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出身行伍叛将--辽东昊三桂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7 11:15:4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攻破了桂王所居的永昌(今云南保山县),逼迫桂王逃人缅甸。随后,吴三桂乘桂王出走,南明军群龙无首之际,收降了一部分南明变节部队。因吴三桂立功独大,清廷"诏三桂镇云南,命总管军民事。谕吏、兵二部,云南将吏听三桂黜陟",吴三桂以此而拥有独立的云南地方大权,为后来的分裂割据奠定了基础。

3.割据一方

顺治十七年,清廷户部因云南用兵每年岁饷九百余万,国家不堪重负,要求将满洲兵撤回京城,将汉兵裁减四成。吴三桂占有云贵地区,兵多将广,认为羽翼已丰满,渐有割据反叛之心,故以"三患二难"要挟清廷,不同意裁军。所谓"三患":一是李定国军,二是土司不服管辖,三是先后降将"尚未革心";所谓"二难":一是筹措军粮难,二是当地百姓不堪重负而逃亡,培植当地民力难。因而他认为不仅不能裁军,反而要求继续增兵扩军,以进剿南明余部,务必杀桂王以绝后患。清廷又被迫同意了吴三桂的要求。吴三桂心怀异志,图谋不轨,故借进军缅甸疯狂扩军,扩充实力:一是从云南征兵"数十佐领",以吴应麒、吴国贵为左右都统分统之;二是将向他投降的农民军余部组建十营,分别任将统领之;三是以增援进剿为名,增设四镇和四总兵。同时,他还让朝廷"颁敕印"招抚各部土司为其所用。然后他传檄缅甸,要求缅方主动献出桂王及其属从,与此同时集中兵力将李定国军逐出边境附近。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吴三桂终于以军事威胁为后盾,迫使缅方交出了桂王朱由榔及其妻、子。吴三桂将战绩报告清廷,"捷闻,诏进三桂亲王,并令兼辖贵州"。由是,吴三桂成为云贵地区真正的统治者。康熙元年(1662)四月,吴三桂绞杀了桂王朱由榔及其子,桂王母亲、妻子在押送京城的途中自杀。随后,吴三桂又围剿李定国军,李定国在猛腊病死。最后吴三桂招降了李定国子李嗣兴,南明政权灭亡。康熙二年,吴三桂为掩盖其扩军图谋,又借机平定了云南各部土司。至康熙五年,先后设立了平远、大定、黔西、威宁、开化、永定诸府。清廷接受洪承畴建议,以云贵初定,"请以三桂世镇云南"。"三桂後请敕云南都抚受节制,移总督驻贵阳,提督驻大理,据由榔所居五华山故宫为藩府,增华崇丽"。这样,云贵地区就成了吴三桂的独立王国。

吴三桂镇守云贵,进一步加快了分裂割据的步子,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和扩充自己实力的措施:

其一,扩大财源为"藩本",壮大经济实力。一是"假浚渠筑城为名,重榷关卡,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厚自封殖"。即假借兴修水利,修筑城池,设关征税。云贵地区盛产井盐、金铜矿产,吴三桂垄断了这些矿产的开采,加大税收征管,增加财力。二是公开走私贩卖违禁物品,如辽东、四川黄连、附子等,朝廷禁止私自交易。云贵地区则由官府保护私下交易,从中收取利润作为"藩本"。三是自康熙二年始,吴三桂以云南初定,要求朝廷准许他利用当地铜矿"开鼓铸",广造铜钱,通行各省,名日"西钱",从中渔利。四是结交西藏达赖喇嘛,与其在北胜州互市,以收税取利。五是将。藩本一贷诸富贾",从中取息。六是要挟中央"用财,户部不得稽迟。"通过聚敛钱财,为蓄养一支庞大的军队奠定了经济实力。

其二,网络异己,收买人心。主要措施,一是"权子母,斥其羡以饵士大夫之无籍者",用金钱财富诱使那些失意的士大夫为己所用。二是"择诸将子弟、四方宾客,与肆武备,谓之储将帅之选",即网络亲信,加以训练,为扩军准备带兵人才。

