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福建 >> 正文
蓆湖营延陵吴氏始祖源流及蕃衍
作者:吴伟    文章来源:福建客家达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5         ★★★★★

 一、吴氏源流
    吴姓出自姬姓,以国为氏,为黄帝轩辕氏后裔。黄帝正妻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从玄嚣这一支传递下来的。
   古公亶父是黄帝之十七世孙。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古泰通太)、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其三子季历之子昌即是周文王,季历之孙发即是周武王。吴姓的一些族谱中,尊古公亶父为上古最近先祖。
季历子名昌,聪明有大志。古公亶父欲立三子季历为接班人,再将为王位传给昌。为此,泰伯和仲雍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离开了周原。史书记述,兄弟俩从陕西岐山一带出发,来到荆蛮吴越地区(今天的江苏省无锡市梅里村)。
    季历顺利继位后传位给文王昌。周文王昌不负祖父古公亶父的厚望,为灭商振兴周族苦心经营,他生前虽未能灭商,但三分天下,周据其二。其子周武王发继位后,向商王朝大举进攻,四年后,一举灭商,消灭了无道纣王,统一当时的黄河流域,建立起周王朝。周武王寻找太伯、仲雍后裔封诸侯,因仲雍曾孙周章已做吴君,就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之弟虞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省平陆县境内),列为诸侯,建立了虞国,其后人以虞为姓。因此,后世吴姓子孙把泰伯、仲雍尊为得姓始祖。
    泰伯,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公元前1306年)正月初九生,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公元前1216年)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泰伯迁居渤海后建国自号勾吴,立为吴伯,在位四十七年。周武王追封吴伯,晋明帝大宁元年尊崇为“三让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又封吴泰伯之神。
泰伯无子。泰伯去世后,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把哥哥泰伯葬在今无锡市东三十里的鸿声镇鸿山北麓(江苏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之一),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周围常年绿草如茵,墓碑呈正方形,刻有“泰伯墓”篆书大字。后世吴姓人尊称泰伯为吴姓开氏始祖,称其弟仲雍为吴姓传代始祖。
    无锡与苏州为春秋时期吴国核心,其首都即为苏州,为“春秋五霸”之一,其中灭越虏其帝勾践,为其史上最华彩一笔。随后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灭吴。一部春秋史甚至可以简化为“吴越之争”。争霸受挫后,吴的后人散布江南各地,甚至迁徙至江西、湖南、福建等全国各地。全国吴氏总祠在无锡。无锡,苏州实为吴氏发源之地。
