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大漠艺术丰碑--泾县吴作人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11:25:2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了文献中有关记载:麦积山石窟、佛寺肇始于公元4世刍的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龛窟代各有之在时间延续上要长于敦煌。吴作人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集上下一千三、四百年来的民族的优秀创造在一起,像这样一个宝藏,是世界稀的!"这次对炳灵寺和麦积山两大石窟的考察,与先前的西北之行相比,有了对印度阿旃陀石窟考察的研究的对比性参考,与第一次西部之行相比,吴作人对中国宗教艺术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他既感受到印度原始佛教的无穷魅力,也震撼于中国对佛教艺术的创新。这一年,吴作人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9月22日,吴作人的恩师,堪称中国现代绘画之父的徐悲鸿去世,为了纪念这位在中国绘画史上做出卓越成就的绘画大师,徐先生的东受禄街寓所成为纪念馆,周恩来亲题"悲鸿故居"的牌子。吴作人当仁不让地成为徐悲鸿纪念馆的第一任馆长。

吴作人追随徐悲鸿的艺术之路,除了是一个优秀的画家外,还是一位思想进步,诲人不倦的艺术教育家。为此,他也赢得了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赞誉,1954年,吴作人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是他四十多年艰苦奋斗的回报。他在多年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始终教诲学生既要发扬传统,又不可泥古不化,提倡"法由我变"的艺术创新之路,提倡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师造化,夺天工"。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对艺术的刻苦追求,顽强探索,为他积累下极其珍贵的艺术财富。"法由我变,艺为人生",是他由乃师徐悲鸿那里吸取的艺术宗旨,他始终以这一宗旨勉励学生并自励。在任教期间,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几乎每年都要偕夫人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旅行写生;采访安徽淠佛子岭水库工地;访问内蒙古草原,观赏蒙族同胞嘹亮的歌声和豪放的舞姿。1955年,吴作人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工作更加繁忙,但依然不能束缚他亲近自然与社会的脚步,当年,他又赴河南三门峡水库创作了油画《中流砥柱》,又到海滨城市大连、旅顺、青岛、北戴河写生,创作了《碧海青天》、《渔港帆影》等与西部迥然异趣的新作。1959年,又借为人民大会堂装饰宁夏厅之机再游甘肃,并由此创作了《红满园》、《迸发》等美术佳作。1951、1963年,吴作人又两度游览东北。观名迹,勤创作,保持艺术生命的长盛不衰,贯彻徐悲鸿师的教学思想,这是吴作人艺术创作的一段高峰期。

1958年,吴作人正式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更抖擞精神,按照一生积累的独特方式教育学生,为国家造就既有高尚道德,又有卓越技能的美术人才。

8.疾风劲草

1966年,由对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的批判,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场文化浩劫中,吴作人的事业陷人困厄。是年8月,一些号称"红卫兵"的人冲进吴作人的家,把他珍藏多年,视同生命的字画、书籍、文物及其他财物查抄一空,付之一炬。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吴作人自然也免不了被扣上诸如"反动学术权威"之类的帽子,以"走资派"、"牛鬼蛇神"的身份关进牛棚。

光阴在精神苦闷与煎熬中流逝,1969年岁末,六十一岁且身患重病的美院"头号黑帮"吴作人与其它的"反动学术权威"同事被"发配"到河磁县东陈村一五八四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从小家境的艰难和前半生为艺术的奔走,使他磨炼出一种坚韧的毅力和克服一切困难的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即便是在这艰难的岁月里,他除了为祖国命运的担忧外,自己始终保持了一种乐观的精神,把扫地的扫帚当笔,在大地上"画"出心中的彩图。1972年,中美恢复邦交。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为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接待人员从久已无人问津的中国美术馆仓库里找出了吴作人的一幅幸存下来的油画《芍药花》挂起来。为外交之需,已经被"破四旧"破坏掉的宾馆厅堂需要重新布置装点,经周恩来的努力,流放在外的吴作人、李可染等"黑画家"被调回北京,放下扫帚,重新拿起画笔,吴作人的待遇有所改观,但不久"批黑画"的政治风又把他打回美术馆扫地。吴作人在困厄中期待"曙色启东方"的日子。

9.友好使者

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吴作人和全国其余被打倒的艺术家一起迎来了第艺术的春天。落实政策后,吴作人恢复了中央美院院长职务及一切政治名誉和社会地位。连任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和第七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79年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和全国美代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全国美协副主席,1988年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美协主席。吴作人是幸运的,年近古稀又赶上了大好时光。他在与夫人一起争分夺秒地饱览祖国山川,在自然与文化中吸收艺术滋养的同时,以他的威望和国际声誉成为祖国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使者,往来于各国之间,以艺术的魅力架起了中外友好的桥梁。

1977年秋,《中国现代美术展览》在日本举行。受到日本东京华侨总会之邀,吴作人出席了在长崎唐人街的开幕式,此间,他得以与日本友好人士及美术爱好者交流艺术创作体验并游览了各地名胜古迹,

1980年10月,受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市长之邀,偕夫人萧淑芳参加其建市四百周年大庆。

1981年春,吴作人夫妇又应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邀请参加了在悉尼举行的中国明清绘画展开幕式。

1982年5月,吴作人应邀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大宫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他的参展作品《藏原放牧》获此次展览金奖。回首当年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获金奖,屈指半个世纪,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老者,不免感慨良多。会后由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夫妇邀请重游瑞士,复由萧淑芳的堂弟意大利籍画家、米兰国立美术学院教授萧勤邀请畅游米兰。尽情欣赏了圣玛丽亚教堂餐厅那举世闻名的达·芬奇的不朽之作--《最后的晚餐》。后又应伦敦出版商马克思威尔的邀请赴英,参加为《吴作人萧淑芳画选》出版举行的盛大招待会。这次英国之行,最使他兴奋的是得以与当年同游敦煌的李约瑟博士重逢,此时的李博士也已白发苍苍,老朋友相见,分外高兴。

1983年9月,吴作人又应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邀请,赴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艺术学院讲学,应聘为客座教授。这次美国之行,令吴作人难以忘怀的除了领略到珍藏在波士顿博物馆的唐代阎立本的真迹《历代帝王图》、《宋徽宗赵估临唐·张萱"捣练图"》等稀世珍宝外,还登上了著名的世贸大楼,而今,这座著名建筑已成永久的记忆。访问之余,吴作人又在华盛顿等地举办多次展览。之后,又赴加拿大各地讲学二十多次。1984年秋,吴作人伉俪二次东游扶桑。是年10月,应日中友好协会和《朝日新闻》联合邀请在东京举办《吴作人萧淑芳作品展》,10月10日.作品展正式开幕,日本百余位名画家及数百位社会名流嘉宾赶来出席,中国驻日大使宋之光、李清夫妇和吴作人夫妇一同剪彩,场面盛大。

1985年3月12日,法国政府正式授予吴作人"艺术文学最高勋章",这是法国文艺界的最高荣誉。吴作人自青年时期来到法国留学,后转到比利时,巴黎是他经常往来之地,他的巨大艺术成就为法国人所倾倒,授勋表达了法国人民对吴作人艺术成就的敬仰。同年5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吴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