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发逐鹿东南--吴姓第一望族勾吴寿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豢美  文章来源:《中华名门才俊·吴氏名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6 0:58: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的态度。此间,吴国内部发生了一场政变。由于诸樊之子公子光对僚即位不满,乘吴军伐楚之际,发动宫廷政变,派刺客专诸刺杀了僚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季札闻变,既不愿讨伐而致使吴王室内讧,也不愿就此与反上的阖庐同流,在回国复命后,回到自己的封邑,从此远离吴国宫廷和权力倾轧。

司马迁评论季札说"延陵季子之仁义,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季札的聪明、锐智、豁达、大度和渊博自然赢得了吴姓族人的爱戴,因而众多吴姓后裔以之为始祖、楷模便在情理之中。

(三)阖庐破楚

鲁昭公十六年(前526)余昧之子僚(又名州于)继承王位。当时中原各国经过长期的争霸战争,公室卑微,卿大夫势力增强,各国内乱不断,国力虚耗而无力外顾,为东南新崛起的吴、越两国的争霸提供了契机。吴国率先争取主动,通过继续打击强楚而向中原争霸。因此,吴王僚继位第二年,任命其从兄、诸樊之子公子光为统帅,起兵伐楚。楚国迎战,双方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县西南三十里),楚军大败。

吴王僚五年(前522),楚平王因自己强娶了原为太子建聘娶的漂亮的秦女而对太子建心存疑忌,又听信了大夫费无极编造的太子建和其师傅伍奢将要叛楚的谗言,扣押了伍奢,并派人刺杀太子建。又听信费无极的谗言,欲招伍奢的两个儿子意图斩草除根。伍奢及其长子伍尚被杀,次子伍员(子胥)逃亡吴国,意欲报杀父杀兄之仇。

伍子胥逃奔到吴国,说服吴王僚伐楚。吴王僚八年(前533),以公子光为主帅,领兵伐楚邑州来(今安徽风台)。楚令尹子暇率楚、陈、蔡、许、顿、胡、沈七国之师来救,双方对阵钟离(今风台东北),吴公子光用计大败楚国。

吴王僚九年,楚国反守为攻,取得越国的军事支持,调集水军进犯吴国边境,吴国以公子光为统帅率军抵御,并步步为营,很快由防御转为进攻,逼迫楚军步步后退。

当年吴王僚立,诸樊之子公子光对此心怀不满,认为叔父既不愿袭位,应由自己继承大统。随着对楚作战的一次次胜利,公子光的怨恨情绪与日俱增,篡位之心随之膨胀。吴王僚十二年(前516)冬,楚平王死。次年春天,吴国欲趁楚国国丧而伐之。一向为吴军统帅的公子光却称疾不出,心存介意的吴王僚亦不亲征,只派其同母弟公子掩余和烛庸为帅出征伐楚,让季札出使晋国,观察中原各国动向。吴军包围了楚国的潜邑(今安徽霍山县),楚国分军截断了吴军的退路,前后夹击吴军,吴军受阻,不能退回国内。公子光闻讯大喜,招来刺客专诸,在家中设伏刺杀了吴王僚。随后,公子光召集亲信同党,议立吴王,在众人的推戴下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王位,是为吴王阖庐。出使晋国的季札闻讯后回国,只有以无奈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正率军伐楚的公子掩余、烛庸二人闻迅后,掩余弃军投奔徐国,烛庸投奔钟离国。后来二人双双投奔楚国。楚国将他们安置在养邑(今河南沈丘县附近),替他们修筑城池,用他们对付吴人。

吴王阖庐登位后,提拔伍子胥为"行人",以专诸的儿子为国卿。在吴国政权交替,国势稍衰之际,楚国也发生了变乱。楚奸臣费无极向令尹子常行贿进谗,编造大臣隙宛要谋害子常的谎言。子常信谗诛杀了隙宛及其族党,楚国上下震惊,国人群起毁谤子常。子常惧怕民意,杀费无极以谢国人。楚国的这场内乱,使其失去了对付吴国的一次好机会。在楚国的内乱中,楚国贵族伯州犁被杀,其孙伯豁逃奔到吴国,吴国阖庐封伯瓠为吴大夫,伯豁继伍子胥之后成为吴国的重要人物。