    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次子。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公元前1302年),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公元前1211年),享寿92岁,娶万氏,在位六年。葬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子二:季简、居简。
    二世祖季简,传代始祖仲雍长子。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子二:叔达、叔夏。居简,传代始祖仲雍次子,后裔不详。
    三世祖叔达,季简长子。生于殷庚丁十三年甲寅,娶黄氏。子二:周章、仲。叔夏,季简次子,后裔不详。
    四世祖周章,叔达长子。生于殷帝乙十十二年辛卯,娶林氏。子一:熊遂。
   仲,叔达次子。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
    五世祖熊遂,周章之子。西周吴国国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娶苏氏。子一:柯相。
    六世祖柯相,熊遂之子。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乙已,娶朱氏。子一:鸠夷。
   七世祖鸠夷,熊遂之子。生于周康王壬子年,娶杜氏。子一:余桥疑吾。
   八世祖余桥疑吾,强鸠夷之子。生于周昭王乙未年,娶颜氏。子二:柏庐、柯庐
   九世祖柯卢,余桥疑吾之子。生于周穆王丙申年,娶梅氏。子二:周繇、次仲 。
   柏卢,余桥疑吾之长子,不详 。
   十世祖周繇,柯卢长子。生于周穆王癸酉年,娶江氏。子一:屈羽 。
   次仲,柯卢次子,不详。
   十一世祖屈羽,周繇之子。生于周懿王庚戌年,娶张氏。子一:夷吾。
   十二世祖夷吾,屈羽之子。生于周厉王丁亥年,娶邓氏。子一:禽处 。
   十三世祖禽处,夷吾之子。生于周二相周召共和甲子年,娶彭氏。子一:君转 。
   十四世祖君转,禽处之子。生于周宣王庚子年,娶董氏。子一:颇高。
   十五世祖颇高,君转之子。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娶梅氏。子一:勾卑。
   十六世祖勾卑,颇高之子。生于周庄王四年,娶梅氏。子一:去齐。
   十七世祖去齐,勾卑之子。春秋吴国国君,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卒于公元前586年,娶刘氏子一:寿梦。
   十八世祖寿梦,去齐之子。又名乘,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20年)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庚子九月,葬于赢博,娶文氏。子五:诸樊、余祭、余昧、季札、蹶由。
    十九世祖诸樊,寿梦长子。殁于公元前548年。子二:公子光(阖闾)、夫概。
    余祭,寿梦次子,在位17年.子:厥。
   余昧,寿梦三子,在位4年。子三:僚、盖余、烛庸
   季札,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公元前576)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公元前485),娶颜氏。子五:常、征生、重道、子玉、木熹。
季扎死后葬在上湖(今江苏江阴申港)中的小岛上,相传大圣人孔子因推崇季扎之德,曾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吴人为纪念季扎,在他墓旁建庙,世代祭祀。今天除江阴申港外,江苏还有四处季扎墓,丹阳延陵镇一处,常州三处,并且都有上述碑文。吴姓子孙以太伯、仲雍、季扎三位先祖而自豪,后世吴姓宗族的祠堂往往取名“至德堂”、“三让堂”、“三德堂”,以彰显其祖先谦让之德风。
