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拜祖访梅里
2006年9月23日,秋高气爽,我独自从湖北武汉市出发,乘长途客车,千里迢迢到江苏无锡市,转乘19路公汽来到梅里。进入“江南第一古镇”高大的楼门,我感受到了强烈浓厚的吴文化氛围,至德路、至德桥、梅里中学、泰伯酒等等。此次行程,我专程瞻仰吴姓始祖泰伯庙和泰伯陵。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俗称让王庙,有着3200年的历史,据说是泰伯生前居所。它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庙内大厅正中供奉着始祖泰伯的塑像,高4.5米,头戴冕冠,身着彩色帝王服饰,既威严又慈祥,令人肃然起敬。周围陈列着古住今来名人志士所题的匾,楹联、诗文等,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墨客,吴氏宗室子孙,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春秋儒家鼻祖大教育家孔子《论语·泰伯》篇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吴泰伯世家》赫然名列诸世家第一;东汉桓帝题“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北宗文学家范仲淹题诗“至德本无名,宣尼以此评。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清朝康熙御笔“至德无名”;乾隆御笔“三让高踪”;今台湾吴氏宗亲会题“让贤奔梅里泽成江南大地,至德化荆蛮功载千秋史册”;世界吴氏宗亲总会题“立碑记建牌坊平添无锡衣冠纪述前贤留证千秋至德,临太湖止梅里启迪江南文化功垂后世岂惟三让高风”。东、西两院中还有其他24位吴国帝王塑像,头戴冕冠,身着彩色帝王服饰,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泰伯陵又名皇陵、至德墓,距泰伯庙约十几里,位于梅里西南的鸿山。公元154年东汉桓帝下令兴建,以后历代都有修缮,可惜毁于战乱。公元1673年康熙重建。1983年江苏省和无锡市都拨专款按原貌修建一新。泰伯陵依山而建,沿中轴线自下而上,依次展开。古松参天,清雅而幽静,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壮观。是我所见的一座最大的皇家陵园。前面是一高大石砌陵门,上书“第一世家”四个大字,后面有“至德墓道”,再向里有一块四棱碑,左右两侧刻有两篇《泰伯墓碑记》。拾级而上,就到了泰伯墓,园形、青石砌成,占地约3亩,高约2米。墓前方竖立一青石碑,上面篆刻楷体 “泰伯墓”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在泰伯墓前,我虔诚地双手合掌,深深三鞠躬。
当天,我仔细参观了泰伯庙、泰伯陵,并阅读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资料,思绪万千。得知几千年来,吴泰伯“三让王”的美德早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泰伯至高无上的德行,赢得了江南人民一致的拥戴。泰伯在江南蛮夷修建了梅里城,建立了“句(gōu)吴”小国。泰伯死后,传位仲雍。仲雍死后又传给儿子……。据说泰伯生于正月初九,卒于三月初五。每年泰伯的生日,忌日、人们都要从四面八方涌来,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梅里自泰伯始,吴国有23个国君在此建都,历时520年。
公元前514年第24位国君吴王阖闾命伍子胥修筑了姑苏城后,才将吴国的都城由梅里迁到苏州。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兵伐越,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久身亡。临死前传位太子夫差,要他立誓报仇雪恨。三年后吴王夫差举兵进攻越国,越军大败。吴王夫差又北上争霸,几年中几次讨伐齐国。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又以武力压服了晋国,终于争到了霸主的地位,威风大振,盛极一时。谁知由于吴国狂妄自大,掉以轻心,却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越王勾践经过十年卧薪尝胆,修养生息,于公元前473年11月终于攻陷了吴国的都城苏州城。吴王夫差愧对列祖列宗,自刎身亡。他的儿子太子友被俘,新太子鸿遭流放。至此吴国25位国君,650年的光辉历史宣告结束。吴国宗室含恨忍痛,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为怀念故国,以国为氏,即改“姬”姓为“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姬姓吴氏。追根溯源,因泰伯为吴国的第一位国君,故尊他为吴姓始祖。
流连于江南第一古镇梅里,我再三回望泰伯庙和泰伯陵,顿时感慨万千:历史是无情的,同时也是公正的。始祖吴泰伯以仁义处世,三让天下,千秋传颂,万古流芳;暴君吴王夫差以武力治国,四处树敌,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抚今追昔,吴氏千秋史,启迪众子孙,发扬美德,谱写出新时代的吴姓之歌,为和谐大中华作贡献。
吴泰伯第104世孙女:吴志刚
2006年11月30日于武汉市名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