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凛冽的寒冬中昂首不败的菊花,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的菊花。吴继籛轻扶鲜艳怒放的花儿,为祖国的沦丧深深地叹息。
福州的东端有一座海拔925米高的山叫鼓山。山上有一座名为涌泉寺的寺院,这是一座日本名僧空海在九世纪曾经到过的古刹。1908年,吴继籛向该寺院所赠送的石柱上面刻着这样两句对联: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所得半是青松半白云"
意思是说: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与我无关,谁知道几经桑田又几经沧海。我的心中只有青松和白云,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有一天,吴继籛把一个算命先生请到家中。吴继籛走在池塘边,想到一旦清政府灭亡,吴家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这样想着,越想越不是滋味。他闭上了眼睛,于是,眼前一会儿出现了蓝色的大海,一会儿又变成白云在空中漫舞。可以想象得出他找来算命先生就好像是在濒临死亡的人床前做祷告一样,只是为了寻求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而已。那个算命先生就是曾为父亲维贞公选墓址和测风水的人。他做了这样的预言:
"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家里会出现一个非比寻常的天才。"
清皇朝在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而灭亡。这时曾经一度合作过的朋友们相继背离了吴继籛,吴继籛背上了巨额的债务。
中华民国政府对盐业的经销制度进行了改革。当时掌管盐业的官吏与盐商之间收授贿赂早已成了半公开的秘密。民国政府为了切断腐败的根源,对盐业从制造、运输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展开了严厉的取缔。民国三年的1914年,针对未取得盐务署许可的"私盐",出台了处以重罪的法律。吴继籛在民国政府里,担任过福建省盐务署的主任顾问,但是,到1930年,他失去了在福州的房产,不得已离开那儿。
半野轩这个曾经的桃源之地,在清政府灭亡后,也像昙花一样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在这种景况下,吴继籛还是顽强地活着,直到1954年80岁时才告别人世。他的墓就座落在福州郊外的白龙山上。
在离开半野轩前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吴继籛收到了一封信。看完这封信,他喜出望外,并自豪地向周围的人夸耀,算命先生曾经说过的预言终究变成现实了。原来是他得知了早就移居到北京的弟弟吴毅的孩子的事情。这孩子就是吴泉,即吴清源。虽然他当时年纪不过十二、三岁,却已经在围棋界展露出过人的才华。北京的报纸刊登了介绍吴清源的报道,称他是"天才少年",一时间轰动了整个北京城。
在吴继籛的脑海里,有好几次浮现出算命先生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
"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家里会出一个非比寻常的天才。"
吴家又是书香门第。
吴家历代继承人都精通中国古籍,擅长吟诗作画。散布在中国各地的、为数众多的吴姓家族中,这一支被称作福州族系。根据《吴氏家谱》的记载,这一脉族系可以追溯到浙江省崇德。崇德附近有一个叫石门的地方,所以吴家好像又叫"石门吴家"。
19世纪的前半叶,出了一位名叫吴渶的人,是吴清源的曾祖父。他最先从石门移居到福州,是福州族系的先祖。他的出生及死亡年月不祥。吴渶通过科举考试后成了一名学官。来福州是1825年以后的事情。这个时期,正值英国人强行在中国进行鸦片交易,大清帝国受到侵蚀、加速走向衰落的时期。
1825年,吴渶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后,到福建省北部的松溪及该省南部的漳浦和诏安等地的学校任职,不久晋升为"漳州府学"的教授(清代学官中最高的一级--译者注)。漳州是位于福州西南约二百四十公里外的一个城镇。在吴家,大家尊称他作启南公。
吴家的家谱图《吴氏家谱》一直追溯到了古代中国的殷王朝时代,从吴姓的来历开始记起,非常有意思。
撰写这份家谱的是生活在美国的吴翀和他居住在北京的弟弟吴硕。他们是吴清源的堂弟。吴翀在美国圣地亚哥市区北部的高级渡假村购置了住宅,并在那里生活。他于1919年出生于福州,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化学后,1947年来到美国后在密执根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生物化学,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就留在母校密执根大学执教,是大学教授,1987年退休。
《吴氏家谱》是1990年后半年,吴翀移居到加利福尼亚以后开始着手编写的。吴翀谈到过编写这本家谱的经过,他说:
"我手里有一份吴家族系图,是很早以前传下来的,还有其他一些手写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吴家祖上流传下来的私人东西,不便展示给外人看。我的亲戚散居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我设法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大约跟上百个亲戚通过书信,经过书信往来确认相关内容,最后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家谱的编写工作。"
与此同时,吴硕也在北京做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他到北京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地搜集《石门县志》等古代文献,查找相关资料,协助其哥哥编写家谱。1997年,完成了中、英文版本的《吴氏家谱》的编写工作,装订成册后,送到了世界各地的亲戚手中。
当我告诉吴翀我要写以吴清源及其兄弟的一生为主要内容的这本书的时候,吴翀很爽快地答应我可以参考这本家谱,而且还特意为我复印了中文的古代史料。我在本书中写到的有关吴清源的祖父吴维贞和伯父吴继籛的内容均出自这些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