伍子胥被任命为大臣后,向吴王阖庐举荐了军事上颇有建树的孙武。孙武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陈国内乱,陈完逃到齐国,改称田氏,被齐王任命为掌管手工业的工正。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因攻打莒国立有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吴国崛起的同时齐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中,新兴贵族田氏与旧贵族栾氏、国氏、高氏斗争激烈,大约在齐国的一次内乱中,孙武逃奔吴国。孙武潜心著书,有《兵法》十三篇,世称《孙子兵法》。孙武在著书期间,结识了逃奔到吴国的伍子胥。二人一见如故,相互敬仰,遂为密友。伍子胥向吴王举荐孙武的同时,献上了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吴王阖庐有强吴兴国的雄心壮志,他"口不贪嘉味,耳不乐逸声,目不淫于色,身不怀于安,朝夕勤志,恤民之赢,闻一善(言)若警,得一士若赏,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正励精图治,求贤若渴。孙武以其才能赢得吴王阖庐的信任,被任命为将军,与伍子胥一起统帅训练吴国的军队。

吴王阖庐一心争霸中原,为积蓄实力,除了加强军事实力,还亲政爱民,积极发展生产。"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使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阖庐三年(前513),吴王与伍子胥、孙武、伯豁等起兵伐楚。吴军首先拘捕了放跑掩余、烛庸的钟离吾子,押着他讨伐楚的附属国徐,徐君负罪请降。阖庐灭掉徐国,放了徐君的性命,又攻打楚国养邑,杀了吴亡将掩余、烛庸二公子。楚军救徐已迟,路遇逃命的徐君,只得筑夷城(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让徐君居住。

阖庐九年(前516),吴国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开始实施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伐楚计划。阖庐听从伍子胥、孙武的建议,联合蔡、唐军队共同出兵。吴、蔡、唐联军在淮油舍舟登陆,在豫章一带隔汉水与楚军相持。楚军司马戍向令尹子常献计,由他率一支军队绕到吴军背后,烧毁吴军船只,断绝吴军归路,然后与子常前后夹击吴军。令尹子常同意了司马戍的作战计划,随后又听信谗言,恐破吴之功为司马戍独占,乃不顾事前约定,抢先渡过汉水,与吴军开战。楚、吴两军交战三次,楚军皆失利。十一月,双方大军会战柏举(今湖北麻城县附近),吴王阖庐之弟夫概以本部五千人马强攻楚令尹子常军,楚军大乱,自相残杀,令尹子常一路狂逃到郑国。吴王阖庐见楚军阵形大乱,下令全线出击,一直把楚军驱赶到清发水。吴王阖庐要下令强攻,夫概王劝阻说,困兽犹斗,不如等楚人半渡后再出击,那时楚军人人只顾逃生,必无斗志。阖庐听取其弟意见,待楚人半渡后出击,再次大破楚军。楚军继续向国内败退,吴军紧追不舍。楚军逃到雍筮(今湖北京山县)正要吃饭,见吴军追到匆匆而逃,吴军正好就食,待吃饱喝足后,再起程追赶楚军。此时,楚左司马戍闻楚军主力失败,急急赶来援救,欲在雍筮设防阻击吴军。吴军连连胜利,斗志高昂,以锐不可当之势直冲司马戍之军,司马戍战死,其军覆灭。吴军继续追击楚军,两军连续五次开战,吴军连战连胜,直捣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昭王慌忙逃跑。吴军追赶楚昭王队伍,楚昭王让人在大象尾巴上绑上火把冲击吴军,吴军稍乱,楚昭王一行方才逃脱性命。吴军进入郢城,伍子胥和伯豁则对楚平王挖坟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

楚昭王一行渡过淮水、长江,逃到云中泽(云梦泽)。又遇到了在此起义的楚民众,差点丧命,遂再逃郧邑(今湖北安陆或郧县),最后逃到随国。吴军追到随国,提出以吴军夺取的楚汉阳之田换取随国杀死楚昭王。随婉言拒绝了吴国的要求。无意与随再战的吴国只得退兵。楚昭王暂时寄住随国。

楚国都被攻下,楚王败亡之机,忠实的楚大臣申包胥只身逃到秦国,以连哭七天感动了秦哀公,派秦将子蒲、子虎率兵车五百乘救楚,楚、秦并力合攻,吴军大败。阖庐十年(前506),秦楚联军与吴军再战,因长年交战而疲惫不堪的吴军一败麇邑(湖北郧县西),再败公婿之溪。吴王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