余祭即位后,封四弟季扎于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焦溪镇延陵村),故季扎又号延陵季子。诸樊、余祭、余昧之裔孙为渤海郡,唯季札之裔孙为延陵郡。
    蹶由,寿梦五子。成为蹶由氏的开氏始祖
   二十世祖阖闾,诸樊长子,殁于公元前496年,葬于江苏苏州西北虎丘山。子三:终累(太子波)、夫差、子山
    夫概,诸樊次子。堂溪氏、既氏、夫余氏的开氏始祖
    僚,余昧长子。在位17年,《左传》云“州于”。子:庆忌
    盖余,余昧次子。盖余氏的开氏始祖
    烛庸,余昧三子。烛庸氏的开氏始祖
    常,季札长子。早逝葬于山东,妻顾氏。子:濮婪
    征生,季札次子。吴国亡后,孤身一人逃到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其后成为季扎后裔中最发达的一支。客死他乡,葬于齐国葵丘(今山东淄博市)。子:启蕃
    重道,季札三子。不详
    子玉,季札四子,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的庙祀。子二:忠、恕  
    二十一世祖启蕃,征生之子,在其父死后,投奔了鲁国。启蕃在鲁入仕为官,出任鲁相,并娶鲁国贵族叔孙氏之女为妻,定居于曲阜,死后也葬于此地。子:诩
    二十二世祖翊,启蕃之子,弃政从文,在孔子弟子颜高门下习儒家学说,葬于今山东胶地琅邪台西北,妻田氏。子二:暨、售 。
    二十三世祖暨,翊长子。后世子孙散居齐鲁之间,不见于经传、谱谍记载。
    售,翊次子,娶卓氏。葬山东曲泽。子三:卢、庸、裔
    二十四世祖卢,隽长子。不详
    庸,售次子,因卷入鲁国政争,后失败逃到晋国,葬于山西翼城,这样,吴征生一支又自山东迁山西。娶颜氏。子二:勾余、禅。
    二十五世祖勾余,庸之长子,娶智氏,葬绛邑,今山西翼城东。子:厥由
    禅,售之次子。不详
    二十六世祖厥由,勾余之子,又名吴直,字子山,娶公西氏。子:申。
    二十七世祖申,厥由之子。申又举家南迁于楚,出任楚国大司马。娶蘧氏。子二:芮、延
   二十八世祖芮,申长子,殁于公元前201年,长沙王。娶商氏。子六:臣、郢、浅、阳、元、质;女一,嫁黥布为妻。
    二十九世祖臣,芮长子,世袭第2代长沙王,居监湘,在位八年,公元前193年殁,葬于临湘,谥号“成王”。子四:回、正、平、重
    郢,芮次子,义陵侯,殁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子:重嗣
    浅,芮三子,便侯,汉惠帝元年(前194)九月生,殁于公元前157年。子:信
    三十世祖回,臣之长子,于公元前193年继第三代长沙王,殁于公元前186年葬临湘。子二:右、陟
    信,浅之子,第2代便侯,在位6年,殁于孝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子:广志
    三十一世祖右,回之长子。吴右,《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又作“吴若”。公元前186年世袭第4代长沙王,在位8年,葬于临湘,谥号“共王”。子二:差、传。
    广志,信之子,世袭第3代便侯。子:千秋  
    三十二世祖千秋,广志之子,世袭第4代便侯。子二:衍陵、胤陵
    三十三世祖衍陵,千秋长子,妻刘氏。子二:全、介
    三十四世祖全,衍陵长子,妻冉氏,自山西迁毫(今河南商丘西南)。子:隆
    三十五世祖隆,全之子,妻端木氏。从山西迁河南商丘。子二:复兴、复奇
    三十六世祖复兴,隆长子,自毫(今河南商丘西南)迁南阳,葬于宛(今南阳)。娶张氏。子:章
    三十七世祖章,复兴之子,名儒。子三:演(字子尉,光武车骑将军)、汉(字子颜)、洽(字子翕,褒亲候)
    三十八世祖汉,章次子,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殁于公元44年5月,享年88岁,葬于枣阳(今湖北枣阳),谥号“忠侯”。子二:成、国
