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江苏 >> 正文
(二)千二公支(隆三)源流繁衍考略
作者:吴文华    文章来源:永兴吴氏良材公系总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17         ★★★★★

(二)千二公支(隆三)源流繁衍考略

 

隆三公,亦名千二公,迁二公。在宿松,千一公支、千二公支、千三公支三足鼎立,早在满清同治八年,三支即合修宗谱,共建宗祠。(参见本文附录2《长溪山花凉亭道字湾三股议约》)民国初元,宿松吴氏十四支共建“吴氏总祠”;九年(公元1920年),十四支代表共同订立《总祠议规》,千一公支、隆三公支、千三公支均参与其事,代表签名排列前三位,排列次序为“千一股”—“隆三股”—“千三股”。(参见本书第三部分《宿松吴氏文化荟萃》第四节《宗祠与祖堂》附录《总祠议规》)据传,千一公支、千三公支一直视隆三公支为千二公支。遇有大事,三支宗人共同商议,旅进旅退。民间流传的关于三支团结合作的佳话轶事,三支宗人至今津津乐道。

 

但是,查阅该支八修、七修宗谱,却找不到隆三公与千一公、千二公兄弟同胞的确证。该支宗谱载:隆三公为泰伯仲雍第 96代孙。前二十二代从《史记》,略而不述。自第二十三代起,直系传承如下:

23弥庸—24句余—25厥由—26彰—27穆—28平—29申—30芮—31浅—32信—33广志—34千秋—35长陵—36全—37龙—38复兴—39汉—40威—41昕—42如胜—43圭—44文质—45应之—46康年—47  英—48正己—49定—50王则—51延—52猛—53安诚—54均—55钦—56绶—57源—58宗臣—59远—60庆—61果—62—63克—64庭光—65朝宗—66隼—67迹—68乐声—69嘉宾—70秩—71苞楹—72占阿—73师孟—74秉均—75惠—76政—77怿—78酬—79万邦—80繁禄—81罔—82永怀—83载辐—84国宇—85夷—86羡—87效济—88无疆—89甸云—90优阜—91纯(段)—92肱—93旺—94创—95继善—96隆三。(参见本文附录1千二公(隆三)支八修宗谱《吴氏源流世系》影印件)

从该支宗谱看,隆三公,字西湖,继善公之子,于洪武二年,自江西饶州迁松,卜居梅墩畈权落湾。但是千一公、千三公之父为伯一公;就是说,隆三公与千一公、千二公的父亲不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认真翻阅隆三公支宗谱,隆三公下十六世孙邑庠生吴盛文撰文曰:“予族老谱,自明季为寇灾,而由鄱迁松根蒂已莫详矣。康熙壬子岁,世俞诸公祗就松之一支手辑大略,示我后人。”雍正甲寅岁,重修宗谱,“编刻已定,有宗人携鄱阳旧谱诣松,以示我族。予洁指开读,乃知所以受姓之源与支分之故”。“用是备列简端,以识流源世系”。(参见本文附录3千二公(隆三)支盛文氏《重修宗谱记》)

上引文字告诉我们,该支谱头中关于隆三公以上各代的记载,均来自宗人所得“鄱阳旧谱”,并非该支老谱。这“鄱阳旧谱”记载是否有误,“鄱阳旧谱”与隆三公支宗谱是否真能衔接。今天已经很难考证。近日该支宗人有购得《中华吴氏大统宗谱》者,细心查阅《大统宗谱》,虽然查到隆三公,却没有查到继善公。因此,这“鄱阳旧谱”,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隆三公之先祖世系,尚待今后继续考证。

换一个角度看,隆三公迁松在明初洪武二年,千一公、千三公迁松也在洪武二年。迁松之后,下衍均为30代左右。因此,千一公千三公支自泰伯仲雍起,已经下衍至110代左右,而倘若鄱阳旧谱所载无误,则隆三公支已下衍至126代左右。三支均自泰伯仲雍发脉,但两千多年中,繁衍的代数却相差近20代,这很欠合理。这令人回过头来,怀疑“鄱阳旧谱”可能存在错误,或者旧谱中所载“隆三公”,不是我们宿松千二公支的隆三公。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一方面尊重隆三公支家谱,将该支迁松始祖记为“隆三公”,并在世系表中,按该支宗谱所载排列;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承认隆三公为千二公,将该支排列于千一公支之后。剩下的问题,等待将来有志于此者研究考证。

