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婢,长子夭,次子吴子孝为父另构真趣园于郦季子巷,有台榭亭馆林竹花石之盛,当时号称“甲于吴中”,后无存,今重建于玉涵堂北。子孝同父亲一样是进士出身,且正直有父风,在湖广作参政时,严于稽核,原来可营私舞弊的无从得逞,终于找个岔子把他罢免。子孝善诗词文章,存世的有《玉涵堂诗稿》、《玉霄仙明珠集》。([注]吴一鹏不属洞泾支,但他为闲可作传称吴璿为“叔”,自称“宗侄”,又宅在通贵桥,故暂列于此。)
六世吴士修,他的岳父张肖閒是世传眼科名医,已历九世,肖閒无嗣,士修就不再追求科举而受岳父所传医术。长孙吴懌,中秀才后屡试不第,于是也舍儒习医,用药随试随更,门庭如市,并精眼科。子庆阳继承父业,隐于葑溪。
八世吴一蜚(1639—1713),是吴龙第三子吴用的后裔。曾祖之良曾官光禄寺寺丞。他善于经营世务。万历间有田之家最怕担当运粮至北方的苦差,往往因之破产,他却应付裕如,因此家业日隆,祖父又是王府的良医正,故几代富有,拥有房栈几占阊门之半。但子孙蕃衍,不断析产,又因讼事牵连,家庭中落。父临汉及其长子吴愉,中秀才后俱屡考举人不中,家益贫。吴临汉咯血死,一蜚(庶母王氏所生)只有七个月,又值崇祯末连年旱蝗,全家以糠粃豆饼度日,嫡母姚氏用布袋装少量米入锅煮熟,给婴儿吃。全家赖长兄吴愉教馆维持,王氏则以针线活挣些零钱,咬尽菜根廿余年,未有一餐适口。在这样的穷苦生活的煎熬下,王氏教育一蜚昼夜苦读,终于成进士,授知县。由于一蜚历经艰困,能访求下情,为民请命缓征宽赋,颇得民心。但仕途淹滞,提升到行人司副的时候,年已六十多,他不肯在临退休前捞一把,穷得债台高筑。康熙四十三年冬,他的四件皮袄押在当铺里,无钱赎出。幸友人助他八两银子,才赎出一件御寒。儿子生病,无钱用贵重药,他自己说,“病人呻吟于内,债主猖獗于外,肝肠寸断”,二子先后病死。他正想退休了,忽而时来运转,在一次考选中,他的清正勤慎得到康熙皇帝赏识,先把做了八年副司级官的一蜚转为正职,再连连擢升,不过三年七个月就升到刑部、吏部尚书。但他仍为生活发愁,说“官愈大,费愈多,”房租与轿夫支出都加倍,债依然还不完。一日到部工作忽然晕厥,送回家不久死。家产不足百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