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等紧紧包围。建武六年(30)二月吴汉攻破朐城,斩杀董宪,扫平了东方,随后班师回到洛阳。
4.驰骋疆场
建武六年(30)夏,光武帝刘秀令吴汉屯兵长安,让盖延等讨伐隗嚣。隗嚣,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名士,地方势力的首领,曾帮助刘秀讨伐过赤眉军。后刘秀曾令隗嚣讨伐在成都割据称帝的公孙述,但隗嚣拒不从命,所以刘秀便派兵征讨隗嚣。盖延军与隗嚣军交战年余,互有胜负,双方呈相持状态。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率吴汉等亲征隗嚣,将隗嚣包围于西城(今陕西西康西北)。
建武十一年(33)春,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讨伐公孙述,破荆门,入江关(今四川奉节长江北岸赤甲山上),屯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北)。次年春天,吴汉率军沿江而上,大破公孙述部将魏党,包围武阳城。公孙述派女婿史兴率兵五千救武阳,吴汉乘史兴军远来未稳,攻而胜之,四周郡县见大势已去,遂投降吴汉。吴汉军乘胜攻占广都,武阳以东各县皆降,此后吴汉又率大军二万余人进攻成都。光武帝刘秀闻广都捷报,告诫吴汉坚守广都,另派军四处扰敌,待敌力疲后再攻成都。但频频取胜的吴汉无法容忍等待,欲一举拿下成都,遂自带万余人在离成都十余里的江北扎营,令部将刘尚在江南扎营,两营隔江相距二十余里,江上架浮桥相连。刘秀接到报告后大惊,斥责吴汉"临事勃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若敌兵分而击之,必败无疑,令其"急引兵还广都"。刘秀的诏书未到,公孙述已派大将谢丰、袁吉领兵十万,分二十营,向吴汉发动了进攻。双方经过一场恶战,吴汉深知不可轻率对敌,即留刘尚守营与公孙述对峙,自己引兵回广都为其后援。吴汉回到广都,见到刘秀诏书,乃写自责状请罪,刘秀不计其过,反以诏书安慰之。从此,吴汉按照刘秀的方略,不主动攻成都,而是在广都、成都之间四处扰敌,与公孙述连战八场,皆胜,消灭了公孙述的有生力量,双方军力对比发生了有利变化后,吴汉引兵将公孙述包围在成都城中,公孙述亲自领兵数万出城迎战吴汉,双方一场混战,公孙述被吴汉部将高午一枪刺于马下当即身亡,公孙述军大败。第二天,成都守军群龙无首,开门出降。吴汉派人将公孙述的首级飞报洛阳。随后,吴汉大军驻屯成都,一面继续剿灭公孙述的残余势力,一面弹压地方,安慰百姓,设置地方政府。直到建武十三年(37)正月,吴汉才领兵顺江而下,撤军回京。大军路过宛城时,光武帝刘秀特别下诏,赐吴汉谷二万斛,令其回家祭祖,荣耀门庭。
建武十八年(42),征南大将军岑彭的原护军、新任蜀郡守将史歆,占据成都发动叛乱。光武帝因史歆在岑彭手下屡经疆场,颇懂兵法方略,故特令吴汉率刘尚等再次率兵入蜀平叛。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吴汉等诛杀史歆,再次勘定蜀郡。
早在建武五年(29),安定三水(今宁夏固原东北)人卢芳,自称为汉武帝曾孙刘文伯,勾结匈奴贵族,占据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等五郡割据称帝。建武九年(33)夏天,吴汉率兵进攻卢芳,在高柳(今山西阳高)被卢芳部将贾览打败。次年春,吴汉又率捕虏大将军王霸等五员大将,进攻高柳,匈奴贵族派骑兵增援贾览,吴汉等奋力拼杀,方才将匈奴骑兵杀退。建武十五年(39)二月,吴汉再次率扬武将军马成、捕虏将军马武等北击匈奴。因当时东汉初立,尚无实力击败匈奴,匈奴骑兵又经常骚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故吴汉等将雁门、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上谷三郡的官兵百姓六万余人迁到代郡常山关、上谷郡、居庸关以东安置,以躲避匈奴的骚扰,安定了他们的生活。