 

须要说明的是,在宿松吴氏大联修即将告竣之际,有太湖宗亲吴刘松、吴敬甫二先生携家谱寻宗至柳坪。该支首修(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谱序载:“予家世居江右,昔阅谱,支有仲甫公,明洪武初年迁居皖江之太湖。”而千一公支、千三公支宗谱均载,千二公,字仲甫。千一公支、千三公支宗亲几经走访考证后,衷心欢迎太湖千二公支归宗,并邀请该支参加伯一公股联修谱头。至于太湖千二公支与宿松千二公支(即隆三公支)属何关系,这更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我们同样寄希望于我宿松吴氏后世才俊。

 

隆三公支宗谱世系部分在“迁松始祖隆三”下的全部记载为:“隆三,字西湖,生殁缺。妣王氏,生殁缺。祖葬宿家河‘锅中一泡’,寅申兼艮坤向,墓内立有石石国,有碑。妣葬泉水井栗树栾,巳向。子二,性、添。”在隆三公墓墓碑上,上方横书 “迁松始祖”,中间竖书“吴氏迁二始祖妣王氏之墓”。可见,隆三公又名“迁二”。洪武二年,隆三公率子、孙、曾孙(四世祖先浙生于洪武戊申年,即洪武元年,而迁松在洪武二年),自江西饶州迁松,卜居梅墩畈权落湾。传至第七代,继鲸公长子福公,字天赐,任京兆府尹。传至第九代,应育公长子怀公(明朝天顺戊寅年生,正德丁卯年殁),字尚德,任湖广长沙府攸县知县。怀公之子銮公,字静夫,任山东莱州府胶州知州;解组归田,松邑聘修《宿松县志》。明孝宗朱祐樘曾赐“父子贤书”与怀公父子。隆三公支总祠门联即为“君臣推位传三让,父子贤书仰一门”。(参见附录4《关于“父子贤书”来由的传说》)

隆三公生子二,原性、原添。传至二世,原性生子三,肇先、肇启、肇元;原添生子一,肇芬。传至三世,肇先、肇元生殁缺;肇启生子三,先浙、先汛、先浑;肇芬生子一,先汇。传至四世,先浙生子二,泽河、泽;先汛生子一,泽泐;先浑生子二,泽泗、泽汾;先汇生子一,泽涵。计至五世,隆三公得玄孙六:泽河、泽、泽泐、泽泗、泽汾、泽涵。泽失传,后该支即分为五大房。其前五代世系如下表:


 

迁松始祖

第二世

第三世

第四世

第五世

隆三公,又称迁二公、千二公

肇先(生殁缺)

 

肇启

先浙

泽河

(生子继鳞,继鳞生子二,之森、之伶。之森失传;之伶生子应值,失传。)

先汛

泽泐

先浑

泽泗

泽汾

肇元(生殁缺)

 

原添

肇芬

先汇

泽涵

1989年,宿松枫香驿吴氏一支约二百人,寻宗至隆三公支,旋即认祖隆三公,与隆三公支合修,为该支第六房(泽甫公)。查阅枫香驿股吴氏宗谱,该股迁松始祖为信甫公(即合修后之泽甫公),祖居越地天台,即今台州宁海县。明太祖洪武二年,诏令近海各府州县之民,徙居直隶、山东、江左、江右等处,而信甫公即迁我县枫香驿。该股本存家谱,“奈经明末兵火,焚缺失次殆甚,虽代有明人,无从考据”。清康熙五十年,其十一世祖子佳公“草创谱稿,详阅编次,兼访诸族中父老能记事之人,究其次第,溯厥名号,纂集成篇”。道光八年该股重修宗谱,光绪十三年,该股三修宗谱,1989年,与隆三公支合修。自此,隆三公支由五房而为六房:依次为泽河公、泽泐公、泽泗公、泽汾公、泽涵公、泽甫公。目前,自隆三公始,下衍29代。其定居宿松者,泽河公一房5000多人,聚居于折老屋,也有的迁居于五谷庙、虎踏石、檀树坳、新兴港、新安岭、九姑、铁皮塘、铺前屋、吴家冲、大等地;泽泐公一房近400人,聚居于夹竹篱(该支吴家祠堂边);泽泗公一房近4000人,聚居于花凉亭;泽汾公一房近500人,分散居住于花凉亭周边及吴岭等地;泽涵公一房200余人,聚居于佐坝火星、柯湾;泽甫公一房总人口数近200人,聚居于枫香驿。六房总计万余人,其中部、厅级干部2人,市、县级干部7人,局、科级干部25人,在职工作人员529人,退休干部100多人;博士8人,本科学历者271人。

