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广东 >> 正文
广东省信宜市怀乡平花吴氏宗谱1
作者:小茶生    文章来源:粤信宜:吴昌禄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7         ★★★★★

三、吴姓历史知识10

1、吴姓出处

吴姓源出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泰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二是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三是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四是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2、“吴“字来历

关于“吴”字:它的原始意义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寓意着原始狩猪者的召唤。吴字的原始象形:奔跑、回头、高声喊叫。“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矢”部已开始改成“天”。今天的吴姓人在向初见面的人介绍自己的姓时,往往也都说姓吴——“口天吴”。古代“吴”字又常加“(虎-几)”首,作“虞”,吴人又因此叫虞人。先秦文献中常有虞人,是指专门掌管田猎的官吏。

3、吴姓的郡望延陵堂

延陵,今江苏武进县。 吴氏的祠堂号称延陵堂,也是有来历的。原来吴王寿梦有四子,唯幼子季札最贤,而且博学多闻,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寿梦有意传位给他,但季札再三推辞,一定要让大哥诸樊继位。诸樊只好把延陵(今江苏省武进市)这个小邑封给他,他被称为延陵季子。吴氏以季札的美德为荣,把吴氏的郡望定为延陵,祖先的祠堂都称延陵堂。祠堂对联“八闽孝子第,三让帝王家”,正是标榜祖宗德泽的。

4、吴姓祠堂号《三让堂》、《至德堂》

  周太王生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周太王见季历贤能,加之儿子昌有圣王之兆,欲立季历以传昌。泰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思后,借口采药逃到勾吴(今江苏芜锡一带),创业建国。孔子对此赞曰: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后世吴人就以孔子的至德三让作为宗祠的堂名,以示纪念。当然,后世也有把泰伯、仲雍、季札(季札也是躲到延陵而出让王位)加在一起,称为三让的。

5、泰伯三让王位传说

一让: 避让王位奔吴山。古公有三个儿子,长泰伯,次仲雍,再次季历。兄弟三人才能出众,协助古公使周原日益强大。古公有灭商之意,据史书记载“泰伯不肯剪商”,父子思想不统一。季历的儿子昌出生了,相传昌出生时伴有祥瑞出现。昌从小就天资聪颖,气质非凡。这对古公来说又有了新的希望,于是就把振兴周族的希望寄托在昌的身上,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言外之意就是想让季历继承王位,以传昌。在周族发展的几百年中,父死嫡长子立,已成为周人的传统。古公死,泰伯继位,天经地义。如泰伯早逝,应由仲雍继承,季历排行第三,已没有机会,那么昌就更没有机会了。泰伯决定把王位让给季历,以成全父亲的心愿。于是和二弟仲雍商定,带着家眷随从来到了西吴的吴山(今邠州一带)安家落户,并建立了吴部落,泰伯为首领。《诗经。皇矣》因称“帝作邦作对,自泰伯,王季。”由此可以知,泰伯的部落和季历的周族是邻邦。

二让:  托言采药下江南。古公生病了,泰伯、仲雍回家探望。古公旧话重提,准备把王位传给泰伯,季历也表示不于哥哥相争。泰伯不愿接受,以上山采药为父亲治病为名,便和仲雍返回吴山。这次为了表示让位的决心,就要做的彻底一些。泰伯仲雍决定远走高飞,好让季历心安理得地继位。公元前1169年,他们从西吴出发,路过周原,沿长江流域,跋山涉水,辗转迁徙,来到海滨荆蛮之地(今江苏无锡一带。见《左传。昭公三十年》:“吴,周之胄裔也,而奔在海滨,不与姬通。”

三让:  断发纹身辟荆蛮。泰伯仲雍到达荆蛮,最后在梅里定居。为了再一次表示不回去继承王位的决心,要和这里的蛮族居民和睦相处,永远地生活在一起,归化了当地风俗,“断发纹身”,并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当地居民共同开发荆蛮之地。据传,古公闻之泰伯仲雍出走的消息,心中不忍,曾派人马追寻,一路之上,到处打听伯仲踪迹,这也有意无意地把伯仲让王的高贵品德作了宣传。最后找到无锡,得知伯仲已“断发纹身”,已无返回之意,只好作罢。当地人民知道泰伯有这样的崇高美德,有数以千计的氏族部落,前来归附,拥立泰伯为酋长。为了怀念周原和吴山,泰伯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句(gou)吴”,称“吴泰伯”。见《左传》:“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武乙9年,公元前1139年,古公病逝,噩耗传到梅里,悲痛之余,伯仲从梅里急回周原奔丧,极尽孝道。季历遵照父亲临终遗命,请泰伯接替王位,周原群臣也一致要求泰伯继承王位,泰伯告诉他们:“自己已成了刑余之人,再无资格当宗庙社稷之主了。” 悲怆之极!壮烈之极!它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中国人。那位被中华民族尊为圣人的孔子读到这一段动人的历史,感动极至,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词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