其三,利用职权,扩张军、政实力。一是"部兵,多李自成、张献忠百战之余,勇健善斗,以时训练",始终保持一支训练精良,善于作战的军队。二是"所辖文武将吏,选用自擅",培植一个忠于自己的军政官吏体系。二是"各省员缺,时亦承制除授,谓之'西选...。不断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各省中,以致出现了"西选之官遍天下"之说。四是"屡引朝官,各省将吏,用以白佐",即结交朝廷大臣,作为自己在中央的耳目和内应;串通各省将吏,引为自己的盟友,相互呼应。

其四,挑衅边疆苗、蛮等少数民族,"藉事用兵",扩军索饷。史载,"三桂诈称边寇,檄赴剿,比至,又称寇退,檄使还。藩属将吏士卒縻俸饷巨万.各省输税不足,征诸江南,岁两千余万。绌则连章人告,赢不复请稽查。"虽然这"两千余万,'中包括了尚之信在广东、耿仲明在福建的"藩饷"'但吴三桂占的份额最大。当时,"两千余万"相当于中央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可见其对中央的压力何等之大。

其五,"私割中甸界诸蕃屯牧,通商互市"。即私自划拨土地让西南少数民族屯牧,以"通商互市",为自己驯养军马,以为扩军备战之用。

此外,吴三桂还"籍沐天波庄田七百顷为藩庄",直接收取租税供自己挥霍享受。

吴三桂疯狂地扩充实力,并与尚之信、耿仲明及镇守广西的孔有德女婿孙延龄等遥相呼应,对清廷构成威胁。年轻的康熙皇帝权衡利弊后,毅然决定撤藩。

康熙十二年(1673),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袭爵继续镇守广东。清廷借机削弱三藩势力,诏令其全面撤藩移驻辽东。这一决定,深深触动了吴、耿二藩。吴三桂为试探清廷的态度,于同年七月向清廷上疏请求告老辞职。清廷将计就计,决定撤藩。

本想试探却弄假成真,令吴三桂"大失望"。于是,吴三桂很快串通心腹,紧急部署,于同年十一月"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出"复明"的幌子,在云南发动暴乱。

康熙十三年(1674)正月,吴三桂自称周王元年,部署诸将分路进攻。至六月,叛军已占有云南、贵州、湖南,所到之处,抢夺财物,洗劫官府、金库、仓粟。同时,吴三桂下令自行采铜铸钱发行名日"利用"的货币,他还积极造战舰,整水军,准备水陆并进,同时积极地与边疆少数民族互市以茶易马装备骑兵。清廷自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得到吴三桂叛乱的消息后,举朝震。许多大臣"时争咎建议者,索额图请诛之"。以大学士索额图为表的一大批大臣,因循求安,图以杀提议撤藩的大臣向吴三桂谢罪,乞求罢兵休战。年轻的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加紧运筹策划,一面下争撤闽、粤二藩,稳住耿、尚,一面积极部署,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杀其子,夺其爵,调兵遣将进行讨伐。

双方开战后,清军以守为攻,从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周密部署,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做好战略要地的防御,和长期作战的准备。吴三桂军则攻城掠地,锐不可当。一些与吴三桂有交的汉籍督抚将吏起而响应三桂,"反者四起",郑蛟麟、谭弘、吴之茂等反四川,孙延龄以孔有德归部反广西,耿精忠反福建,河北总兵蔡禄反彰德。清廷一度面临巨大压力。但在康熙帝的周密部署下,很快扭转了战局,吴三桂请西藏达赖喇嘛出面,提议以江划界,调停罢兵。康熙帝断然拒绝达赖的调停,决心以武力扫平叛乱,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

康熙十五年吴三桂兵侵广东,尚可喜年老病死,其子尚之信一度投向吴三桂。但由于吴三桂军在江西、湖南、湖北连遭清军阻击,开战初期吴军所向无敌的局势已经改变,加之清廷加紧叛军的瓦解,王辅臣、耿精忠、尚可喜、孙延龄等先后投降了清廷。至年底,吴三桂军已处于孤立状态,形势对比发生了战略性变化。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的水军被清将岳乐击败后投降,清将穆占攻占永兴(湖南今县)及桂东十二城。吴三桂的猛将韩大任屡战屡败,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