清乾隆、嘉庆年间,隆三公支不少后裔迁陕迁鄂迁赣,迁陕者大都定居于蓝田、柞水、山阳、镇安、商南、石泉等市县;迁鄂者大都定居于郧西、房县、竹山等市县;迁赣者大都定居于景德镇、彭泽等市县。也有迁居本省宿松以外地区如宣城、岳西、青阳、全椒等市县者。外迁人口总计亦近万人。    


 

附录1  千二公(隆三)支八修宗谱《吴氏源流世系》影印件(据原谱扫描影印)

  

附录2  《长溪山花凉亭道字湾三股议约》

立议约合同人吴溶浩、赓扬、荣茂、锡麒、观涛、芳、扬廷、应飞、凌霞、尧典、碧孚、敬廷、盛华等。缘我三股始祖迁松,一居长溪山,一居花凉亭,一居道字湾。系出一本,列三支。族氏日繁,家乘未合。第姓别於上,戚单於下,故六世而亲属已竭者,恩之有可杀也;百世而婚姻不通者,义之不可废也。我等尊祖情深,敬族念切,援系姓弗别之义,伸缀食弗殊之情,合商立议,共建宗祠。三股各备度支,以便成事。自议之后,枝干相扶,共切本根之庇;男女有别,毋干厉禁之条。庶我祖在天之灵,默为呵护,永孰亲睦,长发其祥。所有规条开列於左,立此议约三纸,各收一纸,永远存照。观涛收一纸,溶浩收一纸,凌霞收一纸。

—议宗谱三股合修,谱头自迁松祖起历叙五代,以孰一本之诣。因人丁繁衍,难以合修,各立士谱。

—议宗祠建立城内,一切费用,三股均派,毋得推诿。

—议婚姻,凡属未共宗祠同姓者不准联姻。

—议文武考试入泮者,祠内每名公给报房八足钱四百文,由此上达,酌量给赏。

—议祠内香灯费用三股公派。

—议每年冬至日祀祖,各股派四五人先期一日齐至祠内,风雨不避。

—议共祠人等不准构讼,如有情不得已,必先请三股公正衿耆入祠理处。径行具控者即以好讼论。

—发科甲者入祠祀祖,本股自办牲醴外,各派数人至祠助祭,轿力火食各股自办。

同治八年三月初九日立人吴溶浩、赓扬、荣茂、锡麒、观涛、芳圃、扬廷、

应飞、凌霞、尧典、碧孚、敬廷、盛华俱押    树声笔

 

附录3   千二公(隆三)支盛文氏《重修宗谱记》(标题为本书编者加)

予族老谱,自明季为寇灾,而由鄱迁松根蒂已莫详矣。康熙壬子岁,世俞诸公祗就松之一支手辑大略,示我后人。岁雍正甲寅,予与弟廷英、族兄楚珊,承诸族尊命,编缉宗谱,意欲上溯厥初,联兹一脉;耐系派遥遥,考之不详,不敢臆志以滋后人之疑,仍仿前人所贻,详为补缉,登之梨枣,而鄱以前仍缺焉以俟考。迄编刻已定,有宗人携鄱阳旧谱诣松,以示我族。予洁指开读,乃知所以受姓之源与支分之故。想亦予祖陟降厥家,使不昧所从出也。用是备列简端,以识流源世系。十六世孙邑庠生家  盛文氏谨志

 

附录4   关于“父子贤书”的来由

贤书,本意是举荐贤能的名单,后世因称乡试考中为“登贤书”。据传,明孝宗时朝廷有官员宴请怀公、銮公父子。怀公位居县宰,然身为銮公之父;銮公身为怀公之子,然位居知州。谁坐首席,实属难题。銮公不假思索,取官冕置于首席,然后恭请怀公至首席入座。在场官员均称赞銮公忠孝两全。皇帝闻之,赞曰:“父子贤书!父子贤书!”本书编者认为:这里并非指皇帝赐封怀公父子举人,而应理解为皇帝对怀公父子的一种赞许,认为父子二人皆为贤达,翻译成现代汉语即:“父子二人,贤士啊!贤士啊!”