6、季札三让王位传说

一让王位给长兄:吴王寿梦生有五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五子厥由。其中季札精通中原文化,智慧而又仁义,有远祖泰伯、仲雍遗风,寿梦想把王位传给他,季札认为这样做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会引起内乱,坚辞不就。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太子。寿梦临终时留下遗命,将来一定要传王位给季札,吴人也要求立季札为君。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季札为了躲避就君位,离家逃到了荒野之中,把王位让给了长兄诸樊。

二让王位给二兄:诸樊不得已只好做了吴王,并立下规矩,他百年后,君位继承采取兄终弟及制,一定要把君位传给季札。吴王诸樊一心要传位给弟弟季札,就不太爱惜自己,打仗时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公元前508年,诸樊亲自率军伐楚,直逼楚国边境城市巢邑(今安徽巢湖市)。楚国巢邑守将牛臣对部下说:“吴王做事勇敢而轻率,如果打开城门,他必定第一个冲入城来,我埋伏在城门,乘机射死他。他一死,楚国边境就安定了。”楚卒按吩咐打开城门,诸樊果然抢先冲入城门,被躲在暗处的牛臣一箭射死。诸樊在位13年,按约定传位于余祭。余祭即位后,封四弟季札于延陵,故季札又号延陵季子。余祭在位期间,因季札通晓周礼,曾代表吴国出使中原诸国。余祭在位4年,死后传位于三弟余昧,余昧在位17年。此时吴国霸业初成。

三让王位给侄儿:余昧死时,遗命传位季札,了却了父兄的心愿。吴国百姓也要求季札继承王位,季札仍旧谦辞,后见难以推脱,再次出逃到乡下农夫,意将王位传给侄儿,以报答长兄的一片爱心。这样吴人找不到季札,不得已只好立余昧的儿子吴僚承嗣吴国王位。季札在吴姓血缘史上也的确是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来自吴仲雍嫡裔,当初为让国逃到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市附近地区)乡下,长兄诸樊只得将延陵封给季札,季札因而号延陵季子。此后,季札后代世居于此,延陵成为吴姓的著名郡望。

季札死后葬在上湖(今江苏江阴申港)中的小岛上,相传大圣人孔子因推崇季札之德,曾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吴人为纪念季札,在他墓旁建庙,世代祭祀。今天除江阴申港外,江苏还有四处季札墓,丹阳延陵镇一处,常州三处,并且都有上述碑文。自古史书对季札葬处的记载多有不同,但不管季札葬于何处,这些墓碑都表现出后人对季札的怀念之情。吴姓子孙以泰伯、仲雍、季札三位先祖而自豪,后世吴姓宗族的祠堂往往取名“至德堂”、“三让堂”、“三德堂”,以彰显其祖先谦让之德风。

7、吴姓源于姬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

  8、泰伯到勾吴后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梅里

  泰伯到勾吴后第一座城市建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梅里。泰伯建吴之时,正是殷商末年,诸侯混战。泰伯怕战乱涉及吴地,因此建立了这座城池。相传此城的内周长三百步,外城周长达三百余里,人们在城内耕种、生活,不受外界干扰。

9、泰伯、仲雍各葬在无锡梅里、虞山

泰伯葬在无锡梅里,今无锡市东的鸿山(又名梅里山),仍存墓址,并存有唐代诗人陆龟蒙凭吊的诗文: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仲雍葬在吴国虞山,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山腰间,俯视前古吴地。墓门前有三道牌坊,在第三道牌坊正面横额刻有先贤虞仲墓,石柱两侧刻有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这两处墓地,至今成了吴姓子孙寻根问祖之地。

10、父母死后,后人披麻戴孝的来历

  泰伯到勾吴后,叫人们种麻。泰伯去世后,吴人就在泰伯出葬的那天头缠麻丝,腰束麻条以示哀念。后来,就形成了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的习俗。

公元2009314日泰伯109世 吴昌禄根据历史资料辑录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