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樊让位:依样画葫芦却走了样
吴王梦寿做了二十五年国君,他有五个儿子,长子叫姬诸樊。吴王诸樊:姬遏,又名姬诸樊,姬梦寿长子,吴国受封第十七代国君。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在位13年。次姬馀祭。吴王姬馀祭:《左传》作戴吴,姬梦寿次子,吴国受封第十八代国君。公元前547年─公元前544年,在位14年。次姬馀眛。吴王姬馀昧:《左传》作夷末,姬梦寿三子,吴国受封第十九代国君。公元前543年─公元前527年,在为7年。四儿子叫姬季札,最小姬蹶由,蹶由是庶子。梦寿不知是突发奇想,还是受到乃祖太王的遗传,觉得四儿子季札最有才能,最有贤名。可能与他的要称霸一方的思想有关,想选一个才能卓越的继承人。也要学太王的做法,要把国君的位子传到季札的身上。中原的继承法是立嫡立长,他这种方法叫“立贤”,选取后代中最有才能的立为继承人。应该说这种方法最先进。但先进的方法也要有社会制度来配合才能适应。我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立嫡立长,只有到了清朝才采用立贤,为什么以前不实行这种方法呢?甚至像刘邦晋武帝宁可立傻子也不传位给有才能的人呢?因为社会条件不成熟。他们四兄弟都是一母所生,无所谓嫡庶,又不好废长立幼;老大老二老三又没有逃走。梦寿就立下遗言,叫他们兄弟一个一个地做国君,老大先做,老大死了老二接着做,这样依次做下去,最后传到季札的手里。他的设想也很美好,兄终弟及,总有一天会传到季札的身上。但是梦寿他太天真了,他没有想到时代已经不同了,他的时代离开太王的时代至少已经过了六百年了,他的儿子也不是太伯和仲雍了。结果不但没有像太王那样的如愿,反而让他的子孙遭受了血光之灾。
梦寿死了,老大诸樊倒是有太伯的遗风,就想一下子传给季札,一办好父亲的丧事,就脱下丧服,走下君位,要把位子让给季札。但季札说什么也不肯做国君,还搬出曹国子臧的故事来。子臧,是曹宣公之子。宣公与诸侯伐秦,死在军中,曹人使子臧迎丧,使公子负刍,与太子留守,负刍杀太子而自立,子臧见负刍已经做了国君,在宣公下葬以后,就准备出亡他国。当时愿意跟着他逃亡的国人很多。负刍就是曹成公,他感到害怕,向子臧告罪,请他留下来。子臧才回来。后晋侯文公会诸侯,把曹成公抓起来,送到周天子那里,要办他杀太子篡位的罪,准备立子臧为曹君。子臧说:“前记有之,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不肯为君,就出亡到了宋国,打消国人拥立他为君的念头。曹人多次向晋文公请求,放了他们的国君,晋文公说:“子臧返国,吾归尔君。”于是子臧返国,晋文公就把曹成公放回。子臧把国君的位子交给成公,成公做了国君,子臧才不出奔,曹国也就此安定下来。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诸樊见季札也心想做贤能的人,弄不好也会像曹国的子臧那样逃到邻国去,就只好算了。死前留下遗言,兄终弟及,最后传到季札,心想到那时你总没话说了吧?诸樊死了馀祭接下去,馀祭以后馀眛接班,前三个都按照梦寿的意愿一个个地老老实实地传下去,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前两个哥哥没有动脑筋想办法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严格地执行了父亲的遗言。这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原各国在那个年代里早已经开始了抢班夺权,用杀戮的手段杀兄杀侄甚至弑父来谋取君位。馀眛死了以后应该是传到季札做国君了,但这个季札就是不肯继承老三的位子,他趁着出使的机会逃跑了!说:“吾不受位,明矣。昔前君有命,已附子臧之义,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谩,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说得很明白,就是说我不接受国君的位子,已经是很明白的事情了,前次大哥要我做国君的时候,我已经借子臧的事情表白了,我追求的是洁身自好,高尚的名声,富贵对于我来说,好像是秋风吹过耳边一样。就逃到了延陵这个偏僻的地方躲起来了,抛下国内的继承问题不管,去追求他的名声去了。结果馀眛的儿子僚看到小叔不愿做国君,他就凭借乃父的余力,坐上了国君的大位,就是吴王僚,又称吴武王。吴武王:姬州於,又名姬僚。姬馀眛子,吴国受封第二十代国君。公元前526年─公元前515年,在位在位12年。被公子光刺杀。
梦寿的理想最终没有得到实现,中途变了卦,问题出在老四身上。这老四季札,在历史上都说他是一个贤人,把他捧得不得了,但他没有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做,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不说,引起了吴国内部的杀戮,至少他也是有责任的。这下老大的儿子公子姬光的心理就不平衡了!怎么说好了的,要一代代传下去,最后传到季札那里,现在老三的儿子做了国君。他凭什么做国君啊?季札做国君我没话说,既然季札不愿做国君,那我是老大的儿子,按照游戏规则,这国君的位子还是应该回到我的身上啊!其实他这样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这个问题提交现在的法庭去处理,我想,还是会判给他的。这梦寿一门心思要季札继承,但是他没有想到季札不愿继承的问题。如果想到了,他可能不会这样留下遗言了,或者规定,万一季札真的不愿做国君,第三代由谁来继承的问题。依着葫芦画瓢,结果画出了一个南瓜。季札为什么不愿做国君?看来只能用“人各有志”四个字来说明了。他老爹梦寿之所以选中他,要他继位,一觉得他比三个哥哥贤能,把国家交给他来打理,会使吴国更加强大,实现他称霸东南甚而称霸中原的理想。但梦寿对自己的儿子也是缺乏了解的。季札的愿望不在这里,他的理想是要做一个像孔子那样的论道的人。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其实也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