    三十九世祖成,汉长子。子四:旦、盱、宣、昕
    四十世祖旦,成长子。旦无子,立盱子胜为嗣。
   盱,成次子(《水经·沔水注》作“吴财”,与《汉书》异),建成二十八年,封为筑阳侯,后又封为平春侯。子二:胜(如胜)、清(如清)。因长兄吴旦无子,弟盱子胜过继给旦。
    四十一世祖胜,旦之子,袭封灌阳侯。子二:恢(允佑)、铄(允承)
    据《渤海培田吴氏族谱》第35页 “八四郎公祖源” 记载“41、如胜,钟氏。子:允佑、允承。42、允承,赵氏。子:瑞 ”。根据以上记载推断,渤海培田吴氏与延陵蓆湖营吴氏为同祖,即三十九世祖成是共同始祖。但是,为什么培田吴氏为渤海郡,而蓆湖营吴氏为延陵呢?依据史书记载唯季札之裔孙为延陵郡,所以培田吴氏应为延陵郡,而不是渤海郡。
    胜最早修创吴氏族谱。永兴二年(公元153年),吴郡太守糜豹在郡城(今苏州)建立吴太伯庙,奏请朝廷寻访吴氏正宗后裔主持庙祀,吴如胜以家传《吴氏世系》进呈,汉桓帝审阅后拍案叫绝,命太尉黄琼待议以吴如胜次子吴允承封为奉祀侯,迁往吴郡主持吴氏始祖太伯庙祀。季札后裔吴征生一支,经过600多年的辗转迁徙,又回归到吴氏的故土—江苏吴郡。
    四十二世祖恢,又名允佑,胜之长子,南海太守。子:祐
    四十三世祖祐,恢之子。子二:瑚、珂
    四十四世祖瑚,祐之长子。子:梁(冯)
    四十五世祖梁,瑚之子。子二:库、幽
    四十六世祖库,梁之长子。子二:圻、猛
    四十七世祖圻,库之长子。子:壁
    四十八世祖壁,圻之子,宫殿前侍御史。子二:钜、锐
    四十九世祖钜,壁之长子。子二:涿(忠)、壮
    五十  世祖涿,钜之子。子:果
    五十一世祖果,涿之子,名隐之,字处默,任龙骑将军、广州刺史。子二:煜、    
    五十二世祖煜,果之子,名兴,字旷之,任安帝将军。子:土噩
    五十三世祖土噩,煜之子,任苏州刺史。子二:齐、   
    五十四世祖齐,土噩之长子,又名斑,任唐浙江节度使。子:竺
    五十五世祖竺,齐之子,任唐高宗将军。子:祯
    五十六世祖祯,竺之子,任西都体统制。子二:堂、罕
    五十七世祖堂,祯之长子,任湖南太守。子:明彻
    五十八世祖明彻,堂之子。子:达
    五十九世祖达,明彻之子,任湖南节度使。子:靖
    六十  世祖靖,达之子,任民部尚书。子:莅
    六十一世祖莅,靖之子,任四川侍御史。子二:秀、稠(任汴州刺史)
     二、蓆湖营延陵吴氏入闽蕃衍
    一世祖秀,莅之长子,苏州吴县县令。子三:温、叟(迁古南剑州沙县儒蘭阁)、谕(迁秋口)
    锦祥公原名秀,生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官至苏州吴县县令。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重修《吴氏族谱》记载:“吴县令率三子由苏州入闽,隐迁清流县铁石矶,更名锦祥,终身不仕。此入闽之始祖也”。
    二世祖温,秀之长子。妣林氏,生三子:十一郎、静山(行呼十四郎)、十七郎、
    三世祖静山,温之子。妣江氏,子:仕全
    四世祖仕全,静山之子,咸通元年授检校祭酒国子   ,再封光禄大夫。妣余桔娘,生二子:强、宁
    五世祖强,仕全之长子,乳名渐生,号十八公,封光禄大夫。妣刘旺娘,生一子:祖应
    六世祖祖应,强之子。妣陈仙娘,生四子:文剡(贵湖祖)、文(“希”右边加立刀旁,船湖祖)、布显页(迁居何处不详)、十七
    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重修《吴氏族谱》记载:“布显页   未详,文剡、文(“希”右边加立刀旁)及十七三兄弟在分别外出谋生的前约定,逢湖则止,安居兴业。十七乃得蓆湖,此又入莲始祖也”。
    三、蓆湖营延陵吴氏入莲蕃衍
