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书籍 >> 社科 >> 正文
第一章 根深叶茂--吴姓起源及家族概说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6         ★★★
以吴国王室最为显赫。这个分别以太伯和仲雍为开氏、传代始祖的大家族一波三折,演绎了一出两度让王的悲喜剧。当年太伯、仲雍为遂太王古公传位于圣孙的宿愿,一逃再逃,避居吴地。此后太伯无出,仲雍继位,传至曾孙周章正式封吴,其后嗣绵绵不绝,到仲雍十五代孙寿梦时正式称王。寿梦锐意改革,发奋图强,历经数十年,终于建成了威震东南、兵强国富的泱泱大国。吴王寿梦有子五人,以四子季札最优,生前有意让其继承大统,但季札却像开氏始祖一样避拒出逃,迫使吴国王位继承一改父子世袭为兄终弟及,结果导致了王室内部的一场兄弟相残的悲剧。季札出逃,三兄余昧之子僚继承王位,引起长兄诸樊之子公子光的嫉妒与不满,于是公子光招贤纳士,暗结党羽,刺杀王僚,谋得王位,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吴王阖庐。阖庐弑君自立极不光彩,但他本人却颇具雄才大略,上台后求才若渴,重用贤能,整饬朝纲,发展生产,加强武备,使吴国声威大震,令天下刮目相看。但继位的吴王夫差却胸无城府,目光短浅,又亲近小人,远离贤才,虽于夫椒大败越军,但却养虎遗患,给了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仇机会,最后兵败被擒。延续五百余年的吴国最终成了历史的回忆。

吴国的动荡造成了吴姓分支较大范围的流布。在吴国灭亡之前其分支流布的主要情况是:一,吴王僚的两个同母弟弟盖余和烛庸曾于公元前514年奉命出兵攻楚,却被楚国断了后路。恰在此时,他们听到了国内公子光弑君自立的消息,为避杀身之祸,分别弃军逃到徐国和钟吴,后又逃到楚国,最终被楚国安置在养邑(今河南沈丘一带)。从此,吴王余昧的两房后裔从江苏迁居河南,并以两公子的名字盖余、烛庸为氏;二是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在公子光弑君自立时因年幼幸免于难,流落他乡,长大成人后据说有万夫不当之勇,夫差继位之初,曾请其回国参政。庆忌忧国忧民,多次犯颜直谏,但夫差越来越听不进忠言。庆忌见吴国大势已去,便举家迁到艾地(今江西修水西百里龙岗坪一带),后又迁到楚国。不久,庆忌在楚国听说越王勾践准备进攻吴国,遂赶回吴国要求夫差杀掉奸臣太宰豁等人,以便与越国讲和,但夫差仍听不进庆忌的忠告。庆忌谋国不成,最后反被奸臣所害。其后裔遂留居楚国,并以名为氏,成为姬姓吴氏的又一分支--庆忌氏;三是吴王阖庐之弟夫概当年曾与阖庐一起攻楚,当阖庐攻人并留驻郢都时,夫盖私自领兵回吴自立为吴王,后被阖庐回师击败,逃奔楚国,被楚平王封于棠溪(今河南遂平县一带),后裔以地为氏,改称棠溪氏。其留在吴国的后裔改姓夫余氏(意为夫概家族剩余之人)。后夫。余氏有部分人迁往朝鲜,遂衍成朝鲜大姓,朝鲜百济王室即为夫余氏,很有可能就是夫盖的后裔;四是寿梦幼子厥由曾因吴楚之战吴国败绩而受派前往楚营犒劳军队,被楚王逮捕,当楚王准备将其杀死以祭军鼓时,遭到了厥由的严厉驳斥。后来楚王虽然没有杀他,却在回兵时将他带回了楚国。此后,厥由便流亡于楚国,娶妻生子。后裔以名为氏,姓厥由氏,成为吴氏在楚国的又一分支。