战场上的一番苦战,使吴汉屡立战功,光耀门庭。
5.光耀门庭
吴汉沉稳干练,每次跟随光武帝刘秀出征,总是恭恭敬敬地侧身而立,等待着光武帝的命令。每当战局不利,诸将惊惶失措时,总是镇定自若的整修军械,言谈自如地激励着官兵们奋战。危急时刻,光武帝刘秀常派人察看吴汉在干什么,来人如实禀报后,刘秀即感叹地说"吴公善解人意,威重勇猛如同一敌国"。每次领兵出征,早上接到命令,当天就带兵上路,从没有因整顿行装而超过一天的时候。在朝廷议事,吴汉总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平时举止庄重,行为规范,严于律己。一次吴汉出征打仗,其妻在家置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说"军队出征在外,军需常常不足,你为什么还要在家里置买田产,扰乱前方将士的军心?"遂将妻子购置的田产全部分给自已本家和妻子家族的兄弟们。吴汉的住宅,不起府第,只稍稍修饰一下里宅,以求住得舒适又不炫耀气派。他的妻子先他而死,他也只如平民百姓一样,小坟薄葬不建祠堂。建武二十年(44)吴汉病重,光武帝刘秀亲临吴宅探视。刘秀问他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话,他说"我愚昧无知,惟有愿陛下您不要忘记谨慎治国而已!"吴汉死后,朝臣议其谥号为"武"字,光武帝刘秀不同意,亲自赐其谥号为"忠侯",并下诏志哀追悼吴汉,诏令吴汉的葬礼仿照西汉昭帝时的辅命大臣、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的规格,以兵车为灵车,让皇宫禁卫军五小长尉和武装士兵护送灵柩。葬礼的隆重,皇帝的尊宠,使吴氏家族荣耀超群,为世人羡慕。明帝时,追念前世功臣,在南宫的云台上画了二十八位功勋卓著的将帅画像,称"云台二十八将",吴汉排名第三,是东汉朝廷正式确立的开国元勋。
吴汉死后,长子吴成继承其侯爵,后因处事不规,为家奴所杀。建武二十八年(52),光武帝仿照西汉的推恩令,将吴汉的侯国一分为三,封吴成之子吴旦为濯阳侯(辖域在今河南遂平县),以供奉吴汉之祀;吴旦弟吴盱为筑阳侯(辖域在河南今县);吴成弟吴国为新蔡侯(辖域在今河南今县)。吴旦死后无子,侯国除去。章帝建初八年(83),改封吴盱为平春侯(辖域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北),以续奉吴汉之祀。吴盱死后,其子吴胜继承侯爵奉祀。东汉末年,吴胜次子吴允承受封奉祀侯,迁居吴郡(今江苏苏州),主持吴姓始祖太伯庙祀。
跟随吴汉东征西杀的还有他的哥哥将军吴尉,吴尉后战死疆场,他的儿子吴彤被封为安阳侯(辖域在今河南正阳县西南)。光武帝刘秀感念吴汉的功勋,又加封吴汉的弟弟吴翕为褒亲侯,吴演为大将军。吴汉家族,一门五侯国。东汉一朝先后有吴汉、吴翕、吴彤、吴成、吴国、吴安国、吴旦、吴盱、吴宣、吴胜、吴允承等十一人封侯,另有吴尉、吴演官拜将军,可谓荣极一时。
拜爵封侯,是封建时代在皇权主义影响下上升中的农民所期望的归宿。吴汉由一名贫苦农民、小官吏、小商人而官居大司马,拜爵封侯,贵极一时,成为不少农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至魏晋隋唐时期,吴芮家族经壮大分化,先后分衍出钱塘吴氏、江阴吴氏、武昌吴氏、山阴吴氏、鄱阳吴氏、休宁吴氏、蓝湖吴氏等众多吴姓支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