    七世祖十七,祖应之子。十七系锦祥公之七世孙。十七从清流铁石先到湖口(现永安市小陶镇)、曲溪罗胜地隔沟,后又迁到蓆湖营定居。十七系蓆湖营吴氏“圆墩堂”肇基祖。妣张正娥,生三子:三十三、五公、十五
    八世祖三十三,十七之长子。妣张员秀,生一子:二十八郎五公,十七公次子,由蓆湖移居本县曲溪罗胜地隔沟、宣和马埔头。
    九世祖二十八郎,三十三之子。生子:太郎
    十世祖太郎,二十八郎之子。妣何氏,生子:七郎
    十一世祖七郎,太郎之子。生子:一郎
    十二世祖一郎,七郎之子。妣黄七娘,生五子:二郎、三郎(迁漳州云宵县)、四郎(迁石庵前,再迁官庄)、五郎(迁岭背,现文亨林场一带)、六郎(迁汀州府金华坊,海坝桥祖)
    十三世祖二郎,一郎之长子。妣黄六娘,生二子:八郎、九郎(移居本县儒学前,现莲峰镇商贸小区)
    十四世祖八郎,二郎之长子。妣卢十娘,生二子:十五郎、十六郎
    十五世祖十五郎,八郎之长子。妣李十娘,生子:十八郎
    十六世祖十八郎,十五郎之子。妣黄十八娘,生二子:三郎、九郎(竹篱下祖)
    十七世祖三郎,十八郎之长子。妣罗八娘,生五子:一郎(户桥头祖)、四郎、六郎(上大屋祖)、六叔、小叔
    十八世祖四郎,三郎之次子。妣刘一娘,生三子:六郎(万六房祖)、十二郎、十五郎(坑尾房祖)
    十九世祖十二郎,四郎之子。妣罗八娘,生一子:十四郎
    二十世祖十四郎,十二郎之次子。妣朱六娘,生三子:三郎、三十四郎、六郎
    二十一世祖三十四郎,十四郎之子。妣俞八娘,生子:念四郎
    二十二世祖念四郎,三十四郎之子。妣杨十一娘,生三子:念五郎、念六郎、念七郎
    四、蓆湖营延陵吴氏二十三世孙以后蕃衍情况:
    1、二十三世孙念五郎公蕃衍情况:
    二十三世孙念五郎生伯念一郎、亨念一郎、伯一十六郎、德新。祠建新塘,称“诒谷堂”。
    二十四世孙伯念一郎生石崇、发荣、十七郎、四三郎,祠建新屋,称之“树德堂”。二十四世孙亨念一郎生志高,祠建背坑,称之“滋大堂”。二十四世孙伯一十六郎生光达,祠建下店,称之“隆中堂”。二十四世孙德新迁居朗村(现庙前镇)冷水坑,生兴四郎。
    二十五世孙石崇生永旺、永信,永旺迁居白岭。二十五世孙十七郎移居长汀南山,后迁江西瑞金陈畬。二十五世孙四三郎迁蓆湖隔,生卢旺、满旺,祠建蓆湖隔。二十五世孙志高生陈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生)。二十五世孙光达生佑贤、佑宁、佑良、佑吉、佑顺、佑功。
    二十六世孙卢旺迁居长汀河埔(现长汀县涂坊乡),生仲海。二十六世孙满旺生礼传。二十六世孙陈保生思永、思寿、思敬。二十六世孙佑良生惠明。
    二十七世孙礼传生永受、永通。二十七世孙思寿生松海、松岸、松辉。二十七世孙惠明生元生、元德。二十七世孙仲海生德琪、德全、德华(字永俊),德全又移居广东。二十七世孙德华生惠明(洪煕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戌时,公元1425年生),德华于天顺辛已(公元1461年)移居长汀河埔,立基创业,宏治十年(公元1497年)建造祖祠。德华为长汀河埔一世祖。
    除了上述族谱中有记载的念五郎公的子孙迁移到蓆湖营以外地区居住外,其他念五郎公的子孙基本上居住在蓆湖营湖峰村。现居住在湖峰(大营)村的念五郎公的后裔子孙大约有2150人(包括念六郎公、部分念七郎公的后裔子孙),居住在蓆湖隔的二十五世孙四三郎后裔子孙有140余人,居住在长汀河埔的二十六世孙卢旺后裔子孙有4000余人。
    2、二十三世孙念六郎公蕃衍情况:
    二十三世孙念六郎出生于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生有一郎、三郎、九郎。建祠上屋,称“诒燕堂”。
    二十四世孙一郎生一子元极,建祠岗头,称“明德堂”。二十四世孙三郎生千五郎、千十五郎、千十八郎、千十九郎。二十四世孙九郎生试经、岩班、伯十四郎,建祠前坊,称“裕光堂”。
