宁迁入建宁城隍坊;建宁的另一支吴姓则是在明洪武中叶从江西南丰迁至建宁南门。两支吴姓后裔从城关、南门播迁本县上里、贤河等地。 元末明初(1353-1378年),原居清流县沙芜乡铁石灌尾村的吴衍二的长子吴天秦、次子天泰分别迁到永安梦溪(今罗坊乡)的左拔、吴坊村定居。罗坊吴姓第五世吴绍三后裔迁居永安小陶石丰、月山,吴绍四移居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