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传媒类 吴女名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志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2/27 17:45:07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43吴海燕 (1954-    )  电影演员。上海人。6岁开始学唱京剧,曾先后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小小班和福建省戏剧学校。1965年从戏校毕业后,分到福建省京剧团。曾参加《红色少年》等剧的演出。70年代,曾在福建省军区文工团,参加过京剧《龙江颂》、《红灯记》等演出。1973年开始走入影坛,主演了电影《海霞》。1978年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主演了《待到满山红叶时》、《白莲花》、《张衡》等影片和电视剧《浣沙女的传说》、《杨贵妃之谜》等。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主编 张品兴、殷登祥 1992年2月出版)

44吴苾雯(1955-    )  祖籍湖北黄梅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72年高中毕业后赴农村插队务农,1975年返城招工后历任武汉铁路局工人、打字员、局团委宣传部新闻干事。1980年加盟《中国青年报》,先后任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记者、站长。1997年回北京报社,先后担任新闻中心副主任、新闻采访中心主任、副主任。现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30年的新闻生涯中,她多次承担重大报道任务,如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的报道;世界妇女大会的报道;全国党代表大会的报道;澳门回归的报道;1992年,她作为大陆首批赴台湾采访记者,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共采写新闻稿件计3万余字,回来后又写出了14万字的纪实作品《今日台湾探秘》。做记者以来,她发表新闻作品近300万字,其作品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全国现场短新闻奖,五四新闻奖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的新闻作品逐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点和个性,特别是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上,她的作品有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语言风格。她笔下的人物通讯常以真挚、细腻、精致、感人拨动着读者的心,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正是这种鲜明的特点和个性,她的人物通讯有许多被读者记住,不仅有多篇被收编进新闻作品集,而且被选编为大学新闻专业参考教材

在写作新闻作品之余,她还写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小说、散文、随笔。她先后出版有新闻作品集《一个女记者的梦》长篇纪实文学《滚滚红尘中的中国女人》、《今日台湾探秘》、《逃离大学》、《高三家长》、《哪把椅子是我的?》、《是谁杀了我?》;传记文学《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漫漫征程》散文随笔《两个人的故事》,先后发表报告文学《三十年情结》等60余万字,中篇小说《今天不是昨天》等10余万字,散文、随笔20余万字等。并发表中短篇小说十余万字。其中,《漫漫征程》《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获全国青年读物优秀奖;《高三家长》被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爸妈不容易》在全国20余家电视台展播

先祖为黄梅吴七一公。吴七一公偕弟吴胜八于宋末由江右白水港迁来黄梅,世居邑西永福里。二人乃吴宗儒之子,吴彦谐之孙,吴承钺之曾孙。世远族繁,播迁于大江南北,延蔓于鄂赣边地区。

(《中国吴氏通书》2001年 吴健琴主编·《中华当代吴氏宗贤大典》

2卷 吴洪激2003年)

45吴  霜1956约-   )父亲吴祖光,母亲新凤霞,丈夫查理(原名彭长征)。

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1留美6年学习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我的舞台》《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吴霜在家里最小,虽然两个哥哥也喜欢看书,但只有吴霜才属于书迷。全家就她抢书抢得厉害,有些书从外边借的,她先抢过来,把着。她从小就对那密密麻麻的黑字非常感兴趣,吴祖光先生的藏书很多,七八岁的时候,吴霜就开始经常翻父亲的书架,但那会儿识字不多,想看这些书但看不懂,她着急,心里不舒服。那会儿她对父亲书架上那本浅绿色封皮的《红楼梦》最感兴趣,可是繁体字,怎么也看不懂,吴霜甭提心里多难受了。吴祖光先生不让她看这本大书,吴霜就偷着看。偷着看,还是看不懂,于是吴霜那股子执著劲儿就上来了,她开始一段一段地死克,看一段,有不懂的地方,就问父亲,就这样,她和这本《红楼梦》了十年,《红楼梦》硬是没拗过执著的吴霜,以惨败告终。 

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回想起这段书的经历,吴霜仍是一脸的喜悦,一脸的幸福,吴霜坚信,只要你想做的事,没有做不到的。

(《百度网》2010625日)

吴霜从小练功、爱唱,在幼儿园就是小演员,上小学又到宣传队。当她演李铁梅时,受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影响,被人知道是吴祖光的女儿,各方面歧视她,说她没资格唱“样板式”。可她有骨气,回来把辫子一剪,还乐呵呵地说“不唱了。”发奋读书,总是考前三名。但在她升高中时,因为父母还没有“解放”,政审通不过,高中不能上,剧团也进不了,她在非常艰难情况下仍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要求 进步,并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是花腔女高音。

(《中国妇女·我的婚姻》作者新凤霞 1981年第1期总第269期)

46吴艳平 (1957.7— ) 周口地区青年坠剧团团长。 原名吴三妮,笔名吴凤英,艺名吴鸣。安徽亳州人。1972年毕业于毫州双沟中学。1972年至今任郸城县坠剧演员。出生艺术世家,7岁随父学艺,12岁登台演出,14岁考进郸城县文艺宣传队。曾多次到河南省说唱团和山东省说唱团学习,得到过赵铮和宋爱华指点。1975年调往项城县文艺宣传队。1977年调往项城县越调剧团。1980年调回郸城县坠剧团。1985~1 990年在郸城县豫剧团工作。1991年至今任周口地区青年坠剧团团长。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擅长曲艺、戏剧,自编自演的坠子唱段多次参赛及参加省及全国举行的文艺活动,其中获奖的有《退彩礼》、《草船借箭》、《送礼》、《后娘的心事》、《落花无意水有情》,《奇症急诊》参加1990年在山西举行的“长治杯”(鼓曲大赛)并获奖。演出的现代戏《嫁母》,传统戏《跪洞房》、《小包公》都曾被河南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

(《中国曲艺界人名大辞典》主编 异天 刘兰芳 1997年6月出版)

47吴  1957-    )  浙江杭州人。1972年毕业于杭州艺术学校杂技班,后任杭州杂技团演员、副团长,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1981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演出《转碟》,获第六届法国巴黎国际明日杂技马戏节比赛金奖首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

(《中国吴氏通书》吴健琴主编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