    二十五世孙元极生千一郎、五六郎。元极率长子千一郎迁居本县青岩岗头村(现罗坊乡),为岗头肇基祖。二十五世孙千五郎生元亮。二十五世孙千十五郎生元卿。二十五世孙千十八郎生元胜、元信、元亨。二十五世孙千十九郎生元茂、元盛。二十五世孙试经生子江、子清、子荣、子靖、满郎。二十五世孙岩班、伯十四郎都是前坊祖。
     二十六世孙千一郎生寿山、保仔、满哥。二十六世孙五六郎生禄一、禄二。二十六世孙元亮生应坚。二十六世孙元卿生应室。二十六世孙元胜生旻甫、兴甫、吉甫、德甫。二十六世孙元信生应丙、应郎。二十六世孙元茂移居漳州云霄,次子元盛移居福州。
     二十七世孙寿山生丑生。二十七世孙保仔生贵生、五益。二十七世孙禄一生思仁。二十七世孙应坚生德惟、德钦、德敬、德福,德钦公迁马家坊,德福公迁莒溪。二十七世孙应室后裔迁浙江。二十七世孙旻甫生惟直、惟立,移居朗村阙坑坝(现庙前镇)。二十七世孙兴甫先移居铁炉,后在新罗小池开基。二十七世孙吉甫移居永定,德甫移居龙岩、漳州。
    二十八世孙贵生文德、文聪,曾任楚州府知府。二十八世思仁生旺晶。
    二十九世孙文德生友通、友达、友成、友亮。二十九世孙文聪生元泰、元琦、元礼,祠建上竹篱。二十九世孙旺晶生宗述。
    三十世孙友成移居广东,友亮移居江西新城,宗述移居浙江昌平。
念六郎公的子孙除了上述族谱中有记载的迁移到蓆湖营以外地区居住外,现在基本上居住在蓆湖营湖峰村。居住在罗坊乡岗头村的二十五世孙元极公的后裔子孙有1600人左右。
    3、二十三世孙念七郎公蕃衍情况:
    二十三世孙念七郎生四子:伯九郎、伯十郎、伯十五郎、伯十六郎。祠建田头,称“诒德堂”。
    二十四世孙伯九郎生千七郎、千九郎、九一郎、九二郎。二十四世孙伯十郎生念十一郎、念十郎。二十四世孙伯十五郎生伯三十郎、伯五十郎。二十四世孙伯十六郎移居江西建昌都港。
    二十五世孙千七郎生小十六郎。二十五世孙千九郎立文兴为子。二十五世孙九一郎生一郎。二十五世孙九二郎生用山、石傅、旻和。二十五世孙念十一郎生仲一郎、仲二郎、仲三郎,仲三郎为张田祖。二十五世孙念十郎生政二郎、小一郎。二十五世孙伯三十郎生贵兴、忠兴、文兴(过继千九郎公)、显仲。
    二十六世孙小十六郎生甲一郎。二十六世孙文兴生原华(庙前塘背祖)、原聪(大营上坑头祖)、原德(大营下坑头祖)。二十六世孙一郎生仕忠(隔口祖)、仕方、仕贤、仕庄(禾沙坑祖)。二十六世孙仲一郎生正方、志方。二十六世孙政二郎生福兴、观生、德贤。二十六世孙小一郎生郑通,迁石獅塘(又名追石塘),郑通公之子满富又迁至竹岗大塘尾。二十六世孙贵兴公生定用、定旻、定奇。二十六世孙忠兴公生定寿、定富、福海。二十六世孙显仲公生寿山、寿卿。
    二十七世孙甲一郎公生均仲、均美、均达、均义、均德。二十七世孙定旻为大营背坊祖。二十七世孙福海为伊坊祖,祠建伊坊村,称之“崇报堂”。二十七世孙寿山为南阳祖。
    二十八世孙均仲生益浦、华生、源文。二十八世孙均达迁朗村(庙前)天子堂小坑。二十八世孙均德为田头下门祖。
    二十九世孙源文生德宣、思礼、再兴。
    三十世孙德宣生泰运。三十世孙再兴移居广东。
    三十一世孙泰运生畴、耕、旭、鉴。三十一世孙畴生田宏、田陶、田博、文叙,移居广东。三十一世孙耕生田宽、田本、田昌。三十一世孙鉴生田隆、田盛、田基,移居姚坪(现莲峰镇姚家坪村),鉴公为姚坪祖,祠建姚坪村,称之“济乾堂”。
    三十九世孙正籍、正策、正简,四十世孙兆喆、兆台、兆焕、兆炉(田头三十七世崇旭裔孙),移居广东郁南县。
    现在居住在竹岗大塘尾二十六世孙小一郎的后裔子孙有400余人(其中有近200人已经迁移到本县城关),居住在姚家坪村的三十一世孙鉴公后裔子孙有200余人,居住在大营背坊的二十七世孙定旻   后裔子孙有120余人,居住在伊坊村的二十七世孙福海后裔子孙有400余人,居住在南阳村的二十七世孙寿山后裔子孙有500余人,居住在田头村的三十一世孙泰运公后裔子孙有1030余人。

锦祥公之四十六世孙  吴  伟  整理
联系电话:13850633238
二0一三年秋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