吴国的灭亡,使吴姓子孙失去了家园,为求生存,他们纷纷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探索之路,这虽然出于无奈,但对于吴姓宗族的发展而言,这次大迁徙却使吴姓族人得以走出东南一隅,由此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全世界。大体可分为两大支,一是吴王夫差的后代。太子吴鸿被越人流放到江西婺源,成为今日江西吴姓最古老的一支,后来又分衍出鄱阳、阳山下、浮梁、余干、乐平、安仁、迸贤等吴氏分支;夫差的另一部分家室逃到安徽歙县,后裔发展成为吴姓中的重要一支--歙州吴氏,歙州吴氏后又分衍出江西南昌吴氏、德兴建节吴氏等分支;一是延陵季子的后代。季札的家族在国破家亡后或离开勾吴,或坚守故土,隐居山林。季札五子中长子吴常早逝,长孙吴濮婪携母顾氏和妻子仇氏逃奔洞庭湖里东武山下,改姓濮氏,世居荒山野岭,渔樵耕读,不为外界所知。这样过了四十多代,到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才恢复吴姓。季札次子吴征生国破家亡时只身逃往产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为妻,生一子,名启蕃,意为复兴吴国艺鼓。可惜征生一生复兴无望,最后客死他乡,葬在葵丘(今山东临淄)。是征生死后,其子吴启蕃投奔鲁国,官居相国,娶鲁国贵族叔孙氏之女为葵,遂居曲阜,死后亦葬于此。启蕃子吴诩弃政学文,就读于颜高门下,有名于时。吴诩娶田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吴暨一支后裔散居齐鲁间,次子炅售生三子,其中吴庸因卷入鲁国政争,失败后逃亡到晋国,死后葬在山西翼城。由此,吴征生的后裔有一支由山东迁到了山西。吴庸在山西生了两个儿子:吴勾余和吴勾禅,吴勾余死后葬在绛邑(今山西翼城东)。吴勾余生子厥由,与先祖季札的五弟同名,到吴厥由的儿子吴申时,家族又南迁楚,在楚国,吴申官居大司马之职,后来,吴申眼见楚国必亡,便辞去官职,举家渡过长江,隐居庐山,并生有二子:长日芮,次日莛。吴芮就是西汉初期赫赫有名的长沙王。据一些吴姓家谱记载,吴国灭亡后,季札的第三子吴重道来到洛阳,借助父亲的名望,留在周王室任职,其子孙相继世袭,后裔生活比较安定。在季札尚存的四位公子中,只有四子吴子玉一芰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的庙祀。吴子玉生子吴忠和吴恕,后代世居延凌,支脉昌盛发达,到宋元以后构成延陵吴氏的主干。

2.秦汉时期

历经战国数百年的动荡,到秦汉时期,吴氏宗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珞。随着吴芮、吴汉的称王封侯,吴氏开始重现昔日辉煌。这一时期吴姓三经广播于江西、湖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安徽等地。江西是吴姓较早到达的地方,自夫差失国吴鸿被流放江西后,吴姓即注入此地。

吴芮的受封则使吴姓进入湖南,在当地繁衍发展,由于系王室所封,也位显赫,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江浙地区本就是吴姓的发源地,既有留守当地的吴姓子孙,也有日后重返故土的吴姓支系,因而是吴姓聚居的地区;

福建、广东的吴姓主要源于随越人南下的吴姓族人,虽然人数并不多,但在当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河南、山东在战国时期即有吴姓活动,东汉以后,更是枝繁叶茂,成为吴姓重要聚居地;

安徽吴氏则是夫差的一部分家室流落至此,繁衍而成。

3.魏晋隋唐时期

经历秦汉时期的复兴,吴姓在魏晋隋唐七百余年间步入了宗族发展的兴盛期。

魏晋隋唐时期是中国门阀士族势力最为鼎盛的时期,门阀势力的兴盛,使人们对门第的重视达到空前程度。据《元和姓纂》、《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这一时期吴姓名门望族大量出现,形成了诸多有名的吴姓郡望,如濮阳郡、渤海郡、陈留郡、吴兴郡、汝南郡、长沙郡、武昌郡等等。相对而言,在隋唐以前,北方的濮阳、渤海、陈留等郡吴姓传统郡望宗族鼎盛,位列吴姓之首;而隋唐以后,由于北方战乱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吴兴、武昌、长沙等郡望发展势头猛增,大有取北方而代之之势。而吴姓此后的发展也仍然循着这一趋势,直至形成今天吴姓南强北弱的局势,实在系肇始于这一时期。南方如安徽、湖北、浙江、江苏、福建、四川等地吴姓的崛起,构成了此期吴姓发展的新乐章。

4.宋元明清时期

五代宋元以来,南方经济的长足发展,北方战乱的频繁,造成包括吴姓在内的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使这一时期呈现出北方吴姓

 

分享到: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