 

附录5   隆三公支宗谱  雍正乙卯初修序

余性耽山水,家居时,凡名山大川,罔不过而问焉。一日谒少岳潜峰,——潜峰者,群山之鼻祖也——蛇折数百里而至松滋,则有严恭山层峦耸翠,巍插中天。余陟其巅而望之,则见其下坦坦荡荡,旷然而难以道里计者,梅墩坂也。余因思是山之来也,何其曲而远;其吐而泻也,何其楷以大。此其中当必有大家世族锺是气而居者尔。乃攀荆棘,拂衰草,迹其脉络,直抵坂中,见有若闳若阛阓,询诸士人,佥曰:此吴氏世居也。余深喜余见之不爽,而又快然未知其族知人物为何若也。徐而整衣冠,径造其庐而请谒焉。是时吴族鲜有识余者,惟吴子扶远素好客,见余至即延入坐,相见若生平。顷之,有子招商臣、明远、悠远,相揖而前。接其言论丰采,大有古长者风。及余与扶远西窗剪烛敲韵,诗娓娓不竭,兴酣之余,因出朱子字绿所订诗在一编。余阅之,其先人遗韵俱多;因为更溯其先世,考其文人,吴氏伯仲乃出其家谱以示余。余展而读之,若福公之尹京兆,方表公之宰清平,若怀若銮,联登贤书而政播州邑。他如德行文艺蔚然人望者,殊难更仆数猗欤。盛哉,更观子若侄辈,皆磊磊落落,倜傥非常。美哉,真山川之灵气所锺,殆有未可量者也。余欣羡不已,爰顾扶远而为之额其堂曰“士林雅望”,亦聊以志一时之庆幸云尔。独怪其所出遗谱,仅一手录,兼蠹伤之,而其后之缺而不全者且数十余纸。因顾诸君而谓之曰:“为人子孙,当统承先绪,即令书缺有间,犹必搜罗而编定之,以芳百世;况蓝本有藉,顾听其残缺而莫为之续焉,可乎?”吴氏伯仲相对欷,向余而谢曰:“唯唯。盖有志而未逮焉。”后余官京师,吴氏伯仲未当(疑当作“尝”)不来往於余心,而音书时相慰问焉。今余家人来都,云吴氏修辑宗谱,有书嘱余为序。余不禁欣然,曰:“此余素所望於吴氏者,今乃得慰矣。第余簿书旁午学植荒落,并不能作蔡中郎所色之碑,韩吏部谀金之墓。无已,还,即余之所以至吴氏之宅,因其图系人物之详与余所以与吴相往来之故,转以快余曩时兴趣之非群,兼以信风水之昭昭可据也,故不辞而叙之。

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

兼管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加一级纪录二次

右湖杨汝谷拜撰

 

附录6  千二公(隆三)支泽甫股宗谱《吴氏族谱源流序》

吾族自有邰肇封,代有盛德,子孙日蕃。传至古公,为殷诸候,生泰伯、仲雍、季历。伯欲让位少弟,因与次弟仲雍避居勾吴。伯逝雍立,生季简;季简生叔达,叔达生周章。武王克商,求其后,得周章,时居吴,因以封之,得吴为氏,历秦汉晋唐元明以来,世居其地,即今之姑苏北常州无锡县梅里村。续又分支派别,析居越地天台,即今之台州府宁海县乌邱山,今族人犹居其地,有历世茔在焉。明太祖洪武二年,因地势滨海,民不安居,爰将近海各府州县之民,徙居直隶、山东、江左、江右等处,而予祖得迁江南安庆府宿松县枫香驿,邑志注载可考焉。元明以来,家谱递传,即迁居松土亦炳若日星。奈经明末兵火,焚缺失次殆甚,虽代有明人,无从考据。沿及今日,海宇澄清已数百年矣。予识诗书,忝列黉序,甚不忍先人之世系淹没而尽委诸草莽也。幸得十一世祖考子佳公草创谱稿,详阅编次,兼访诸族中父老能记事之人,究其次第,溯厥名号,纂集成篇,永垂不朽。(右同“伫”之右)望合族勇跃趋事,共斯举,是予之所深原也,因为序。

皇清康熙五十岁次辛卯季春月上浣  之吉

十世裔孙人涛景山氏谨述


 

附录7   千二公支(隆三)世派(五言句)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注:此表遵从宿松吴氏联修谱头,将隆三公视为泰伯仲雍下81代孙。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