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小说 >> 正文
四、松山之败(2)
作者:李治亭    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7           
清兵攻击不成,便用牛车推运红衣大炮30门,从东西两面向明兵轰击,明兵炮营不甘示弱,奋力与之对射。战斗持续到傍晚,清兵被迫退却。清方承认此次战斗“失利”。

这是松山决战前的一次接触战。明七镇出动兵员约6万。又据明方报道,清骑兵2万,加上乳峰山上的步兵,总共约3万余人,但双方实际上投入的兵力并不多。故伤亡还不算严重。来自明兵前线的报告,说在阵上斩杀清兵首级只有20人,还生擒1人。明伤亡颇重,据洪承畴统计:阵亡738人,不同程度的轻重伤员793人,被击毙的马骡达657匹。据《明清史料》乙编第4本,311页,“蓟辽督师洪承畴揭帖”统计。清将济尔哈朗称:斩首明兵2 000级,《清太宗实录》,卷55,29页。与事实不尽相符。但明兵处于进攻一方,又是在山下“从下仰攻,最难着力”,同时还受清炮火攻击,其伤亡肯定要大于清兵。

战斗结束后,洪承畴将有功人员向朝廷呈报。他把吴三桂列为首功,称颂说:“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他请求给予加升一级。三桂此次斩首清兵10级,内有头目1人,居各镇第一,获战利品也不少。部下伤亡也比起其他各镇较轻,计阵亡38人,重伤38人,轻伤48人,营马被射毙较多,达134匹。比较之下,三桂战功还是显著的。《明清史料》乙编第4本,312页。

松山东西石门之战,明兵以较大的代价获取小胜,并没有达到解锦州之围的目的。洪承畴意识到恶战还在后头,他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明清史料》乙编第4本,312页。

主帅洪承畴决心如此之大,可他所信赖的吴三桂竟在即将爆发的决战中当了逃兵……

洪承畴原主“持久之策”,即“且战且守”,稳扎稳打,拖住清兵,使其欲战不能,粮饷不继,逼它“自困”,然后明兵一鼓而击败。但主管军事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以旷日持久,靡费粮饷为由,力主速战速决,竟责备他出关“用师年余,费粮饷数十万,而锦围未解,内地又困”,怎能对得起皇上的信赖与朝中文武重望!《国榷》,卷97,5898~5899页。不仅如此,他还极力说服崇祯皇帝支持他的战略,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同时,他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出关赞画”军事,督促洪与清兵决战。承畴无奈,被迫放弃自己的方略,于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正式誓师援锦,二十八日进兵,次日,抵松山城《国榷》,卷97,5901页。,统八镇大军倾注于松山“孤危之地”《国榷》,卷97,5899页、5908页。。自八月二日,洪承畴乘明兵锐气,连连发动进攻。宣府总兵杨国柱战死,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替。这些进攻虽然“未能奏凯”,已给清军造成重大压力,并使它在小规模的战斗中失利。《明清史料》乙编第4本,327页。战场形势的发展,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迫在眉睫。

清太宗正为清军连续受挫而焦急,及至得到洪承畴率大军援锦的消息,心急如焚,便倾国中之兵,亲临前线指挥。疾驰六昼夜,于七月十九日到达松山附近的戚家堡。他察看地势后,当机立断,指挥精兵从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一线下营,并指令将士就地挖壕,仅一天工夫,就掘壕三重,每道壕深八尺,宽丈余,“断绝松山要路”,顿时切断了明军饷道,将明八镇兵围于松山城附近。《明清史料》乙编第4本,327页。清太宗为防明兵突围逃脱,派兵围杏山,使明溃兵不得入城。自塔山南至海边,北至山岭,以及宁远北的连山,“一切去路,俱遣兵邀截,又分兵各路截守”《清太宗实录》,卷57,31页。。清太宗这一番部署,已把明军置于全歼的绝境。

洪承畴发现清兵掘壕断饷道,颇感惊慌,当天(十九日)晚上,召集各镇总兵官紧急会商破敌之策。最后,决定明天与清兵交战,以突破其围困。

二十日,各镇兵一齐出动,与清兵大战,激战一天,胜负未分,明兵仍然没有闯出包围。

二十一日,各镇步骑兵再次发动进攻。但是,清兵拼命拦截,明兵“终不能闯壕”。《明清史料》乙编第4本,327页。

当时,明兵只携三日行粮,眼见饷道被断,粮食吃尽,人心惶惶。在这种紧迫的形势下,洪承畴别无选择,只有同清兵速战,才能摆脱困境。八月二十一日晚,他召集八大将,决定作战方略,要求他们:“各敕励本部力斗,予身执桴鼓以从事,解围在此一举。”但诸将忧虑粮饷不足,主张暂回宁远补充给养,以图再战。议论纷纷,未有结果。兵部尚书陈新甲派来的心腹张若麒支持诸将回宁远取粮饷的意见。这实际上是撤军,“大敌当前,岂有退师就饷之理”!一下子便涣散了将士的斗志。洪承畴深知闯出包围实非易事,但还是鼓励说:“虽粮尽被围,应明告吏卒:守亦死,不战亦死,如战或可死中求生,不佞决意孤注,明日望诸君悉力。”《国榷》,卷97,5904页,参见《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5,1488页。

会议结束时,天已经黑了。洪承畴把诸将送走,各自回营作突围的准备。

 

分享到: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